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从未想过,一位抗日英雄的一生,竟然能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他前半生享尽荣华富贵,见一个爱一个,娶回40个老婆,还专门为这群女人修建了一座大宅院。



在老婆们面前,他的待遇和古代皇帝也没有太大区别,老婆数量如此之多,可以想见,他的子女数量也同样不少。

在后半生,他却幡然醒悟,不再贪恋享乐,而是毅然决然地拿起武器,组建队伍,与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

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死亡的第一个高级将领,就是由他所杀。

内战爆发之后,他不想对着自己的同胞大开杀戒,于是果断选择带领部众起义,投入最正确和最光明的阵营当中。

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怎样的性格?在他去世之后,又会有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征兵抗日,识得大体

1937年,范绍增背了个国民党第88军军长的头衔,孑然一身地回到四川老家。



跟他一起南征北战多年的兄弟,一直在他的身边愤愤不平,就在前不久,蒋介石将他提拔为军长时,兄弟们还曾为他高兴。

可没想到,这是蒋介石忌惮范绍增在重庆的势力,故意为之,一招明升暗贬,就把他赶出重庆,赶回了四川。

遭到蒋介石如此对待,范绍增却全然不放在心上,因为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有一项更重要的使命,比升职更有意义,那就是联合四川乡民,抗击日本侵略者。

此时正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阶段,争权夺利之事,只有蒋介石才会过分看重,像他这样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只想为保家卫国做贡献。

四川的老乡大多一穷二白,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更不要说花钱买武器,买物资,于是,范绍增一肩挑起重任,为抗日队伍的组建花费了巨额支出。



他告诉乡亲们:

“过去打内战,说到底真没意思,我们中国人自相残杀,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打外国人,他们杀我们的同胞,抢我们的土地,不可饶恕。”

这番话让老百姓群情激荡,铁骨铮铮的四川儿郎们纷纷自告奋勇,加入范绍增组建的队伍当中,而这,就是川军,是日后顶天立地、宁折不弯的川军。

蒋介石没有给他提供任何援助,所有的工作,都是范绍增一力主持展开,他虽然嘴上不说,心中也不计较,但总还是对老蒋产生了更全面的认知。

抗日是中国人的义务,他不指望老蒋的嘉奖和肯定,但蒋介石这个人,一定不是一位值得追随的领导者,这一点,范绍增看得清清楚楚。

任何工作,钱都是基础,没有钱,没关系,范绍增把自己在四川老家的房产和田产全部变卖,这些钱,足够应付他的作战所需。



卖掉多年的积蓄,范绍增眼睛也不眨一下,钱没了可以再挣,但要是国家没了,全体中国人就将沦为亡国奴,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他的一位同乡兄弟,倒是有些心疼,看着范绍增这么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他内心对蒋介石的怨恨又增加了不少。

队伍组建完成之后,范绍增将一应物资准备齐全,便亲自带着大部队一起向战场开拔。

1942年,他创造了相当亮眼的战绩,打破了日本陆军在职师团长不死的“神话”。

那是5月份,天气已经回暖,他带领着川军弟兄轻装上阵,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提前设下埋伏。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在作战之前,他就已经打听到,这次日军队伍中会有一位师团长随行,而这个人,就是他们的重点打击目标。


传说被范绍增部击毙的酒井直次

能够把他击伤,扰乱日本军心,这就已经算是完成目标,如果他们能够将此人当场击毙,那就更是卓越。

总而言之,正式交战时,他们的一切攻势,都围绕着日军师团长而展开。

一批敢死队员上前,以身试险,把师团长前方防御的日军全部引开,等到前方阵地空缺,范绍增当机立断,带着人马直击要害,很快就完成了击毙师团长的高级任务。

他一战成名,打破了日军的历史,威名传遍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军队。

他自己倒是非常低调,不愿独自一人揽功,而是始终记挂着为了任务而牺牲的战友们。

他告诉随行人员,一定要把牺牲烈士的名字和信息记录完整,等回到四川,他要拿出剩余的积蓄,安抚他们的家属,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他的丰功伟绩,让蒋介石极为头疼。

此人心胸狭隘,见不得下属“功高震主”,内心深处还保留着非常浓重的阶级观念,范绍增的名气越大,支持者越多,他就越是觉得此人危险。

所以老蒋故伎重施,又一次运用明升暗降的举措,削空了范绍增的实权,甚至还阻止他上战场。

接二连三的刁难,让范绍增这个粗神经的人也感觉到极为愤怒。

国民党高层毫无大局观念、毫无民族情怀的做法,更是让他极为失望。

这一切遭遇,都为他后来起义埋下了伏笔。

1945年解放战争爆发之后,范绍增一直消极应战,和共产党合作赶走侵略者之后,他更不想把枪口对准这群勇敢正义的解放军。



1949年,更戏剧化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范绍增率领部众镇守在大竹和渠县一带,至于蒋介石,他则亲自坐镇重庆,总揽指挥大权。

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范绍增可不打算老老实实的跟解放军交火。他私下成立了几支武装部队,为之后的起义做准备。他还专门安排了一个工作小组给自己打掩护,躲过蒋介石的监视。

