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河池市,由于持续5个月降雨量偏少,全市11个县区139个乡镇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大面积农作物受灾。面对持续的旱情,河池多部门积极抗旱。在河池市大化县六也乡,这里有11个行政村的农田受到旱情影响,其中9个村出现饮水困难,当地正在全力进行抗旱救灾工作。

广西大化:旱情致大面积作物受灾 多举措抗旱保民生

总台记者 王洁:在六也乡的百敢屯,这里原先一个水深接近2米的水塘已经完全干涸,因为缺水,地表土壤出现了很大的裂缝,土壤已经变得异常干燥和坚硬。这个水塘原先是为周边农田进行蓄水灌溉的,通过这个水塘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旱情对土地的影响。

大石山区:地上难蓄水 地下难找水


去年11月以来,大化降水普遍偏少,降雨量与历年同期偏少3—4成。大化属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地表蓄水性能极差。降雨后,绝大部分的雨水通过岩溶裂隙渗入地下,分散在石缝中。所以在大石山区,地上难蓄水,地下难找水,极易受干旱的威胁。

正值生长关键期 旱情影响作物长势


在一片90多亩的甘蔗地,往年4月中下旬,这里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但是今年受旱情影响,甘蔗长势严重不足,往年此时甘蔗应该有一米多,但现在甘蔗只有30厘米高。而此时正是甘蔗分蘖期,也就是主茎在由低向高生长的关键时刻,缺乏必要的水分,土壤中的养分难以被作物吸收,直接影响甘蔗的生长周期。


除了甘蔗,玉米也是大化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大化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当地一季度种植玉米18.98万亩,受灾面积达10.3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科学调度 开辟新水源 发放补贴

为了应对旱情,大化县打响抗旱攻坚战,成立抗旱应急指导工作组,采取多种措施,也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在一口新打的旱水井,人们把井里的水抽到车上的蓄水罐,再经过加压,通过水管,抵达前方的喷淋系统,就可以对半径25米的区域进行灌溉。


除了大化,河池的宜州区、东兰县、都安县也都遭遇了旱情。河池市农业部门正在积极应对,通过各种措施,最大可能维持正常农业用水,最大限度减少农田干旱损失。

本周将迎多次降雨 预计旱情有所缓解


昨天下午,河池市凤山县和巴马县的部分乡镇出现降雨和冰雹,持续时间十分钟到半小时不等,冰雹造成部分房屋和农作物受损。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本周河池多地,包括大化,将会迎来多轮降水过程,我们也期待降雨能够对旱情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广西贵港:多部门联动抗旱 保障百万亩耕地灌溉

面对持续高温干旱,广西贵港市多部门协同采取抗旱措施,通过科学调度水资源、组织人工增雨等方式,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需求,最大限度减轻旱情影响。

这两天,贵港市港北区港城街道旺岭村的村民们通过深水井引水,开展灌溉作业。伴随着抽水机的轰鸣,村民们抢抓农时耙田翻耕、移栽秧苗,田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村民介绍,这些灌溉用水是从附近村民家中的深水井引过来的,每小时可供水80吨,可有效缓解周边农田旱情。


贵港市港北区港城街道旺岭村村委会主任 梁初权:村委也对各屯的抗旱经费作了具体安排,每个屯都有抗旱启动资金,目前我们已经抢插秧苗面积达80%以上。


在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当地政府组织镇村干部深入19个村屯开展抗旱保耕工作。通过清理灌溉沟渠、增打抗旱水井、调配抽水设备等措施,全力保障春耕用水需求。


截至目前,贵港市已累计调度水库供水近3亿立方米,有效保障灌溉耕地超过130万亩。同时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累积增加有效降水超7800万吨,为缓解旱情发挥重要作用。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报,从22日至24日,贵港市将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但总体雨量不大,缓解旱情作用有限。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