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过去了,意味着每年的冰雪旅游季告一段落。

从数据上来看,“后冬奥”时代的“冰雪经济”彻底火了:

2024至2025年的雪季期间,全国参与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达5.2亿人次,同比增长18%,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6300亿元。

而这其中,东北三省算是吃透了“冰雪红利”。


吉林省
为例,作为
冰雪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截至今年
2
月,吉林
接待游客数量
突破
1.
4
亿人次,同比增长
33.6
,游客消费总额
2290亿元
,同比增长
21.6

一个冬季就能“怒赚”两千多亿,让人不得不感慨:冬天的长白山就是吉林省的金山银山。

很显然,无论是看雪玩雪还是滑雪,要赚冰雪经济的钱,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下雪”。

说白了,就是在中国冰雪产业的版图上,北方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但就在前段时间,一则提及“吉林干部到长三角考察冰雪经济”的报道,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据说,吉林省的干部还特地跑到江苏太仓的一个地方,专门学习其运营模式、服务保障、经营业态等等经验。

奔流财经社的小伙伴们不禁好奇,在冰雪资源富集的东三省,为何要跨越3千公里向鲜少落雪的江南取冰雪经济经?太仓到底有什么?

由是,我们追踪考察团的足迹,来到长三角腹地的太仓阿尔卑斯雪世界寻找答案。

01.

区位与资源的“左右逢源”

在出发前,我们特意留意了下车程:从无锡市区驱车80分钟左右,一座由复星旅文打造的蓝白色系的巨型阿尔卑斯雪世界(以下简称“雪世界”)建筑便跃入视野。

翻看了一下地图,更让我们感到惊叹:

这座室内冰雪之城与太仓南站仅一步之遥,步行300米即可抵达高铁站。

并且,从上海虹桥站出发到达太仓南只需28分钟,甚至在雪世界附近,过座桥就能走到上海嘉定,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恰巧也都在一小时交通圈内。

很显然,复星旅文选择与太仓牵手打造雪世界,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优势。

作为中国长三角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以太仓为圆心,1小时交通距离为半径画圆,能将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个长三角地区超1亿的人口全都覆盖,其经济活力与消费潜力为室内冰雪项目的发展打牢了根基。

再加上长三角地区冰雪资源稀缺,高端的冰雪主题项目更是“稀罕”,这种区位+稀缺资源的双重优势,让太仓和雪世界直接化身成一座隐形的磁场,吸引着周边庞大且愿意为高品质冰雪项目热情埋单的消费圈层。


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太仓阿尔卑斯雪世界正以“全年无休”的运营模式抢占先机,满足消费者对冰雪体验的新兴需求,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从数据上来看,上海游客占据了省外客源的60%,成为核心主力市场。同时,苏州、无锡、南京、合肥、杭州等城市也贡献了40%客源。

截至去年,雪世界已累计接待游客40万人次,复游率达到37%,春节期间,雪世界游客人数超2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更是突破5000人次

平均客单价约550元,家庭度假消费区间在12001800元之间,真没想到这样的高端冰雪项目,能拿下这样的成绩!

如果说,活跃的经济区位优势属于地理禀赋,其他地区难以复制,那么太仓雪世界还有一个独门武器,就是“项目品质”。

太仓雪世界拥有6条坡度各异的雪道和9条同时运行的魔毯,雪道的积雪厚度高达50厘米,最长的雪道可达280米。

积雪的厚度,已经可以媲美北方户外雪场的自然积雪量

作为长三角规模空前的室内滑雪场,雪世界可满足初、中、高级不同级别需求的滑雪者前来体验,形成从“新手菜鸟”到“专业玩家”的全覆盖。

众所周知,南方夏季平均温度超35℃,湿度达80%,这对雪场运营是不小的挑战。为确保四季制运营品质,雪世界模拟滑雪环境,精准地将滑雪区保持在-1°C-0°C的恒温设定,湿度控制在30%以下。


