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执笔,绿意研墨,这个春天,我们走出课堂——左手执实践之笔,绘就田间地头的斑斓画卷;右手握传承之钥,叩响历久弥新的美德之门。一场与大地相拥的成长之旅,即将启程!

4月15日—16日南街小学开启了2025年春季的研学实践活动。

三年级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南街小学三年级同学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以劳动为笔・绘就精彩篇章” 研学活动。此次研学,如同一把钥匙,为孩子们开启了通往劳动知识与实践的大门。

第一站:

舌尖上的四川——泡菜制作初体验

踏入泡菜制作的课堂,空气中弥漫着蔬菜发酵后的独特酸香。指导老师详细讲解泡菜的历史,原来它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初现雏形。随后,学生亲手挑选白菜、萝卜等新鲜食材,洗净、切块,再小心翼翼地放入盛有盐水和香料的泡菜坛。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泡菜的制作工艺,更感受到四川人民对美食的独特理解与热爱。



第二站:火候里的匠心

——麻婆豆腐 VS 青椒肉丝

麻婆豆腐的制作现场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滚烫的油锅中,花椒与辣椒迅速爆香,浓郁的麻辣味瞬间弥漫开来。紧接着,滑嫩的豆腐下锅,轻轻翻炒,再加入精心调制的芡汁,不一会儿,一盘色香味俱佳的麻婆豆腐就出锅了。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麻婆豆腐,那麻辣鲜香的口感在舌尖上跳跃,让人回味无穷。在学习制作青椒肉丝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协作:切肉丝、洗青椒,有条不紊地按照步骤操作。在炉灶前,看着肉丝由红变白,青椒变得翠绿,香味扑鼻而来。这两道家常菜肴,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烹饪技能,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烟火气息。





第三站:指尖上的传承

——非遗手工折纸

几何与艺术的碰撞,手工折纸桌上,五颜六色的彩纸在孩子们手中不断变换形状。从简单的纸飞机、纸船,到复杂的千纸鹤、百合花,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折纸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空间思维能力。当看到自己折出的精美作品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第四站:艾叶香包

——端午民俗新体验

缝制香囊、填充艾草,淡淡药香中传递安康祝福。制作艾叶香包时,老师先为孩子们讲述了香包在古代的驱蚊辟邪作用以及蕴含的美好寓意。接着,孩子们将晒干的艾叶、丁香、白芷等香料碾碎混合,装入五彩斑斓的香囊袋中。一针一线地缝合,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不一会儿,一个个散发着清幽香气的香包便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仿佛将千年的传统握在了掌心。



第五站:草鞋编制

——传统手艺的独特魅力

草鞋编制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一根根稻草,在孩子们的手中巧妙地交织、缠绕,最终变成一双双结实的草鞋。草鞋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让孩子们得以窥见先辈们的勤劳与智慧。



第六站:国防教育——筑牢国防之基

国防教育环节,教官通过生动的讲解、震撼的视频和真实的案例,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这堂国防教育课,不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保家卫国的种子。还让孩子们了解国家的安全形势,增强国防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国精神。



四年级



南街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将走出校园去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1

广元市博物馆









认识世界,从家乡开始,了解川北之地的历史人文,是每一个广元学子的必修课,解读“剑门蜀道•女皇故里”,做时代文化优秀少年。

2

家风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家风家训,规于己身,筑梦踏实。

3

广元窑





午后的时光,同学们走进了非遗技艺——广元窑,在这里了解千年古窑的前世今生。







广元窑制作步骤繁琐且精细,同学们随机参与其中,拉坯课程是最受欢迎的,瞧这有模有样的。







陶瓷剔花可是个手艺活,同学们能否完美完成呢?我们拭目以待。







刻画上色,提升同学们的色彩搭配及审美能力,让彩色思维在心中绽放。





陶瓷是中国艺术之美的最佳体现,将陶瓷之美运用到环境构建当中,也是中国美的延伸。





趣味考古,虽然很辛苦,确很有意义!

五年级



五年级同学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踏上探索之旅。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挑战自我、锻炼能力的旅程。我们携手同行,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用行动去实践。在旅途中,我们将收获知识,收获友谊,更收获成长。出发吧,向着未知,向着梦想,向着更好的自己!







