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北京的冬天格外冷。

"滴——"监护仪上的心跳线拉得越来越长,最后变成了一条直线。

"时间是下午三点十七分。"医生看了看表,平静地宣布,仿佛只是在说今天的天气。

我站在病床前,盯着爷爷的脸,想找出一丝生命迹象,却只看到了他脸上被抹平的皱纹。就在十分钟前,他还用干枯的手紧紧抓着我,费力地说着什么。

"明明,别...轻易...让出去..."

当时我只顾着掉眼泪,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现在,这句话成了爷爷留给我的最后遗言。

护士走过来帮我拔掉爷爷手上的针头,轻声说:"节哀顺变。"

我点点头,感觉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

爷爷是我在这世上最亲的人。父亲在我七岁时因车祸去世,母亲带着当时才一岁的弟弟离开了家,从此杳无音信。十五年过去,我对母亲的印象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葬礼在爷爷生前常去的墓园举行。来的人不多,大多是爷爷的老同事和几个远房亲戚。我一一向他们鞠躬致谢,脸上的表情像是被冻住了。

葬礼结束后,律师张叔叔找到我。他是爷爷的老朋友,也是爷爷遗嘱的执行人。

"明明,我们找个地方聊聊。"张叔叔拍拍我的肩膀。

我们在墓园旁边的咖啡厅坐下。张叔叔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推到我面前。

"这是你爷爷的遗嘱,在你爸爸去世后就立好了,后来又修改过几次。"

我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份正式的公证遗嘱。扫了几眼,我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着张叔叔。

"两套房子...都给我?"

张叔叔点点头:"一套是你爷爷一直住的老房子,在东城区,另一套是五年前买的,在朝阳区,一直在出租。"

我知道爷爷有两套房子,但没想到都留给了我。在北京,两套房产意味着什么,我很清楚。近几年,我工作后一直在租房住,攒钱买房的计划遥遥无期。

"你爷爷为你考虑得很周到。"张叔叔喝了口咖啡,"按遗嘱,这两套房子的产权已经完全转到你名下。相关手续我都帮你办好了,这里是房产证和钥匙。"

我接过文件和钥匙,感觉像在做梦。突然,我想起爷爷临终前的话:"别轻易让出去..."

原来,他说的是这个。

回到爷爷的老房子,我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会儿才插入钥匙。推开门,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一切都保持着爷爷在世时的样子:沙发上的毛毯还是折叠得整整齐齐,书房的门虚掩着,仿佛爷爷随时会从里面走出来,叫我吃饭。



我走进爷爷的卧室,床头柜上摆着一张我小时候的照片。照片中的我大概五六岁,笑得没心没肺,爷爷站在身后,手搭在我肩上,脸上是我很少见到的笑容。

我拿起照片,发现后面还有一张,是更早的全家福。照片上的父亲年轻英俊,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弟弟,我站在父亲身边,爷爷奶奶站在最后面。那时候,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家庭。

我放下照片,开始收拾爷爷的遗物。衣柜、书架、抽屉...每打开一处,都是满满的回忆。整理到一半,我突然停下来,坐在爷爷的床边,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

从小到大,爷爷就是我的全部依靠。他教我读书写字,陪我上学放学,为我做饭洗衣...奶奶去世后,我们爷孙俩相依为命。现在,他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会像他那样无条件地爱我。

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其他亲人。母亲和弟弟,对我来说如同陌生人。小时候,我常常站在窗前,幻想母亲有一天会回来接我。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期待逐渐变成了失望,再到后来的麻木。

夜深了,我躺在爷爷的床上,闭上眼睛,试图在梦中再见他一面。

02

爷爷去世两周后,我请了假,回到他的老房子继续整理遗物。

那天下午,我正在书房翻看爷爷的旧书,门铃突然响了。我皱了皱眉,不记得约了谁来。走到门前,透过猫眼往外看,一下子愣住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和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孩。女人的五官有些眼熟,像是从我记忆深处走出来的;男孩看起来和我有几分相似,却完全陌生。

我慢慢打开门,女人的眼睛马上红了。

"明明,是我...妈妈。"她的声音有些发抖。

妈妈。这个词对我来说已经很陌生了。我盯着她看了几秒,努力在眼前这个中年女人脸上寻找记忆中那个年轻母亲的影子。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明显的痕迹,但那双眼睛,确实是我记忆中的样子。

我没说话,只是点点头,侧身让他们进来。

"这是你弟弟,小杰。"她推了推身边的年轻人。

我看向他,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他显得很局促,冲我笑了笑,叫了声:"哥。"

这声"哥"让我有些不适应。我领他们进了客厅,倒了两杯水放在茶几上。

"怎么突然...来了?"我问,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平静。

"听说...你爷爷去世了。"母亲低着头,手指不停地搓着杯子,"之前一直想联系你,但是..."

