4月14日,江西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会上江西省卫健委有关领导介绍了江西各地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与经验。
图源:江西卫生健康
会上重点介绍了鹰潭市和上栗县在坚持去行政化、提升行政效能方面的成果。
鹰潭市通过组建3家总医院,精简内设机构39个、管理人员69名。其中,鹰潭市中心城区总医院通过整合,党政和临床科室共减少18个,精简率为25.4%。
上栗县全县医疗机构缩减行政科室23个、人员52名。
一股压缩行政后勤人员的风正吹向全国公立医疗机构。
自从去年9月以来,上海就有多家医院陆续传来消息,医院开始下定决心压缩行政后勤等辅助冗余人员的数量了。
到了今年4月份,更有上海多家医院爆出,医院确实已经下定决心,严格执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文件,不再雇用行政后勤岗位绩效不达标、多余出来的人员。
4月13日,知名自媒体博主透露,这次医疗圈震动的导火索竟是从清退行政后勤岗开始。上海两所顶级大三甲已经开始行动了,行政类员工合同到期直接不续签,部分调岗后绩效直接腰斩。
据内部人士透露,上海其中一所大三甲确实已经清退了近30%的后勤人员,连院长秘书都被分流到导诊台。
为什么有些医院会突然做出压缩行政后勤人员数量的举措呢?事实上,这也是在响应国家卫健委的号召。
去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 04426 号(医疗卫生类 380 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回复了儿科医生短缺以及医生薪酬分配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向包括儿科在内的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配合中央编办积极指导各地在医疗卫生系统事业编制总量内,加强统筹调剂和内部挖潜,优化医院内医务人员结构比例,压缩行政、后勤、辅助等人员,将更多编制资源向儿科岗位倾斜。
2024 年初,内蒙古包头市卫健委发布《包头市深化公立医院绩效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也吸引了众多医生的注意。
该方案明确指出:医技科室人员、护理人员、行政和后勤人员人均绩效薪酬不得高于临床医生平均绩效薪酬的 80%、70%、50%。
今年4月,台州市卫健委主任王丹在《中国卫生杂志》撰文介绍,台州已推行“5:4:1”绩效分配模式,明确控制行政后勤占比不超过10%,同时确保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绩效收入达到全院平均水平的1.4倍以上。
今年3月,河南安阳市近期学习三明医改并出台了公立医院薪酬分配指导意见。
安阳市要求,薪酬分配要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价值,原则上医(含医技)、护(含药)、管理人员薪酬总额占比为5:4:1;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薪酬待遇实行同岗同酬。岗位属性由公立医院与医疗集团(医共体)共同核定,岗位核定后向市卫生健康委报备,不得随意修改。2025年医生固定薪酬占比至少要达到60%,2026年占比至少达到65%,2027年占比至少达到70%。
安阳本地一名外科医生就表示:“落实三明医改,首先就要把管理人员的占比缩减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管理人员数量比医生还多的现象必须要彻底改变,我们这已经有所行动了。”
也有人提出一些担忧。有医院管理者表示:"行政工作虽然不直接面对患者,但对医院正常运转很重要,过度缩减可能会影响医院整体效率。"
如果只是裁掉一些行政后勤人员,反而可能出现“人少活多”的情况,最后这些任务可能会压到临床人员的肩膀上,最终医护人员依然忙碌得不可开交,甚至影响到医疗质量。
很多行政岗的领导,甚至带着临床医生的头衔转职到了行政岗位,而医院的科研、临床技术人才却被“浪费”在了管理层,无法专心投入到病人的治疗中。
笔者认为,行政岗位也不应该成为一些领导的“副业”,明确医疗岗位与行政岗位的界限,才能将更多资源和待遇倾斜到临床一线,让那些在岗位上拼搏的医护人员得到应有的回报。
撰文 | 梅斯医学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