1

非遗洞箫

洞箫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课程中我们了解到洞箫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其次,学会了洞箫的演奏技巧。学习如何正确吹奏洞箫,包括气息控制、唇舌运用、手指灵活性等基本技巧。还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掌握洞箫的基本构造、演奏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同心鼓

同心鼓,又称“同心协力”或“击鼓颠球”,是一种多人协作游戏,旨在考验和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同心鼓游戏的主要道具是一面特制的鼓,鼓身中间固定有多根绳子,绳子在鼓身上的固定点沿圆周均匀分布,且每根绳子的长度相同。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配合,学到了团队协作能力。





3

神笔马良

神笔马良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源自中国童话故事《神笔马良》。马良酷爱画画,但因家境贫寒,无法拥有画笔,只能以树枝、木炭等为工具,在地上、石壁上练习。充分发挥学生协调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4

美食制作

石磨豆花:

1. 选豆与浸泡:选用优质黄豆,用清水浸泡。

2. 石磨磨浆:将浸泡好的黄豆与适量清水一起放入石磨中进行研磨。磨出的豆浆需经过纱布或滤网过滤,去除豆渣。

3. 煮浆与点浆:将过滤后的豆浆倒入锅中,用中火煮沸。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熬煮数分钟,期间需不断搅拌以防糊底。之后,按照比例将胆水溶入快速搅拌使石膏与豆浆均匀融合。静置一段时间后,豆浆即可凝固成豆花。







包包子:

1.准备馅料;

2.和面:将面粉、酵母、水等原料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放置发酵至两倍大;

3.分割面团:将发酵好的面团揉压排气,分割成均匀的小剂子;

4.包制:将剂子擀成圆形皮,放入适量的馅料,捏褶收口,包成包子形状;

5.蒸制:在蒸锅内加水,铺上蒸布,将包子放入蒸锅内,保持一定间距,大火蒸制15至20分钟,关火后焖3至5分钟即可;

香喷喷的包子就做好啦









5

手工制作

五谷画:

五谷画,也被称为粮食画或五谷杂粮工艺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它以大米、小米、小麦、黄豆、红豆、玉米等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主要材料,通过粘、贴、拼、雕等方式,创作出山水、人物、花鸟、抽象等各色奇妙的形象画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自己动手实践,收获劳动快乐。天马行空,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手工缝制:

手工缝制是一种传统而富有创意的手工技艺,它通过使用针和线将布料或其他材料缝合在一起,制作出各种实用的物品或装饰品。手工缝纫的过程考验着手眼协调能力和耐心,提高动手能力。







6

锄草

锄草是去除农田中的杂草,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通过锄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农作物养分的竞争,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从而有助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升。体验辛勤耕耘、练习锄草技能、劳动人民最光荣。

六年级



春日悠,四月天。广元利州南街小学的六年级孩子们,于4月16日奔赴月坝,开启一场欢笑与知识交织的研学之旅。

1

春耕之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于月坝,启耕大典庄重又趣意横生。孩子们换上小农夫装,执起锄头,于希望的田野,种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收获春耕独有的喜悦。

2

馍香四溢





“快来呀,火烧馍要出炉喽!”孩子们围聚灶台,揉、擀、撒芝麻,一气呵成,传统美食的制作,是文化与童真的交融,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如同他们脸上的笑容。

3

水上童年











花生在锅中“噼啪”欢唱,恰似为水上闯关助兴。孩子们勇闯关卡,力量与勇气在挑战中蓬勃生长。浑水摸鱼之地,他们如鱼戏水,欢乐四溢,每一滴水花都绽放着无尽的乐趣。

4

巧手匠心



穿针引线,填充香料,缝制香包。一针一线,满是专注与期待,当独一无二的香包在手中诞生,那份无法言喻的喜悦,是对匠心的最好礼赞。

5

草地逐梦





绿茵之上,孩子们奔跑跳跃,球棒挥舞,追逐飞来的球。草地棒球,锻炼体魄,更将团队合作深植心中,为共同目标,奋力拼搏。

6

丛林奇遇





茂密丛林,寻宝之旅神秘开启。当“宝藏”现身,欢呼雀跃声回荡林间,那兴奋与惊喜,是自然给予的最佳馈赠。

研学活动虽已结束,但劳动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相信在未来,他们会用劳动创造更多的精彩,在人生的画卷上留下绚丽的色彩。

图文|各年级组

编辑|张 玥

一审一校 | 张智勇

二审二校 | 李存栋

三审三校 | 樊文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