她没说完,空气变得更加凝重。

"我爷爷去世两周了。"我说。

母亲抬头看我,眼里有歉意:"我们前几天才知道。本来想去参加葬礼,但怕..."

她又没说完,但我明白她的意思。她怕我不欢迎她,或者怕面对爷爷的亲友。

"嗯。"我只是简单应了一声。

我们三个就这样坐着,谁都没说话。我观察着这对十五年未见的母子:母亲穿着普通,一看就是中产家庭的主妇;弟弟则是典型的大学生模样,干净整洁但不张扬。

"你爷爷..."母亲打破沉默,"听说留下了两套房子?"

我一愣,没想到她会这么直接。"嗯,是有两套。"

"都在北京?"

"嗯,一套就是这个,另一套在朝阳区,一直出租着。"我回答,心里已经隐约猜到她来的目的。

母亲看了眼弟弟,然后对我说:"明明,小杰今年大学毕业,准备结婚了,但是还没房子..."

果然。我心里冷笑一声,抬眼看着她:"所以?"

母亲察觉到我语气中的冷意,表情有些尴尬:"我...我们不是来要什么的,就是...你爷爷留下两套房,而你弟弟结婚还没房..."

她的话没说完,意思却很明显。

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十五年没联系,现在第一次见面,你就是为了房子来的?"

母亲的脸一下子红了,弟弟也低下头,显得很不自在。

"不是、不是这样的,"母亲急忙解释,"我们是真心想来看看你,只是...只是小杰确实面临结婚的问题..."

"那我爷爷养我十五年,又留给我房子,有什么问题吗?"我的声音冷了下来。

"没问题,当然没问题。"母亲摇头,"我只是觉得...你们毕竟是亲兄弟..."

我站了起来:"我不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亲情可言。十五年,连个电话都没有,现在突然出现,就为了房子?"

"明明,你别误会,我不是这个意思..."母亲也站了起来,声音有些发抖。

弟弟拉了拉她的衣角:"妈,我们先回去吧。"

母亲犹豫了一下,从包里拿出一张纸条:"这是我们的联系方式,你有空可以..."

我没接:"不用了,我会考虑你说的事。"

送他们出门时,母亲欲言又止地看着我,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弟弟回头看了我一眼,眼神复杂,喊了声"哥"就跟着母亲走了。

03

关上门,我一下子瘫坐在沙发上,心里翻腾着各种情绪:愤怒、疑惑、失落...还有一丝说不清的感觉。十五年了,母亲第一次出现,竟然是为了房子。

我拿起手机,给闺蜜小雯打了个电话:"你猜,刚才谁来找我了?"

"谁啊?"小雯的声音透着好奇。

"我妈,还有我弟弟。"

"啊?真的假的?他们怎么突然出现了?"

"为了我爷爷留给我的房子呗。"我苦笑道,"说我弟弟要结婚了,没房子。"

"我靠,这也太直接了吧!"小雯明显生气了,"十几年不联系,一来就要房子?纯粹是冲着遗产来的啊!"

"是啊,我也这么觉得。"

"你怎么说的?"

"我说我会考虑,其实就是委婉拒绝。"

"对,千万别答应!房子是你爷爷留给你的,凭什么给他们?他们照顾你了吗?"

挂了电话,我又坐在沙发上发呆。想起爷爷临终前的话:"别轻易让出去...",似乎预见了今天的事。

夜里,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母亲今天的出现让我想起了很多童年的事。我隐约记得,母亲离开那天,好像是和爷爷奶奶大吵了一架。当时我躲在房间里,听到外面的争吵声,然后是关门声,接着是一片寂静。

第二天,爷爷告诉我:"你妈妈不要我们了,带着弟弟去和别人组成新家庭了。"

小时候,我经常在放学后站在窗前,希望看到母亲的身影。每当有人按门铃,我都会飞奔去开门,希望是她回来了。但每次等来的都是失望。

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期待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怨恨。为什么她带走了弟弟,却把我留下?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还是她根本就不爱我?

现在,我不确定自己对母亲是什么感觉。愤怒?冷漠?或者只是一种疏离?她就这样突然出现,要走爷爷留给我的东西,我该怎么反应?

