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的三才峰
雨雾缭绕间,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奇峰高耸;潺潺溪流旁,一丛丛茶树正在冒出嫩绿的新芽;一群群采茶人手指翻飞,新一季的武夷岩茶、正山小种已经蓄势待发……4月的福建南平武夷山国家公园,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迎接着一批特殊的客人。
4月19日-20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福建省委网信委主办的“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这里,70余名媒体代表开启了一段探秘体验、研学文化之旅和绿色优势产业之旅,上游新闻记者也前往福建实地探访。
“武夷山为何一直有着‘万物共生’的美誉?”“产自武夷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唯一的蝴蝶到底长得有多美?”……一行下来,很多疑惑都有了明晰的答案。
251公里流动的风景线
“我们今天要去到的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1号风景道,它全长达到了251公里。”行程一开始,导游就告诉记者们,此行步入的将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它串联起的是武夷山最美的一部分。
采访团打卡月亮湾
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同时也是我国首批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典型丹霞地貌带来的“碧水丹山”绝妙景观也的确没有让人失望。武夷山中最重要的水体九曲溪蜿蜒曲折,始终相伴行程左右。茂密的竹林和满眼翠绿的茶园更是如星星一般点缀在1号风景道两侧,看得人心旷神怡。
在月亮湾观景平台,九曲溪清澈的溪水流经弯弯的景观水坝,看上去就好似一弯明月,再加上激昂的水流打在河床岩石上激起无数“珍珠”,煞是好看。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唯一的蝴蝶就是它
万物共生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亮眼标签之一。这背后是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6.72%,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很快,采访团就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宣教馆里对这个标签有了具体的感知。
武夷山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斑喙凤蝶
“武夷山一直被中外生物学家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宣教馆的工作人员龚慧敏介绍,这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就是金斑喙凤蝶。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首次在武夷山发现这种蝴蝶,但我国科学家直到1984年才捕获到一只雄性金斑喙凤蝶,填补了研究空白。“它目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唯一的蝴蝶。”龚慧敏说,与此同时,金斑喙凤蝶也一直被视为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它更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活体指标”。
“这种蝴蝶对栖息地要求苛刻,生活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区域,当你要捕捉它的时候,它就会不停地舞动拍断翅膀求死,所以很难被捕捉。”但如今,通过栖息地生态修复,金斑喙凤蝶已频繁出现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就在去年,来自北京的一位小朋友游客还在公园里捡拾到金斑喙凤蝶残蝶后,立即上交给了保护人员,被制作成标本。
武夷山国家公园宣教馆的讲解员向记者介绍武夷山的蛇鵰
此外,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蛇类已知种数58种,占全国种数为27.75%,12种为模式标本产地种。“我不止一次一推开我们的办公室、卫生间门,就碰见了蛇。还好,只要不去惊扰它,它也一般不太会主动攻击人。”龚慧敏笑着说到。
武夷山特有的崇安髭蟾
此外,崇安髭蟾(角怪)、崇安地蜥、崇安斜鳞蛇、挂墩鸦雀等,也是武夷山特有的动物。
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然是这些生灵能自由生长的重要原因,同时当地不断迭代更新的的保护举措也功不可没。据介绍,2024年10月《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正式施行,它设立了11项生态补偿内容,让周边林农从保护中受益;同时构建起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700多台红外相机、卫星遥感与无人机巡查织就守护生态的“天网”。
不久前,为期三年的武夷山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显示,发现了植物、水生昆虫、大型真菌等多个类别的34个新物种,调查到10个中国新记录种。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