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有只虫子越长越大,你们快出来,虫子要吃人了!”这是酒精依赖患者陈强在家里尝试戒酒时看到的“景象”。陈强有着二十多年酒龄,10年前被诊断为酒精依赖。“他每次戒酒都会吐,2月底严重时有两次倒在地上,抽搐得失去了意识。”陈强的姐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心慌、出汗、呕吐,甚至幻听、幻视、癫痫发作等是酒精依赖患者戒酒时,常会出现的戒断症状。今年3月,陈强的姐姐偶然发现“戒酒芯片”植入手术,便劝说陈强到西北地区某三甲医院尝试一下。
去年年底以来,一种名为“戒酒芯片”植入的手术陆续在全国十多个省份开展。这一手术在患者腹部切开1至2厘米的小切口,将“戒酒芯片”埋植到皮下,整个过程耗时5至10分钟。有患者表示,手术后“看到酒就像白开水”“酒的吸引力明显降低”。“戒酒芯片”是什么?其安全性、有效性如何?
图/视觉中国
原用于戒毒
“‘戒酒芯片’其实是一种药,叫盐酸纳曲酮植入剂,并非大家认知里的电子芯片。”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赵米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1月至今,该医院开展了十多例“戒酒芯片”植入手术,单次植入药物费用约1.8万元,患者需要自费。
赵米娜介绍,手术一般由精神科和外科医生一起完成。患者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将药片植入腹部皮下,持续释放药物成分,减少患者对酒精的渴求及饮酒后的快感。植入一次“戒酒芯片”有效期可持续150天,通常手术后4小时就能起效。
为什么“种个芯片”就能戒酒?
“这个原理就像用钥匙开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郝伟解释,酒精进入人体后,会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等物质,与体内的阿片类受体产生作用。纳曲酮则是阿片类受体的阻断剂,可以将二者之间作用的“锁眼”堵上,锁就打不开了。阿片类受体也是吗啡、海洛因等药物产生作用的一个共同位点,因而,纳曲酮最初用于戒毒防复吸。
1994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纳曲酮用于预防酒精依赖的复发,但截至目前,国内这一适应证尚未获批。“国内药品说明书上,纳曲酮植入剂没有用于治疗酒精依赖,也就是说属于超出说明书用药。”赵米娜表示。
“并非所有饮酒者都适合植入‘戒酒芯片’。”多位受访者指出,该手术的适应证为需经专业医生诊断为中、重度酒精依赖,且患者自身有强烈戒酒意愿,近期无阿片类药物使用史,并通过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筛查。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杨可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饮酒可分为低风险饮酒、高风险饮酒、酒精滥用、酒精依赖四个等级,酒精依赖的程度最为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约有4亿人有酒精使用障碍问题,其中2.09亿人有酒精依赖症。
“酒精依赖又称酒精成瘾,是一种复发率非常高的慢性脑病,会对大脑有损伤。”杨可冰表示,和赌瘾、网瘾等行为成瘾不同,作为一种物质成瘾,由于患者长期饮酒,其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都可能受到损害,其中酒精性肝病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酒精依赖既是精神疾病,也是生理疾病。”
“酒精依赖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赵米娜表示,患者是否对酒精有强烈渴求,是否对饮酒行为失控,是否在中断饮酒行为或减少饮酒量后出现心慌、手抖、幻觉等戒断症状,饮酒时是否不考虑危害性后果等都是诊断酒精依赖的重要因素。
植入“戒酒芯片”的手术仅需在患者腹部切开1至2厘米切口,耗时5至10分钟即可完成。图/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站
“不是万能药”
“做完手术什么反应也没有。看到酒还是会想喝,但现在忍几分钟就能控制住。”陈强告诉记者。
“从医院随访的患者来看,今年3月前进行手术的4名患者中,有1位病人术后一口酒没喝,有2位病人喝了一两次酒,患者反馈喝完酒后会觉得恶心想吐、有头晕的感觉。”赵米娜说,目前观察到“戒酒芯片”植入后的不良反应有两方面:一是纳曲酮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头晕、口干、食欲不振和一些消化道症状等;二是植入部位的不良反应,有个别病人反馈手术部位会有刺激、疼痛、痒感或异物感,这些属于植入性手术常见的反应。
国内某三甲医院从事物质依赖、成瘾治疗的主任医师李戈炳表示,国内外采用的治疗酒精依赖的方法,分为有创治疗和传统的无创疗法,前者包括“戒酒芯片”植入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等,后者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中,脑深部电刺激手术通过微弱的电流刺激,干预大脑中控制愉悦感的奖赏中枢以及行为控制的核心区域,达到酒精戒断后防复饮的目的,但患者术后人格或精神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相比之下,“戒酒芯片”植入手术带来的风险会小一些。
早期,在国外,纳曲酮更多以片剂形式用于治疗酒精依赖。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传统片剂需每日服用,患者一天至少吃10片,漏服、遗忘或自行停药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2006年,美国FDA批准商品名为Vivitrol的纳曲酮缓释微球剂用于酒精依赖治疗。
“Vivitrol是一种肌肉注射剂,每28天注射一次,成瘾患者一般需连续注射六次以上。患者注射后,由于一次给药剂量比较大,注射部位会有明显的肿块状,且疼痛感强烈,因此患者不愿多次使用。”国内纳曲酮植入剂研发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为使纳曲酮植入剂国内的适应证扩大至酒精依赖,2023年,郝伟牵头联合湖南省脑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等国内6家医院,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试验Ⅱ期已完成,正在向国家药监局申请豁免Ⅲ期临床试验。