想着想着,我又想起了那天的另一个人——弟弟小杰。他几乎没怎么说话,看起来很紧张,甚至有些愧疚。他对我喊"哥"的样子,让我莫名有些难受。

这个素未谋面的弟弟,在我的生命中是个完全的空白。他的童年、青春期、成长经历,我一无所知。他有什么爱好?性格如何?和谁更像?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浮现,又悄然消失。

也许,我该了解更多,再做决定。

04

第二天,我联系了爷爷的老同事王叔。他和爷爷共事多年,对我家的情况应该有所了解。

在一家安静的茶馆,王叔见到我时先是一个拥抱:"节哀顺变啊,明明。你爷爷是个好人,走得安详,也算是福气。"

我点点头,给他倒了杯茶:"王叔,我想问你点事。"

"什么事?"

"我妈妈...当年为什么会离开?"

王叔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我会问这个:"这个...你爷爷没跟你说过?"

"爷爷只说她带着弟弟离开,和别人组成了新家庭。"

王叔沉默了一会儿,叹口气:"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也该让你知道真相。当年,你爸出事后,家里一下子没了顶梁柱。你妈年轻,带着两个孩子,确实不容易。"

"所以她就抛下我,带走弟弟?"我的语气有些酸涩。

"不全是这样。"王叔摇摇头,"具体细节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你妈和你爷爷奶奶闹得很僵。你爷爷觉得她改嫁是对不起你爸,死活不同意她把你也带走。"

这和我之前听到的不太一样。我一直以为是母亲不要我,没想到还有爷爷的因素。

"她后来有没有...想联系我?"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王叔摇头,"你爷爷这人吧,挺固执的,认定的事不撒手。估计你妈就算想联系,也会被拦着。"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回到爷爷的房子,我开始仔细翻找,希望能发现更多线索。在书房的一个抽屉深处,我发现了一个上锁的木盒。钥匙藏在抽屉底板下面——这是爷爷惯用的藏东西的地方。

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叠发黄的信件和照片。最上面的一封信,信封上是母亲的字迹,地址是我家,收信人是我,寄信日期是在母亲离开后一年。

我手有些发抖,小心地取出信纸:

"亲爱的明明: 妈妈很想你,不知道你现在过得好不好。我离开已经一年了,每天都在想你。弟弟长高了很多,他不记得你了,但我常常给他讲哥哥的事。 明明,妈妈没有不要你,只是当时情况太复杂。我想接你来和我们一起住,但爷爷奶奶不同意。我试过很多次,但都被拒绝了。希望有一天你能理解妈妈的难处。等你长大了,我会来找你,我们一家人会再团聚的。永远爱你的妈妈"

信的落款日期是十四年前,也就是母亲离开后一年。

我又翻看了其他信件,都是类似的内容——母亲写给我的信,表达思念,解释她离开的苦衷,希望有朝一日能团聚。最后一封信的日期是在我十二岁那年,之后就没有了。

为什么这些信我从来没有收到过?是爷爷拦截了它们?



我坐在书桌前,感觉头很疼。一直以来,我认为母亲抛弃了我,从来没想过联系我。但这些信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她尝试过联系我,只是这些信被爷爷藏了起来。

但另一个问题又浮现出来:如果母亲真的这么想念我,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不直接来找我?北京虽大,但找一个人并不是什么难事,尤其是知道住址的情况下。

带着这些疑问,我决定主动联系弟弟。母亲虽然没留下联系方式,但我记得她提到弟弟刚毕业,从学校网站上不难找到他。

经过一番搜索,我在社交媒体上找到了他——陈杰,头像和昨天见到的人一模一样。我给他发了条信息:"我是明明,你哥。有时间单独聊聊吗?"

没想到他很快回复:"好啊,什么时候?"

我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到了约定时间,我看到弟弟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显得有些紧张。

"嗨。"我走过去坐下。

"哥。"他冲我笑了笑,笑容有些拘谨。

我们点了两杯咖啡,一时间谁都没说话。

"昨天的事,对不起。"最后是他先开口,"妈妈她...有时候太直接了。"

"没事。"我摆摆手,"我能理解她的想法。"

"不是她想的那样。"弟弟急忙解释,"我结婚的事还早,房子也不是大问题。"

我看着他,突然问:"妈妈这些年,有没有提起过我?"

弟弟明显愣了一下,然后低下头:"其实...妈妈从不许我们提起你,每次提到你,她就会躲进房间哭。后来我就学会了不问。但有几次,我看见她偷偷翻你小时候的照片。"

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我一直以为母亲离开后就把我忘了,没想到她还会因为我而哭。

"那她为什么...不来找我?"

弟弟沉默了一会儿,从包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这是我在妈妈的抽屉里发现的。"

照片上是一个小男孩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各种管子,旁边站着年轻的母亲,眼睛哭得红肿。我仔细一看,发现病床上的孩子是小时候的我。

"照片背面有字。"弟弟说着,表情变得凝重。

我翻过照片,看到背面的字迹,瞬间如遭雷击,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