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今年2月,黄浦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把原本每次10分钟的课间休息,拉长至每次15分钟,搭配30分钟的课间大活动及每天一节体育课,全校学生每日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超过了120分钟。 ( 这一举措运行2个月以来,在学生、家长、教师的全覆盖满意度调查中,收获100%的好评率。今天,该校“课间快乐15分”迎来全新2.0版,为孩子们的课间休息时段进一步“加料升级”。
学校地处黄浦老城厢,规模小、活动场地有限。为了最大限度地“挤”出场地给孩子们活动,用好校园里的“角角落落”,学校对现有资源进行规划盘整,把操场、智能运动室、屋顶阳光乒乓球场、图书馆在课间悉数向学生开放。日前,学校又将原本用于教师教研的二楼阳光房重新布置,打造成一间深受孩子喜爱的“豆豆悠悠屋”,供他们在课间尽情“放空”与“发呆”。
学校德育教导应谢洁介绍,学校通过全覆盖问卷调查的方式,认真倾听来自学生及家长的意见。“有家长提出,学校目前的课间活动安排很丰富,能不能再开发一种课间休息形式,给有意愿的孩子来一场一刻钟的身心‘放空’?”对!确实应该尊重这样的提议,孩子们应该有适当“发呆”的权利——于是,“豆豆悠悠屋”应运而生。在这里,孩子可以在摇摇椅上沐浴阳光,喝一杯菊花、决明子护眼茶,下一盘游戏棋……找到属于运动之外的课间放松新选择。
两个月以来,“课间快乐15分”已经在董家渡路第二小学深入人心。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就走出教室,自由选择中意的课间休息方式。应谢洁告诉记者,“老师们也已经形成共识,抓紧课堂35分钟的效率,绝不拖堂,把课间的时间充分交给孩子。”
在日常观察中她还发现,“课间快乐15分”还成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部分,“因为休息时间宽裕了,学生的课间自主安排就更加有条有理:他们会先整理书本,然后喝水或是上厕所,再去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不再是急急匆匆地顾此失彼。”
记者获悉,学校正用多种形式,助推“课间快乐15分”的不断迭代更新。在最近一次面向全校发出“快乐游戏征集令”活动中,五年级男孩金禹辰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动脑筋,创意设计了“影子接力”小游戏。“期待更多课间游戏创意金点子的涌现,不断提升体质体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倡导学生参与课间秩序的“自治”——一支名为“爱心豆护卫队”的学生志愿者队伍正式亮相。器材管理员、问题小侦探、安全小卫士,他们和总护导、楼面护导、班主任、体育活动课老师一起,成了维护课间秩序的一员。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间找到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课间快乐15分”2.0版还引入了武术操,强健体魄的同时,当好文化传承的小使者。学校还推出AI运动挑战赢积分活动,通过智能终端实时捕捉跳绳、开合跳等轻量运动数据,1分钟完成打卡并生成“周榜”与“日榜”,把课间活动变得“有效”又“有趣”。
在三年级学生谢柏言的妈妈眼里,健康、丰富、多元,是董家渡路第二小学课间活动的底色。“站在学校操场,望着孩子们欢乐活动的身影,我更加坚信,每一个课间15分钟,也能成为滋养生命的沃土。”
记者 / 王菁
编辑 / 宗哲麟
图片 / 王菁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