多位参与Ⅱ期临床试验的专家表示,试验纳入了210名中、重度酒精依赖患者,以重度饮酒(男性每天饮用超过50克纯酒精,女性超过40克纯酒精)天数为主要疗效指标。近半年的观察中,纳曲酮植入高剂量组(1.5克)的重度饮酒天数比例为11%左右,约为安慰剂组的一半,对预防患者复饮有较好效果。“传统疗法的复饮率比较高,患者接受治疗后,前3个月内复饮率在80%以上;如果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支持等方式下,用纳曲酮植入剂辅助治疗,前3个月复饮率在30%左右。”郝伟表示。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5年发表了一项关于长效注射纳曲酮治疗酒精依赖的研究。6个月的治疗中,有来自24家医疗机构的624名酒精依赖患者至少接受一次注射,结果显示,380毫克长效纳曲酮可使重度饮酒天数的发生率降低25%,190毫克纳曲酮可使重度饮酒天数的发生率降低17%。该研究称,长效纳曲酮可用于治疗酒精依赖症。
“需要强调的是,‘戒酒芯片’不是万能药,并非植入药物就能百分之百不喝酒。”杨可冰表示,酒精依赖治疗中,药物只是防复饮阶段的一种武器,作用有限,应提倡用综合的诊疗模式帮助患者戒酒。陈强称,自己住院的时候,医生说一名患者植入“戒酒芯片”坚持了一年多,结果没忍住,又来做第二次手术。
郝伟表示,戒酒没有“神药”,药物必须和心理干预结合起来,“纳曲酮植入剂有效期在5—6个月,之后如果又复发了,可以再植入”。
“不过,由于植入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侵入性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对手术产生心理排斥或焦虑感,而且,一旦植入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或不耐受,移除需更多时间,药效也难以快速终止,需要谨慎选择患者并进行严密的术后随访。”香港专业戒瘾辅导学会主席、临床辅导心理学家林伟伦认为,目前,该疗法长期安全性研究和多中心临床验证数据仍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即将植入患者皮下的盐酸纳曲酮药剂。图/十堰市中医医院网站
多家医院多类科室开展
目前,包括湖南、广东、山东、浙江、湖北等超10个省份的部分医院,已开展“戒酒芯片”植入手术,不少医院的收费在2万元左右。开展这一手术的科室,除了与酒精依赖治疗相关的成瘾科、精神科之外,也不乏综合科、睡眠医学中心等。
记者以家属名义向浙江省慈溪市中医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咨询“戒酒芯片”手术,相关负责人员表示:“中心主要治疗睡眠障碍、检测睡眠等,但对酒精依赖治疗也了解。”对于“戒酒芯片”植入手术,有医院表示,这是医院引进的新技术,也有医院称,现在是超出说明书使用。
哪一科室适合开展“戒酒芯片”植入手术?
“严格来说,应由精神专科医院的成瘾科开展最为合适。其他一些科室,比如睡眠医学中心,未必专业。”杨可冰表示,由于一些科室的医生对戒酒不了解,只知道能用纳曲酮植入剂,但对什么时候用、用之前注意什么、还要做哪些治疗和干预并不清楚。
“这一手术最好是多学科合作开展,因为手术整体难度比较低,手术的实施科室可以是功能神经外科,甚至普通外科等。但对于患者的术前诊断和评估、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患者是否适合植入‘戒酒芯片’,应由成瘾科做决定。”李戈炳表示。
郝伟强调,医院为患者开展“戒酒芯片”手术前,必须诊断其符合适应证、经过两次正规治疗无效,且知情同意。李戈炳表示,对于轻度酒精依赖,在传统保守治疗也有治愈概率的情况下,不建议超说明书使用药物。
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或“药品未注册用法”。我国2022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指出,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
李戈炳认为,“戒酒芯片”手术满足《医师法》超说明书用药条款中,患者知情同意和循证医学证据的要求,但对于一些重度酒精依赖病人而言,是否“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要因人而异,可能所有疗法都不是最优解,需要结合患者实际,对风险和获益综合评估。
关于新技术引入,有专家接受本刊采访时曾指出,“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属于“创新性治疗(英文缩写为IT)”的范畴,可视具体情况适度收费。国家药监局一位长期从事物质成瘾研究的专家指出,“现阶段建议‘戒酒芯片’手术不收费或者减免部分费用”,因涉及超说明书用药,且Ⅱ期临床试验样本量较小、药品费用较高,需优先保护患者的权益。
“创新性治疗也要有严格的限制。”一位长期从事医学伦理研究的专家认为,最开始尝试时,首先,建议不要收费,其次,最好只纳入少量患者。由于“戒酒芯片”治疗酒精依赖的Ⅲ期临床试验还没有豁免,从伦理学角度看,应在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常规的临床医疗手段后,再作为新技术引入到其他机构。
“我觉得有些人在打擦边球。”李戈炳表示,“我们不应打压创新的理念和想法,但要有合理的约束,新技术的使用不是滥用。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审批后会明确指出适应证是什么,应在什么级别的医院,由具有什么资质的专家,具备什么样的仪器和设备的条件下开展。这些都需要明确。”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如何预防酒精依赖患者复饮,是国内外都面临的难点。酒精依赖不仅是医学问题,还涉及社会、文化等方面,治疗的复杂性、难度都比较大。
郝伟指出,患者的戒酒意愿、良好的医患关系、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等都是戒酒成功的前提。
(文中陈强、李戈炳为化名)
作者:梁小燕
编辑:杜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