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为了探取我国情报真是绞尽脑汁,手段花样百出。

眼看笼络我国百姓不起作用,连高科技窃取设备都研发出了新款。

有这个脑子,专注于自己国家的发展不好吗?



2025 年 4 月,浙江渔民老陈在舟山海域打鱼时,渔网里捞上来一个怪东西。

这东西长约 1.5 米,样子像鱼雷,上面有不少传感器和螺旋桨,外壳还刻着外文。



老陈一看这东西,马上想起去年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时候,当地国家安全局的民警来渔村宣传,放的里就有类似的境外间谍装置模型。

同样的鱼雷状外观,同样密集的传感设备,甚至连外壳上的防锈涂层光泽都如出一辙。

他的心脏猛地收紧,想起宣传片里专家的警示:这些伪装成海洋设备的装置,正在窃取我国近海的潮汐数据、舰船航线甚至军事基地周边的水文信息。



作为在舟山渔场漂泊了三十年的老船工,老陈对这类新闻并不陌生。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国家安全教育的深入,渔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常围绕着 "谁谁谁又捞到了可疑设备"。

据渔政部门不完全统计,自 2020 年以来,仅浙江沿海渔民就累计发现并报告各类可疑装置 127 起。



这些设备有的伪装成色彩斑斓的珊瑚状浮标,有的模仿金枪鱼的流体外形,更有甚者能释放干扰信号规避常规监测。

它们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搜集水温、盐度、海流速度等基础数据,结合长时间监测到的舰船声纹特征,就能勾勒出我国沿海军事部署和海洋资源分布的敏感图谱。

老陈简直不敢细想,立刻拨打了国家安全机关的举报电话 12339,还停止作业开船返航。



这种事不能耽误,必须第一时间报告,保护国家的安全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使命。

然而返回陆地的途中,并不平稳。



境外情报机构的监控中心很快发现异常。

他们投放的装置定位信号正以每小时 27 公里的速度向舟山渔港高速移动,这明显超出了装置自主航行的速度范围。

刺耳的警报声中,值班人员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红色光点大喊:“探测器被打捞了!坐标正在向陆地移动!”



东亚地区负责人立刻下达指令:“联系灰隼,无论如何把设备弄回来,不能让它落入中国警方手里!”

被称为 “灰隼” 的刘某是潜伏在国内多年的间谍,平时伪装成某海洋设备公司的销售经理。

接到 “不惜代价赎回设备” 的密令后,他连夜驾车从上海赶往舟山,后备箱里装着事先准备好的 50 万元现金。



凌晨五点的渔港码头还笼罩在薄雾中,刘某混在围观人群里,看着老陈的渔船缓缓靠岸,心里不断盘算着如何用 “高价收藏” 的借口接近那个金属装置。

而此时的码头早已被国家安全机关布下天罗地网,便衣警察就混在渔民中间搬运渔具,海警船只在港口外围警戒,监控摄像头悄悄锁定每个可疑身影。



按照计划,老陈故意把装置放在甲板显眼处,装作发愁如何处理这块废铁。

刘某挤到最前面,操着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喊:“大爷,这东西卖吗?我是搞海洋设备收藏的,看着像国外的老物件,我出高价!”

他急切的神态和远超市场价的报价,让周围渔民悄悄交换眼色 —— 谁会花大价钱买个没见过的铁疙瘩?



就在刘某伸手触碰装置的瞬间,埋伏在桅杆后的两名便衣民警迅速上前,将他按倒在地。

从他身上搜出的加密手机里,一连串与境外联络的信息成为关键证据。

国家安全机关顺藤摸瓜,连夜突袭了该情报机构设在沿海城市的多个据点,抓获了包括技术人员、联络员在内的 12 名涉案人员。

彻底摧毁了这个长期在我国海域从事窃密活动的间谍网络。



国家安全机关在后续技术分析中揭开了这个被渔民称为 “谍鱼” 的装置真身。

这是一台代号为 “海神 - 9” 的新型水下无人潜航器,由境外某军工企业专门为情报机构定制。

整体呈梭形,表面覆盖着类似鲨鱼皮肤的仿生涂层,既能减少海水阻力,又能规避声呐探测。

能在无人工干预下按预设航线自主航行,最远续航里程可达 2000 海里。



机身密布的 24 组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海水温度、盐度、深度、洋流速度等 30 余项水文数据,更能通过侧扫声呐绘制海底地形图谱。

最危险的是其内置的高频次卫星通信模块,每 6 小时就会浮出水面 2 分钟,将数据加密传输至境外服务器,整个过程可在 300 米深的水下连续工作 90 天。

这类装置的出现并非孤立案例。



《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显示,2022 年沿海省份发现的可疑监测设备数量较前一年激增 35%,伪装技术已发展到 “以假乱真” 的地步。

有的外形与中科院投放的科研浮标完全一致,仅在电路板夹层隐藏窃密芯片。

有的模仿翻车鱼外形,通过硅胶皮肤和仿生尾鳍在海面随波漂流,摄像头和水听器藏在 “鱼眼” 和 “鱼鳃” 位置。

更有微型装置形如水母,透明凝胶体内嵌着可弯曲的太阳能板,能在海面潜伏数月采集数据。



这些 “海底间谍” 试图勾勒出我国近海军事基地周边的水文特征、舰艇活动规律甚至潜艇航道坐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海洋情报战中,美日等国的侦察活动尤为频繁。



美国的 “无瑕号” 监测船经常在我国周边海域活动,日本在冲绳附近布放了很多水下听音器,用来收集船只声音等信息,这些行为都是在刺探我国的海洋情报。

国家相关部门提醒,这些看似普通的装置,实际上是境外势力窃取我国海洋敏感信息的工具,咱们得提高警惕。

间谍的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所以国家希望每个公民都能参与进来,一起保卫我们的国家。



现在浙江的渔民考从业资格证,里面就有国家安全的内容,每年有十多万人参加专门的培训。

培训时,国家安全部门的人会教大家识别可疑的海洋装置,比如哪些像浮标、鱼形的东西可能是窃密设备。

2024 年有 23 位渔民因为及时举报可疑情况受到了表彰,政府给他们发奖金,最高能拿到 50 万元,还有免费体检、子女升学加分这些好处。



渔民们都知道,咱们靠海吃饭,海里安稳了日子才能好过,所以都说 “保护国家机密就是保护自己的饭碗”。

现在很多渔民手机里都存着 12339 举报电话,船上也贴着这个号码,发现不对劲就马上打电话。



国家在技术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自己研发了 “海翼” 水下滑翔机,就像水下的机器人,能在深海里长时间监测数据。

还有北斗卫星浮标系统,这些浮标带着定位和传感器,24 小时盯着关键海域。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