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清理路面杂物
挖掘机等重型机械等待进场
飞扬的尘土中
承载75年城市记忆的国营江都米厂
即将迎来新生
改造项目于近日启动
记者走进项目建设现场
探访老米厂的破茧重生
国营江都米厂始建于1949年7月1日,从“两张大筛、十只笆斗”起家,逐步发展至拥有职工百余人,年产面粉3万吨、大米1万吨、挂面3千吨的规模,后因经营不善关停。老米厂位于老通扬运河北岸,仙女路2号,原为仙女庙旧址。运河如玉带一般,从门前缓缓流过,数十年前,这条黄金水道舟楫繁忙,成就了“苏北第一大米市”的荣光。
效果图
“老米厂改造是江都城市更新的重点项目,我们将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改造,精心打造‘仙女蓝湾文旅街区’。”老米厂改造项目负责人赵婷婷告诉记者,该项目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约合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周期1年。项目改造将以“工业遗存活化+本土文化赋能”模式,激活老通扬运河“龙川湾”板块,打造全省知名的文化IP。
赵婷婷介绍,仙女蓝湾文旅街区将重点打造“仙女庙文化体验区”与“星云大师禅意空间”两大IP地标,建设禅意文化交流区、多元运动场景、互动工作室、复合业态集群、创意社区、文创办公等板块,实现“文创+文旅+产商”复合园区生态。
“街区将用‘雾青兰’作为专属色彩,串联起工业遗存与当代美学。”赵婷婷表示,该色调将贯穿户外艺术造型、运动场景及办公区域,既延续老米厂的质朴气质,又注入清新时尚的视觉元素。将来,随着周边交通路网与景观设施同步升级,进一步实现街区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
数十米高的粮食筒仓将被改造成光影艺术空间,锈迹斑驳的钢铁骨架与LOFT文创空间交织,昔日输送稻谷的滑道变成攀岩墙纹路,碾米车间的轰鸣声化作沉浸式剧场背景音……这座承载着江都人记忆的地标,正通过工业基因与当代生活的嫁接,开启传统遗址活化利用的江都范式。
来源:江都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