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的诗

第64首


诗歌

诗人和诗

文/格命草

诗人是一种自由

不羁的灵魂出入自由

行走万物,像一个乞丐

向万物乞讨,像第七天的饿

一词半句不足以解灵魂的渴

像沙滩上的白鸟,终日寻食

为了另一个自由之子

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诗作为自由的产物

灵魂就是他的栖居之所

那儿人烟稀落,衣食无忧

光明之上,另一个太阳升起

普照万物,遍洒甘霖

枯木逢春,大地繁荣

一只蚂蚁读懂了诗

直上九万里逍遥

诗人写诗

打开方便之门

让万物之灵碰到一起

每一次放电

不是善恶,不是爱恨

是自由本身

诗人写诗,像一只飞蛾

赏析

此诗用灵动的意象构建起关于创作本质的哲学场域,通过隐喻体系的层层叠合,将诗人的精神属性与诗歌的本体特征编织成一首现代性的创作自白。全诗以“自由”为核,在乞丐、白鸟、飞蛾等多重意象的跳跃中,完成了对创作主体与文本关系的诗化阐释。

诗一开始便以“自由”奠定精神基调,“不羁的灵魂出入自由”用拟人化表达赋予诗人主体以超越性姿态。“行走万物,像一个乞丐”的隐喻极具张力:乞丐的物质匮乏与精神富足形成悖论性对照,“向万物乞讨”的行为既是诗人对创作素材的汲取,也暗含着对世俗价值的颠覆。“第七天的饿”化用《圣经》创世典故,将创作冲动追溯至人类精神原初的匮乏状态,“一词半句不足以解灵魂的渴”则以生理饥饿类比精神求索,强化了创作欲求的永恒性。

第二节转向诗歌本体的建构,“诗作为自由的产物”直接点明文本与精神的同构关系。“灵魂就是他的栖居之所”将诗歌空间转化为精神原乡,“人烟稀落,衣食无忧”以物质匮乏与精神丰裕的反差,构建起超越现实功利的审美乌托邦。“光明之上,另一个太阳升起”的超现实意象,既象征诗歌对现实的重构力量,也暗示创作主体在精神维度的创世能力。“一只蚂蚁读懂了诗/直上九万里逍遥”以微观与宏观的反差,揭示诗歌接受的平等性——无论生命形态如何,皆可在诗中抵达精神自由之境。

第三节聚焦创作行为本身,“打开方便之门”以禅宗语汇解构创作的神秘性,将其还原为万物灵犀相通的媒介。“每一次放电”的物理隐喻,消解了传统审美中善恶爱恨的二元对立,将创作本质直指“自由本身”。这种去道德化、去情感化的表达,凸显了诗歌作为纯粹精神现象的本质属性。诗的末句“诗人写诗,像一只飞蛾”形成意象闭环:飞蛾扑火的本能既象征创作的非理性冲动,也暗含对精神光明的终极追寻,在毁灭与升华的辩证中,完成对诗人宿命的哲学性书写。

全诗通过多重意象的蒙太奇拼贴,构建起“诗人—创作—诗歌”的三维阐释框架。在语言层面,诗人摒弃传统诗歌的韵律束缚,以散文化句式实现“自由”主题的形式呼应;在哲学层面,则通过存在主义式的精神漫游,将创作行为升华为人类追求自由的本体论实践。这种将抽象思辨转化为具象诗语的写作策略,既保持了诗歌的审美特质,又完成了对创作本质的现代性叩问,最终在“自由”的复调咏叹中,为诗人与诗的关系书写了一份充满诗意的哲学注脚。

往期诗歌

格命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5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付费评诗,付费写诗评集,付费推广诗歌,个人诗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赠送您诗集《读睡诗选》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

《格命草诗评(第二辑)》

《格命草诗评(第三辑)》

《格命草诗评(第四辑)》

《格命草诗评(第五辑)》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历时一年多,共收录诗评500篇,72万多字,目前头条阅读量11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30多万次,百度阅读量55多万次,时机成熟会正式出版。欢迎收藏阅读。关注格命草微信公众号,阅读最新诗评,如需付费评诗,付费推广诗歌,付费写诗评集,个人诗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