过程中有个细节,当我们伸手触摸场馆里的冰雕建筑时,发现冰面上不仅没有融水,甚至相当干燥,就像是摸到了一块
“透明玻璃”

项目负责人告诉我,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冰雕,而要想在室内雪场达到“玻璃”的效果,其实对温度控制有着极高的要求,背后是巨大的成本投入。


为了营造与真雪别无二致的体验感,雪世界还专门引进法国顶级制冷雪设备,确保出雪的质量,为雪圈速滑、极地滑梯、雪山穿越、冰雪演艺等
20
多个项目提供了可靠的品质基础。

02.

IP打造,至关重要

除了区位和硬件设施外,太仓雪世界还有另一个撒手锏:

“乐园IP打造”

无论是迪士尼、乐高乐园还是环球影城,许多国际文旅项目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

一个成功的文旅IP,才是提升用户粘性的利器。

与其他只专注于滑雪功能的雪场不同,太仓雪世界以阿尔卑斯山脉为核心灵感,打造出了一系列独有的冰雪IP

走进冰雪乐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阿尔卑斯欢乐护卫队四个动物IP:圣伯纳犬卡卡、北极熊坡坡、阿德利企鹅洛洛、土拨鼠嗨嗨。雪世界为每个动物赋予了各自的形象、个性和故事,再结合线下见面、巡游互动演出、文创玩偶产品等方式,不断加深游客对IP的接受度,进一步拉近雪世界与游客间的距离。



而踏入雪场,从绵延的雪山山脉、精巧的乡村木屋到
复古
山间木栈道
、梦幻的旋转木马,太仓雪世界把阿尔卑斯山脉的景色元素悉数还原,通过独具特色的装饰建筑和歌舞表演,游客们不仅享受滑雪本身的乐趣,更能沉浸式地体验异域文化风情。


甚至,为了更凸显冰雪的概念,太仓雪世界还特地从南极“招募”来了10只企鹅员工,为它们设立专门的企鹅展馆。

什么是用心?这就是用心。

负责人告诉我,园区内的大部分装饰,哪怕是寄存柜上的一抹深蓝色,都来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色彩元素。

另一方面,围绕丰富的IP元素,雪世界还把细节做到了极致,极力营造沉浸舒适的游乐氛围。

为了确保游客的用户体验,雪世界在动线设计上采用分层分流与智能引导,设置散客、会员及度假通道,大大减少了排队等候的不适感。

在区域设计上,雪世界将室内划分为暖区和冷区。在暖区设置了装备租赁区、寄存区、休息区和归还区,这些区域采用U型动线设计,避免了交叉人流,提升了游客的体验。

在冷区,滑雪魔毯入口的下站和上站增设了单向导流围栏,并增加了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引导,确保游客的安全。

同时,面对节假日的人流高峰期,雪世界还会利用数字化系统进行动态票务调控,平衡场内密度。游客可以通过雪世界内部的大屏查看实时人流热力图,了解各个区域的游客分布情况,从而做出更合理的游玩安排。


不仅如此,太仓雪世界还配备有一支具备专业认证的明星教练资源团队,可以根据游客的水平、需求、语言等精准匹配合适的教练,无论是初次体验的滑雪新手,还是需要加强滑雪技能的专业玩家,在这里都能得到专业的一对一滑雪指导。

此外,雪世界贴心地为滑雪新手小白开设了新手公开课,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滑雪技巧,安心进入滑雪、娱雪模式。

03.

