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建国后,为了应对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6大军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政委一职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分量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北京又是我国的首都,因此首都军区政委一职更是重中之重。
可在1961年商议由谁来担任首都军区政委时,中央领导们却也犯了难,因为地区特殊,任务极重,所以担任首都军区政委的人必须要各方面综合条件都好才行。
只是同时满足这些条件还能够调任的人却很少,最终毛主席想起了曾经大闹华山,令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十分忌惮与头痛的人——红军七十四师的师长,陈先瑞。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陈先瑞曾四次转战陕南,为创建鄂豫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毛主席称为“红军的陕南王”。
那么毛主席为何会想到陈先瑞,并拍板由他来担任首都军区政委这么重要的职位呢?看完陈先瑞的一生,或许我们就明白了!
陈先瑞
陈先瑞,1914年出生在著名的“将军县”安徽金寨,15岁参加红军,有着十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在土地革命时期,陈先瑞曾历任红二十五军手枪团中队长、二二四团营政治委员、二二三团政治主任、红七十四师师长。可以说履历相当丰富出彩。
1934年11月,陈先瑞因受伤下了前线,因他坚持要与红25军一同进行战略转移,所以党中央便让他担任第二二三团的政治处主任。
陈先瑞根据中央以及上级领导的指示,第一时间便制定出了工作方案,他沿途发动群众宣传红军的抗日思想,为部队的转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1935年1月9日,红二十五军攻占安县后,便在鄂陕边界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开始发展武装力量。到了二月下旬,正式成立游击总司令部,并且由陈先瑞担任司令员。
同年九月份,中共鄂陕、豫陕特委经过开会研究决定,将各路游击队改编合并成一个师,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七十四师,由陈先瑞担任师长,这也是他得以大闹华山被蒋介石悬赏的武装力量。
七十四师成立不久,国民党便调集多路军队来进攻围剿。陈先瑞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决定带领部队向西转移,最终在十二月初抵达了他一开始便定好的地点青铜关。此处地势险要,是易守难攻之地,并且还驻扎着国民党装备精良的一个整编营的兵力。
可陈先瑞却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他先是让人扮成游击队的模样,前往佯攻诱敌,自己则率领军队在关下埋伏,争取将这股国民党军队一网打尽。
果然如陈先瑞所料,国民党军队倾巢而出,正好钻入为他们设的包围圈,死伤惨重。
到了1936年二月,因为陈先瑞多处作战令国民党十分头疼,蒋介石调集了十几个团的兵力对七十四师展开围剿。
陈先瑞与李隆贵商议之后,决定绕圈子与国民党大军进行周旋。最终在他的领导下,七十四师经由秦岭,翻越了海拔3700多米的太行山,从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中成功突围。
到了五月份,贼心不死的国民党军队又对七十四师发起了第三次围剿,陈先瑞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把队伍分成三个团,绕到敌人后方打游击,此举有效地保留了七十四军的有生力量。
1936年9月中旬,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甘宁地区,国民党军队主力被调走,对七十四师的第三次围剿也以失败告终。
1936年十一月,七十四师与国民党军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遭遇,双方激烈交火,陈先瑞当即命令队伍利用山地等有利地形集中火力进行攻击,经过数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击毙敌军近百人。
由于敌军数量众多,陈先瑞也不敢恋战,率领部队且战且走,最终北上来到了华山脚下。
陈先瑞当即便命令部队四处张贴标语造势,此举也吸收了不少有志青年的加入,壮大了革命队伍。这便是陈先瑞大闹华山的由来。
后排右一为陈先瑞
经过多次失利后,蒋介石气急败坏,随即便悬赏一万大洋来抓捕陈先瑞。
可最终事与愿违,陈先瑞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与出色的判断能力,多次逃脱国民党设下的包围圈。
后来毛主席还在接见陈先瑞的时候对他说:“中央红军西征出兵,你们就在南面大闹华山,配合的很好啊!国民党还要捉你,悬赏了一万大洋,你知道吗?一万大洋可不少啊!”
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陈先瑞便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团长,担负起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在此期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因陈先瑞在此期间表现极为出色,多次粉碎敌人的阴谋,因此留守处决定陈先瑞提升为警备第一旅副旅长。
不久之后,陈先瑞便进入抗大深造学习。
在此期间,因为他表现优异,还曾多次被毛主席谈话,并且对他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到1944年10月,中共中央为了统一领导和指挥河南人民的抗日战斗,便决定成立以戴季英为书记的河南区党委和以王树声为司令员的河南军区以及河南人民抗日军。
陈先瑞也随同二人一起来到了河南,担任河南区党委委员,豫西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司令员,连同第四支队一起挺进豫西,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
陈先瑞和夫人王彦
来到河南以后,陈先瑞丰富的工作以及战斗经验便开始发挥出来,他推举了多项工作,有力的壮大了革命力量。同时采取骚扰战术,“敌退我进,敌进我守”八字战术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着实令日伪军头疼不已。
1945年2月26日,陈先瑞接到命令,跟随王树声司令到达登封地区。次日便率领部队与尾随而来的一千多名日伪军展开血战,在此战中他身先士卒,利用合理的战术指挥与兵员配置,打的敌人落荒而逃,为河南区党委和河南军区直属机关的安全驻扎扫除了隐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久之后,河南军区召开大会,因陈先瑞在此战中的优异表现,被任命为豫西三地的党委书记、临汝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也不负领导众望,成功开辟了豫中抗日革命根据地。
到了1945年六月,陈先瑞率领部队打下了汝州南部的广大地区,并且受河南军区党委的委托,前往驻守在马市坪的国民党新八军驻扎地,同高树勋进行谈判。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两方停火、互不侵犯、共同抗日。
此次谈判对河南抗日行动的进行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共两军一致对外,更是为日后争取高树勋部和平起义埋下了种子。
高树勋
此后,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从1962年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陈先瑞先后辗转陕南一带,不畏环境的艰苦,坚持斗争,牵制了大批国民党军队,有力的缓解了华北战场的压力,成功配合了西北野战军和刘邓大军的作战。
1948年春天,陈先瑞先后被调任多职。无论在何处,他都始终保持着自己革命的本心,兢兢业业完成党交代的任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更是主动请缨,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1955年大授勋中,被授予中将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等多项荣誉勋章。
陈先瑞作为一个如此出色的将领,能够被毛主席点中,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上任之后,陈先瑞仍旧保留了他一贯的工作作风,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冲在最前线。他带队前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作实地考察,回来以后便根据各地情况问题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方案,极大的改善了官兵们的生活水平。
1979年一月,陈先瑞被调往兰州担任军区顾问。尽管此时的他已经退居二线,可还是如之前一般,经常深入机关和部队搞调查研究,为部队的良好发展出谋划策。
晚年陈先瑞和夫人在北京的寓所中
1996年1月10日,陈先瑞在北京逝世。
纵观陈先瑞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也是辛劳的一生。他的一生辗转作战、工作过许多地方,可是仍然保留着自己革命的初心。这份精神值得我们钦佩,更值得我们铭记与学习。
正是有了像陈先瑞这样前赴后继的革命前辈们,新中国才得以成立,中华民族才能重新在世界面前直起腰板,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也才能拥有今天这样和平美好的生活。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接过革命先辈们传递下来的火炬,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赴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