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刘邦成就大业之后杀了无数开国功臣,种种迹象表明自古帝王心思最难测,伴君如伴虎。

可是,手握重兵的将军即使预料到了自己的既定命运也都从容赴死,几乎很少发动叛乱。

按理来说,他们手握重兵,积攒的名望也足以能一呼百应,忠心耿耿的部下也愿意和他们同生共死,戍守边疆的将军更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那么,他们为什么很少叛乱呢?他们到底是在忌惮什么?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作为正统观念,深深扎根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忠君爱国” 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对于将军们而言,忠诚于君主和国家,是他们心中不可撼动的道德准则,是从小就被灌输并奉为圭臬的人生信条。回溯他们的成长历程,自启蒙之时起,便在传统教育的熏陶下,接受着君臣大义、家国情怀的洗礼。

在那个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教育体系里,忠诚、正义等价值观被反复强调,犹如丝丝春雨,润物无声,深刻地塑造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



在他们心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而叛乱,则是违背天理人伦的大逆不道之举,一旦付诸行动,必将遭到社会舆论的口诛笔伐,成为人人唾弃的千古罪人。

这种强大的道德约束,如同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地束缚着他们的内心,使得许多将军在面对权力和利益的巨大诱惑时,依然能够坚守底线,不为所动。

再者,许多将军与皇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有的通过家族联姻,与皇室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有的则因屡立战功,深受皇帝的恩宠与信任。



他们的家族命运,早已与皇室的兴衰荣辱紧紧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起兵叛乱,不仅自己的性命将危在旦夕,整个家族也将遭受灭顶之灾,面临满门抄斩的悲惨命运。

就拿汉朝的卫青来说,他的姐姐卫子夫贵为汉武帝的皇后,外甥霍去病同样是战功卓著的一代名将。

卫青凭借着卓越非凡的军事才能,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屡立奇功,为汉朝的边疆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家族的荣耀与辉煌,皆源于汉武帝的信任与重用。因此,即便手握重兵,权势滔天,他也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叛乱念头。

因为他深知,一旦反叛,整个家族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皇帝们自然也深知边疆将军权力过大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为了确保将军们的忠诚不二,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他们采取了一系列严密且巧妙的制衡措施。

在人事任命方面,皇帝会经过深思熟虑、精挑细选,将那些自己信得过的人委以边疆将军的重任。



这些将军,要么出身名门望族,家族背景深厚,与皇室有着长期且紧密的利益关联,他们的家族利益与皇室的兴衰息息相关,自然不敢轻易造次。

要么在长期的政治生涯和军事历练中,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和重重考验,始终坚定不移地展现出对皇帝的绝对忠诚。

与此同时,皇帝还会在军队中安插自己的心腹亲信,担任监军等重要职务。



监军的职责重大,他们需要全方位、无死角地监督将军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将军有任何不轨企图,便会立即向皇帝密奏。

而且,监军往往被赋予了先斩后奏的特殊权力,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及时遏制叛乱的苗头。唐朝时期,安禄山叛乱之前,唐玄宗就多次派遣监军前往安禄山的军中,对其进行严密监视。

虽然安禄山最终还是发动了叛乱,但监军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他将领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冒险。

此外,皇帝还会定期对边疆将军进行调动,防止他们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从而形成盘根错节的私人势力。



这种频繁的调动,使得将军们难以在军队中建立起稳固而深厚的私人关系网络,大大降低了他们叛乱的可能性。以宋朝为例,宋朝实行 “更戍法”,军队会定期更换驻地,将领也随之频繁调动,结果导致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的局面。

虽然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却有效地防止了将领拥兵自重、发动叛乱,维护了朝廷的统治稳定。

对于将军们来说,叛乱无疑是一场风险极高、胜算极低的豪赌,一旦失败,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从军事层面来看,虽然边疆将军手握重兵,但朝廷的中央军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中央军作为皇帝的直属精锐部队,不仅装备先进精良,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物资储备,而且士兵训练有素,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实战考验,具备极高的战斗素质和忠诚度。

他们是维护皇权的核心力量,是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宝剑。当将军发动叛乱时,朝廷能够迅速调集中央军进行镇压,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予叛军致命一击。

此外,叛乱往往会引发其他地方军队的反感和抵制,他们出于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朝廷一边,共同讨伐叛军。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局势下,叛乱的将军很难获得足够的军事支持,获胜的概率微乎其微。



就像明朝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尽管他在北方苦心经营,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但面对朝廷的大军,依然历经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战斗,才最终侥幸取胜。而像这样成功叛乱的案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实在是极为罕见。

叛乱还会引发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混乱,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破坏。一旦叛乱爆发,战争的硝烟将迅速蔓延,导致大量无辜百姓伤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同时,战争还会对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得国家经济陷入瘫痪,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秩序全面崩溃。将军们心里明白,这种严重的后果不仅会让自己背负千古骂名,成为历史的罪人,还会使自己失去民众的支持与拥护。



在以民为本的古代社会,失去民众的支持就意味着失去了统治的根基,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注定无法长久。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自身的声誉,许多将军宁可选择忠诚,也不愿冒险叛乱,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家族的未来去做这场胜负未知的赌注。

综上所述,古代将军镇守边疆,手握重兵却很少叛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忌惮道德的约束、家族的命运、皇帝的制衡以及叛乱的严重后果。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形成了一种强大而微妙的制衡力量,确保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