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在手机上刷到一则新闻,视频中一男孩的嘴巴不但肿胀,还发紫起泡。

男孩妈妈说,看到孩子这样既心疼又害怕,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

事情起因是,孩子放学后买了2包,5毛块一包的辣条,吃完当天,孩子的喘巴就像烫伤一样起水泡脱皮,发紫,无法张嘴,连续5天都吃不下饭。

医生告诉她们,是辣条辣过头导致孩子的嘴巴灼伤。



吃辣条也会灼伤?

我出于好奇和专业的习惯,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原来真有这回事。

原来男孩在吃完5毛钱的辣条后出现嘴巴起泡和发紫的情况,很可能是因为该辣条中的辣椒精含量过高。

辣椒精是一种从辣椒中提取的浓缩物,其辣度极高,如果超量使用或用于非允许的食品种类中,如辣条,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化学性灼伤。

主要原因是;男孩的口腔黏膜被辣椒精严重灼伤,属于化学性损伤。

辣椒精的过量使用会直接损伤口腔和食道黏膜,导致疼痛、水泡甚至溃疡。



此外,辣椒精中的高浓度辣椒素还会引起胃肠道刺激,可能引发腹痛、腹泻,并加重胃溃疡。

各位姐妹们,这种东西劝你家孩子别吃,特别是一些便宜的,三无产品。

如何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孩子大多爱吃零食,也喜欢将各种东西放入口中,因而很容易引发像上文所讲的男孩一样食物问题的事件发生。

所以,我们对孩子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很有必要。

1、告诉孩子哪些食物不可以吃、不可以买

我们除了要把好食品采购、储藏、烹饪等方面的卫生关外,平时还得告诉孩子不吃腐烂的、有异味的食物。

同时还要告诉孩子做到不买无证摊贩处的食物,不买无商标或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不完整的食品;

不到无证摊点、快餐店、小店购买食品或吃东西。



2、厨房、超市可以成为生动的教学现场

我们让孩子通过亲身参与,使孩子能直观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参与简单的食物准备工作,在洗菜时讲解农药残留的风险,在烹饪时示范生熟分开的操作规范。

又比如和孩子去超市购物时,是培养他们辨别健康食品的能力的好机会。

在超市选食物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比较不同食品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拒绝“三无”产品。

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告诉孩子要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



同时告诉孩子不买、不吃过保质期的食品;

买到食物,我们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形状。

同时告诉孩子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腐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食品

3、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

饮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饮食习惯的培养。

比如我们告诉孩子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前必须先吹一吹,以免烫伤;

在吃鱼时,要把鱼刺挑干净,以免鱼刺卡在喉咙里;

吃东西时不要嬉笑打闹,以免食物进入气管等。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琦想妈妈~大学毕业于食品工程专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