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称,近日,谷歌地图竟然把中国的南海标注称“西菲律宾海”,遭到了中国的严肃警告。

谷歌不是头一次干这种事了,从拒绝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到纵容平台上的反华内容,再到此次配合美国政府的地缘政治布局,很明显,谷歌已经沦为美国推行意识形态的工具。此次明目张胆的针对中国,背后一定有特朗普政府的授意。

而就在谷歌给南海改名的那一天,菲律宾配合美国,在南海展开了一次侵闯行动。

当天,菲律宾海警船4409号现身黄岩岛附近海域,并且四次横穿中国海警中南舰正常航线,最近距离仅约200米。这种危险的"碰瓷"行为明显是在测试中方的反应底线。

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船只在没有提前通报的情况下,特意选择从中国舰艇的正前方切入,这种被航海界称为"自杀式接近"的危险动作,显然是带着精心设计的表演性质!



中国海警中南舰官兵通过国际海事通讯频道连续发出9次警告,在第三次近距离逼近时甚至启用了舰载声波驱离设备。

在我方海警的多次喊话和警告之后,菲律宾海警船最终离开了黄岩岛附近海域。

和以往一样,在事件发生4小时后,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塔里埃拉就在社交媒体发布经过剪辑的视频片段,指控中国海警"危险拦截"。

美联社、路透社等西方媒体在30分钟内完成稿件推送,在配合白宫发言人柯比"严重关切"的表态,形成舆论攻势,向中国施压。

这种把戏玩一次也就够了,次次玩,国际早已经没有了新鲜感。面对菲律宾和美西方的颠倒黑白,中方海警局发言人刘德军随即在当天下午的记者会上展示了完整航迹图。

数据显示,菲方船只的航速始终保持在12节以下,这种刻意低速接近的行为,明显违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8条关于"安全航速"的规定。而中国海警舰艇始终保持14节的正常巡航速度,在最近距离300米时采取右满舵避让,完全符合专业操作规范。



我方还提出一个事实:此次事件发生在《南海行为准则》第二轮磋商前夕。菲律宾选择这个时间节点,显然是要破坏区域和平对话的氛围。

自从小马科斯上台以来,菲律宾海警在黄岩岛海域的侵扰行动频率同比上升47%,行动模式也越来越倾向于"媒体化",菲律宾每次行动,都会提前部署记者和摄像团队,事后通过恶意剪辑,歪曲事实,刻意制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对峙画面。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卫星监测显示,过去6个月美军侦察机在黄岩岛空域的飞行架次增加至每月15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

此次,菲律宾闯岛行动失败,美军又有了新计划。

据央广网报道称,美菲两国紧急商定要"恢复印太地区威慑力",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菲律宾部署"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



这套神秘装备究竟有何玄机?美军在菲律宾的这步棋又暗藏什么战略意图?

这套被称为"海上杀手"的反舰导弹系统,堪称美军"跳岛战术"的核心装备。它采用轻型无人驾驶底盘设计,整体重量仅相当于几辆家用轿车,可以轻松塞进C-130运输机进行快速部署。更厉害的是,这套系统配备了具备隐身能力的先进反舰导弹,射程可达数百公里,不仅能精确打击海上移动目标,还能对陆上固定设施实施精确打击。

这套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打了就跑"的游击特性。无人驾驶的设计意味着即使遭遇反击也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小型化的外形使其极难被雷达发现。美军设想在危机时刻,可以像下跳棋一样,在菲律宾群岛的各个岛屿快速部署这些机动发射单元,形成一张无形的火力网。

在吕宋岛北部部署,导弹射程可覆盖整个巴士海峡;若部署在巴拉望岛西部,则能控制南海大片水域。更关键的是,菲律宾7000多个岛屿为美军提供了绝佳的"藏兵于民"条件,完全符合美军"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战术构想。



不过,这套战术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致命缺陷。美军这套系统最大的难度在于:它要如何在中国强大的区域拒止体系下生存。

要知道,菲律宾全境都在解放军东风导弹的射程覆盖范围内,更不用说日益壮大的海军航空兵和无人机部队。

值得注意的是,美军这套战术完全建立在能够获得制空权的前提下。但在南海这个特殊战场,中国部署的远程雷达、预警机和侦察卫星早已编织成一张天罗地网。

那些看似隐蔽的机动发射车,在现代化侦察体系面前很可能无所遁形。更不用说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反隐身技术和电子战能力,专门克制这类依赖隐身突防的精确制导武器。



其实,美国的目的是想把菲律宾变成对抗中国的"前线堡垒"。通过部署这类机动导弹系统,既能增强对南海航道的控制力,又能为后续部队增援争取时间。简单来说,菲律宾就是战争时候的最佳“肉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