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义(左)和飞行员到飞播区观察飞播成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刘宏义,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政协委员,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正高级工程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的茫茫戈壁上,有这样一个人,他用39年的坚守与付出,在沙漠中书写了一部绿色传奇。他就是刘宏义,一位被当地牧民誉为“大漠彩绘师”的治沙先锋。

1986年,从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毕业后,刘宏义毅然回到家乡阿拉善左旗吉兰泰国营治沙站。“当时是抱着满腔热忱去的,但到了工作的地方,我的心就凉了一大截。风沙肆虐的乌兰布和沙漠,举步维艰的林业发展状况,落后短缺的技术设备……更糟糕的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让农牧民的收入每况愈下,很多农牧民不得不远离家乡另谋出路。”

看到这些,“打骨子里就不服输”的刘宏义却坚定了大漠植绿的信念,并立下铮铮誓言:“一定要让荒漠披上锦绣!”

此后,他一头扎进沙漠,全身心投入到防沙治沙事业中,积极参与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梭梭更新复壮技术研究》。多年来,沙漠夏季酷热、地表温度超过50℃,而冬季又刺骨难耐,还要不时承受沙尘暴的侵袭,刘宏义回忆说:“沙尘暴一来遮天蔽日,狂风裹挟着沙子,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但这些困难,丝毫没有动摇他治沙的决心。

治沙过程中,刘宏义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关键力量。1998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阿拉善地区的生态建设也搭上了这列快车,但全旗八个国营林业场(站)却没有苗木可供。面对苗木短缺的难题,刘宏义率先在自家“工资田”里开展梭梭等沙生植物的种植试验。由于没有技术和经验,刘宏义培育的梭梭苗连续3年都失败了,“试验了很多次还是失败了,没办法我就干脆把家搬到了育苗地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细致地记录下沙枣、梭梭等苗木的生长参数,精心对比、反复推敲,而且还跑去甘肃、新疆等地方考察学习,想着总有成功的时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700多个日夜的反复研究,刘宏义成功繁育出多年来在阿拉善地区丢失的沙生植物苗木,并用两年时间总结出《阿拉善干旱荒漠地区梭梭造林及育苗技术》。在他的带动下,阿拉善左旗一跃成为内蒙古最大的沙生植物育苗基地,育苗品种增至10多种,年产量突破4000万株,年产值达400多万元。

飞播造林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适合于荒漠地区生态治理。阿拉善左旗飞播造林从1982年开始,经过几代人的技术创新,到2023年累计飞播造林面积达到639万亩。其中,在刘宏义任职的16年间,推广完成417万亩,占总飞播量的65.2%。在此期间,刘宏义积极主导飞播科技创新,对飞播用种采用丸粒化、包衣拌药及生根保水处理等新技术,提高造林成苗率。由他研究的“降雨量控制下的飞播种子丸粒化技术”有效解决了落种不均匀、发生位移和防治“闪芽”的技术难题,并获得两项国家专利。为解决飞机入航不准确和人工作业强度过大的难题,刘宏义将GPS导航技术成功运用到飞机的导航、面积的测定、播带的布控、成苗调查等工作中,大大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工作环境,仅此一项技术的应用每年节约资金达10万余元。此外,刘宏义还通过采用机械沙障技术,解决了中高大沙丘飞播造林成效差的难题,并参与起草和评审了《飞播造林技术规程GB/T 15162—2018》。

刘宏义深知,要实现可持续治沙,必须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此,他独创梭梭秋(冬)季种植法,大力推广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产业,并带领团队加入到产业基地建设中。在“刘宏义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原本计划10年完成的浩大工程,短短4年就完成了。

同时,刘宏义带领团队开展了近千人次的农牧民培训,让数百户农牧民掌握了种植技术,实现了增收致富。当地牧民回忆道:“以前我们不懂种植技术,守着这片沙地只能受穷。刘站长来了之后,他们吃住在牧户家,每天起早贪黑,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日子确实好起来了。”

截至2024年,阿拉善左旗梭梭营造林推广面积达290万亩,接种肉苁蓉、锁阳面积达73万亩,实现经济效益近3亿元,带动2万余名牧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在担任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日图霍勒嘎查驻村第一书记的9年时间里,刘宏义带领团队推广花棒种植,打造生态林带,推动当地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村民们都高兴地说:“刘书记来了之后,带领我们种植花棒,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吸引了很多游客。现在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嘎查的集体收入积累,也从最初不足1万元增长到320万元。

多年旗投身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的经验,让刘宏义认识到,在防沙治沙、生态环保这些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激发大众对林业生态的关注与热爱,鼓励更多人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2024年成为政协委员后,刘宏义马不停蹄开始了科普工作,力求提高农牧民的林业素养。“一方面,我要在林业科研项目上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推进科普工作也至关重要。”

今年旗两会期间,针对如何可持续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刘宏义在题为《凝心聚力 务实创新 切实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大会发言中建议,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方面,恢复建立基层林业工作站,加强对林草网围栏设施的维修。在扩大国土绿化方面,积极协调争取“三北”六期项目资金,调整荒漠化综合治理规划思路,加强对现有人工林碳汇估算。在对外宣传方面,让全社会进一步确认“高节水、低密度、近自然”的防沙治沙模式——“阿拉善模式”,并建立阿拉善左旗荒漠化综合治理和“三北”工程展览馆。

近年来,刘宏义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等多项荣誉,并被国家林草局聘为“国家林草乡土专家”。谈到今后,刘宏义说:“希望继续为阿拉善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阿拉善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通讯员:宋金蔚

文字编辑:张园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李木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