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18日刊登题为《特朗普的对抗堡垒世界》的文章,作者是历史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特聘研究员尤瓦尔·赫拉利。全文摘编如下:

特朗普的政策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人们仍然对它们感到惊讶。特朗普每次对全球自由主义秩序的又一根支柱发起进攻(例如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主张、考虑强行吞并格陵兰岛或宣布加关税而引发金融混乱),头条新闻都会表示震惊和难以置信。然而,他的政策如此连贯,他对世界的愿景如此清晰,以至于到了这个阶段,任何惊讶都只能归结为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

权力是唯一考量

在特朗普的世界里,国际协议、组织和法律不过是削弱一些国家、加强另一些国家的阴谋——或者可能是削弱所有国家、使邪恶的世界主义精英受益的阴谋。

那么,特朗普首选的替代方案是什么呢?如果他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重塑世界,那会是什么样子?

特朗普的理想世界堡垒密布,国家与国家被金融、军事、文化和物理的高墙隔开。这个世界放弃互利合作的可能,然而特朗普及其志同道合的民粹主义者都认为,这将给各国提供更多的稳定与和平。

这种愿景缺少一个关键要素。成千上万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个堡垒大概都需要为自己多争取一点安全、繁荣和领土,并且为此牺牲邻国的利益。如果缺乏普世价值观、全球制度和国际法,彼此敌对的堡垒将如何解决争端?

特朗普的办法很简单:要防止冲突,弱者就得听命于强者。按照这种观点,冲突只有在弱者拒绝接受现实时才会发生。因此,战争永远是弱者的错。

按照特朗普的世界观,正义、道德和国际法的考量无关紧要,国际关系中唯一重要的东西就是权力。

同样的逻辑支持特朗普兼并格陵兰岛的计划。按照他的逻辑,如果弱小的丹麦拒绝把格陵兰岛割让给强大得多的美国,美国于是武力入侵并征服格陵兰岛,那么丹麦就得为一切暴力和流血事件承担责任。

世界观存在谬误

这种认为对立的堡垒可以通过接受现实和达成协议来避免冲突的看法存在三个明显问题。

首先,它暴露这种承诺背后的谎言:在一个由堡垒构成的世界,每个人都会更有安全感,每个国家都可以集中精力和平发展自己的传统和经济。事实上,弱小的堡垒很快就会被强大的邻国吞没,后者将从国家堡垒变成庞大的帝国。

特朗普本人非常清楚自己的帝国计划。他修建隔离墙保护美国的领土和资源,同时对其他国家(包括昔日盟友)的领土和资源虎视眈眈。

第二个问题是,由于没有哪个堡垒能承担起疲弱的风险,所有堡垒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要在军事上加强自己。资源将从经济发展和福利计划转向国防。由此引发的军备竞赛会降低所有人的福祉,而不会让任何人感到更安全。

第三,特朗普的这种愿景认为弱者会屈服于强者,但没有明确的方法来决定谁强谁弱。如果国家做出误判——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经常出现——会发生什么?1965年,美国确信自己比北越强大得多,可以通过施加足够压力迫使河内政府达成协议。北越拒绝承认美国的优越性,在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并且赢得战争。美国怎么能事先知道自己其实才是弱者?

走向扩张与战争

特朗普式的愿景并不新鲜。在自由主义世界秩序崛起之前的几千年里,它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愿景。特朗普模式经过无数次尝试和试验,我们现在知道它通常会走向何方——帝国扩张和战争的无限循环。更糟的是,在21世纪,敌对堡垒不仅要应对战争的旧威胁,还要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和人工智能的崛起。缺少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就无法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由于特朗普对气候变化或人工智能失控都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他的策略是干脆否认它们存在。

在特朗普2016年首次当选美国总统后,对自由世界秩序能否保持稳定的担忧明显加剧。在经历10年的混乱和不确定之后,我们现在清楚地看到后自由主义世界的混乱。把世界看作一个合作网络的自由主义愿景被把世界看作堡垒模式的愿景所取代。我们的周遭正在发生这种情况——高墙筑起来,吊桥升起来。这种政策如果继续实施下去,短期结果将是贸易战、军备竞赛和帝国扩张,最终结果将是全球战争、生态崩溃和人工智能失控。(编译/赵菲菲)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首都华盛顿白宫展示签署后的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新华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