没有雪也能玩出花样

其实,太仓雪世界真正做到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下次仍来”,其背后的工作还远不止这些。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冰雪经济”具有强烈的季节属性。在长达数月的“无雪”淡季,如何延续冰雪经济的长尾效应,是考验着冰雪项目运营的关键难题。

相较于其他只专注于滑雪运动这一功能性的雪场,太仓雪世界自开放伊始就主打“融合体验”的招牌。

在雪世界之外,复星旅文与太仓联袂打造了一个集冰雪运动、酒店、餐饮、商业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

在面积一平方公里的度假区内,雪世界与相邻的ClubMed地中海白日方舟酒店、时间境商业综合体形成紧密的联动,打造“冰雪+度假”的一站式消费场景。通过“一价全包”“商旅团建”“综合票务”的产品模式,让游客在享受冰滑雪乐趣的同时,还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度假体验。


太仓雪世界虽以雪为主要卖点,但其“醉翁之意”是把冰雪经济作为核心增长点,推动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毕竟在如今的国内旅游市场,尤其在长三角地区,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单次消费,而是更趋向于体验更多元化的业态服务。


通过精心策划的冰雪灯会、滑雪生活季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实现多业态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场景,还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互动营销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游客参与度和吸引力。
即便是在滑雪淡季,也能通过季节性场景与冰雪场景内容融合,深度挖掘初次探雪者与滑雪爱好者的多元化需求,实现让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经营目标。

放眼望去,度假区内还有一片围挡区域,据负责人介绍,这里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二期项目,未来将建成一条长达1777米,全球最长的室内雪道。同时,二期项目还将搭配更丰富的游乐设施,旨在成为全球最大规模体量的一站式冰雪主题旅游度假目的地


▲二期项目效果图

复星旅文也将围绕“冰雪+”“运动+”延展消费场景运营,引入国际滑雪认证体系,推出青少年冰雪训练营、大众滑雪等级培训等产品,降低冰雪运动参与门槛,吸引更多人群参与;通过举办一系列主题品牌活动,以赛事、文化服务带动消费升级;同时布局冰雪装备零售、主题餐饮、沉浸式娱乐等消费空间,大大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这种“冰雪+度假”的商业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也是复星旅文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没有雪花也能玩出新花样,没有天时照样能闯出新赛道。

其实归根结底,室内冰雪项目,始终只是游客启蒙和体验冰雪运动的一个跳板和窗口,更极限更进阶的冰雪玩法,一定是到北方的室外天然冰雪场中。

对于北方省份而言,来到南方学习冰雪经济,表面是取经”,实则是南北冰雪产业的“双向赋能”。

我相信,北方人考察的重点,在于南方人的运营模式,服务细节,以及最关键的一点:

探索把目标客群与消费场景引流到北方的可能性。

太仓雪世界的崛起,证明冰雪产业不必困于“靠天吃饭”的传统路径。

通过技术破局、业态融合与精细化运营,太仓正在用商业运营重构冰雪经济——这里没有林海雪原的壮阔,却将“冰雪”变成了全年活跃的消费场景。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无锡的精华,都被央视春晚整明白了(关键词:央视春晚)
  • 常熟造的“外贸神器”,让中国小商家腰杆挺起来(关键词:常熟外贸神器)

  • 阿满百香鸡大战紫燕百味鸡,为何选择南京(关键词:紫燕百味鸡)

  • 年吞吐量刚破千万的硕放机场,拿什么追赶樟宜机场?(关键词:硕放机场)

  • 一个研究院,默默给无锡“孵化”150多家高新企业(关键词:研究院)

  • 浙江非网红小县城,正在闷声发大财(关键词:浙江小县城)

  • 扬州毛绒玩具卖家做跨境,靠一个创意狂赚美金(关键词:毛绒玩具)
  • 如果不是苏州这个园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股可能要晚来两年(关键词:苏州园区)
  • 再一次被苏南的乡村震惊了(关键词:苏南乡村)

  • 南通出事,问题可能在猪身上(关键词:南通)

  • 一支穿云箭,中国创新药出海千军万马来相见(关键词:创新药出海)

  • 上海嘉定看着临港,眼里满是自己年轻的模样(关键词:上海嘉定)

  • 常州龙头200亿砸向淮安,这个全球第一稳了(关键词:常州龙头)

  • 复活的苏州,焦灼的东莞(关键词:东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