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至1904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以东亚地区驻防旅建筑监察员的身份,被德国政府派遣到中国,在此期间他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6年8月,时年33岁的柏石曼成为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官方科学顾问,第二次来到中国进行全面考察,他耗时三年,走遍晚清中国的十二个行省,行程万里,拍摄了大量的中国古建筑与景观,本篇为1907年,柏石曼在山东泰安境内拍摄与搜集的照片。



清末的泰山,游人并不多见,画面中心的一处石刻,上有“东天一柱”四个大字,其右侧正是五大夫松的所在。



这张南天门极有气势,其后的远方群山,连绵不断,正如杜甫的一首《望岳》之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南天门近景,登泰山的十八盘尽头正是南天门,坐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始建于元朝至元元年的公元1264年,明清两代多次重修,从照片中看,墙壁外墙多有剥落。



泰山之巅的建筑群,正面为著名的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的公元1009年,初名为昭真祠,清康熙年间重建改为碧霞祠,供奉着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在其左侧的建筑是泰山孔子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