大概是看出了范绍增的某些意图,老蒋把他盯得非常紧,让他几乎失去了自由活动的机会,好在队伍当中的心腹,范绍增完全可以信任,靠着这些人,他和共产党将领取得了联系。

在蒋介石猝不及防之时,1949年12月12日,范绍增通电宣布起义,并且做好迎接解放军到来的准备。



12月12日,这个时间点或许天生和蒋介石犯冲,犹记得西安事变,也是发生在这一天。他生平第一次遭人胁迫,终生难以忘记。

这次起义是范绍增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他已经看透了国民党政权的腐烂之处,也看到了解放军带来的光明和希望。

如果不起义,那么他的战友和解放军战士,都会有不必要的牺牲,这会让他非常痛心,而起义,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共产党对他的到来表示真挚的欢迎,也对他识大体的行为做出感谢,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还给他安排了河南体委干部的对口职务,让他十分满意。

看看后来的经历,再想起前半生的岁月,范绍增自己都觉得有些恍惚。


图片来源网络

贪恋美色,势力庞大

1894年,范绍增出生在四川达州,他从小就喜欢到茶馆听书,对江湖侠客行走天下的故事十分向往他骨子里的侠义之气,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形成。

有一次,他的兄弟惹怒了本地帮派的头目,所以遭到对方的疯狂报复,兄弟无处躲藏,只得投靠范绍增,也把自己的遭遇全盘告知。

范绍增凭借一腔义气,强行为兄弟出头,带着一群人上门挑战帮派,虽然他吃了些亏,受了点伤,但好在发泄了情绪,所以全然不后悔。

经此一事,范绍增成了“范哈儿”,这个诨名,他笑嘻嘻地接受,他也因此在本地的势力团伙中崭露头角。

后来去到上海,他更是受到青帮的杜月笙等人的赏识。



他那让蒋介石忌惮又眼红的势力,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

作为川蜀“老大”,范绍增有一个饱受诟病的“爱好”,爱女色。

他并不像普通的纨绔子弟那样,对女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每一段感情,他都心甘情愿地负起责任,把喜欢的女孩子娶进家门。

他常常说:“我对每一个人都付出了真心,从来不是逢场作戏,她们都是我深爱的女人,都应该受我保护,被我呵护和照顾。”

正因如此,被他娶进家门的女人竟多达40个,这些老婆又为他生了一堆孩子,替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丁兴旺。

在男女感情上,可以看得出来,他的待遇比之古代皇帝也不遑多让。



那个时候的他虽然已经加入了讨伐袁世凯的队伍,但毕竟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三观也还没有完全形成正常的状态,所以他贪图享乐,浑身上下有着不少臭毛病。

总而言之,在后来抗日救国的范绍增身上,完全看不见昔日的他的影子。

完成起义之后,他就安安心心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听从指挥,服从命令,过去那些骄奢的生活,也早已经离他远去。

至于他的40个老婆与许多子女,愿意跟着他一起闯事业的,可以来到他的麾下做事,如果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那就留在老家,在范绍增安置的大宅子里生活。

虽然贪恋女色,但他的的确确没有辜负过对他付出真心的女子,每一个跟着他的人,也算能过上好日子。



身后之事,无法处理

新中国成立之后,范绍增的生活总算稳定下来。当年跟着他一起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川军战士们,他都多有提携,多有照顾,他也一直在履行自己的承诺,照顾许多牺牲烈士的家属。

他在工作的地方安了家,每天遵守规定,按时上下班,作息时间变得非常规律,一想到过去的生活状态,想到被蒋介石排挤的那些日子,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情况,他就对毛主席和共产党无比感激。

他兢兢业业工作了一辈子,认真完成国家和人民交付给自己的任务,把各方面的川军革命精神贯彻到底,发扬光大。

退休之后,他也开始享受安逸的生活,每天种种菜,浇浇花,看看报纸,去大街小巷溜达溜达,都是非常不错的休闲方式。



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他在外面奔波了大半辈子,如今好不容易闲下来,他又觉得有些不适应。

他还跟老伙计开玩笑说过,少年时代的那种快意恩仇、纵情享乐的日子,是再也回不去了。

人到晚年,范绍增不可避免地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之事担忧。

按理来说,他有这么多子孙后代,应该不必为此事忧愁才是,可实际上,各有各的烦恼。

这么多孩子,大部分都没有得到他的亲自教育和照顾,和他之间的感情也算不上太深,这些子女,他恐怕没有立场要求他们为自己送终。

而且,谁应该为他的后事拍板做决定,就连他自己也不甚清楚。



每每想到这一点,范绍增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想他英明一世,到头来竟然需要为这种事情操心,实在是无可奈何。

1977年,范绍增走完了他的一生。其后事的处理问题,果然如同他所预料的那样,出现了很多问题。

众多子女共同参与后事的处理,就意味着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也意味着大大小小的事情很难被真正确定下来。

他的丧葬仪式结束之后,接下来的安葬工作,就一直没有结果。

人应该葬在什么地方,应该和他的哪一位老婆长眠在一起,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入葬,这都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



商量来,商量去,到最后也没个结果,所以范绍增火化之后,他的骨灰一直安置在大儿子的家中。

一直到2021年3月,事情才终于解决。

这位大名鼎鼎的川蜀司令,他的骨灰被安置在重庆福果山,那里也成为了青少年的爱国教育基地,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发图强。

结语

范绍增作为一位抗日英雄,他的人生具有很强的割裂感。

前半生,他完全是个军阀作派,40个老婆便足以证明,但后半生,他抵抗侵略者,回归正确的道路,完成了光荣的蜕变,川蜀本土的影视剧以他为原型展开,也算是对他的一种纪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