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繁华半城绿。

文 ︱ 本刊记者 邢宝华 通讯员 单艺伟

火红的“凤凰”盘旋星空,与亮马河的粼粼波光交相辉映……这是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上令人惊叹、美轮美奂的一幕。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千年诗经雅韵照进现实。浩荡春风里,“丹凤朝阳”——北京市朝阳区,宛如那振翅欲飞的凤凰,满是蓬勃朝气与无限活力。作为首都 “四个中心” 功能建设的关键承载区域,朝阳区始终散发着独特魅力,汇聚着无限潜力。

“磅礴的中国从容不迫,希望的田野遍地花朵。”春潮涌动间,一组组鲜活而跳跃的数据,如同凤凰身上闪耀的翎羽,夺目而耀眼。2024年,北京朝阳区GDP首次强势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到9230.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5.0% ,占据北京市经济总量的18.5%,成绩斐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3218.5亿元,在北京各区中独占鳌头。而今年一季度,朝阳区更是在诸多领域迎来 “开门红”,以高歌猛进之势续写着全新的发展篇章。

消费谱新篇 文旅赋百业

“在朝阳的每一刻都有新变化,新惊喜,比如各大街区的新场景。”在上月举行的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亮马河醒春启航活动上,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姚新表示。

亮马河醒春启航当日,朝阳区特别打造了“醒春元气游园会”,百余家潮流生活方式品牌云集,涵盖美食市集、户外运动、汽车消费等多元内容,启动“文旅+百业”。

亮马河文化经济带是朝阳区面向全球的形象窗口和城市文旅“金名片”。自2023年起,亮马河开启醒春启航新征程,与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节、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北京朝阳精酿啤酒节一同打造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对外文化展示交流平台。

作为首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朝阳区通过“文旅+百业”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消费新地标、探索场景新玩法,全面启动区域文旅产业活力。2024年,朝阳区实现旅游收入1545.4亿元,同比增长16%,占北京市旅游总收入的23%,在北京各区排名第一。朝阳区力争2025年旅游收入突破1600亿元、接待游客1亿人次。

今年,朝阳区围绕亮马河文化经济带建设,聚焦“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规划理念,多个点位同步推进朝阳公园改造提升,不断探索“电竞+消费”“演艺+消费”、夜间消费新场景,培育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消费节庆。

在2025朝阳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朝阳发布“八项新政策”,将从多维度发力,对大型演出活动、高流量大展、重大体育赛事、高能级展会项目、入境旅游消费、文商旅体展宣传推介活动等八方面进行支持,相应给予人民币最低50万元、最高300万元的资金奖励,积极构建“文商旅体展”全链条消费生态,打造全球消费目的地。

与“八项新政策”配套同步启动的还有实施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百家博物馆加速提质、打造演艺策展新高地等“八项新行动”。在“八项新行动”的加持下,亮马河经济带二期、泡泡玛特二期将加速建设,并将完成亮马河四环路以下段4.8公里及坝河郎园东至兴坝路段3.6公里治理,规划建设两河连通,加快六里湾建设,将滨水区与周边功能区无缝衔接,贯通慢行通道,串联三里屯、燕莎、蓝港、六里湾、太古坊、郎园等商圈。亮马河左家庄至蓝港码头段沿岸商业设施、艺术装置、演出场所将被改造,落地亮马小院等文化艺术及商业设施。

朝阳区深化美食、茶香、咖啡、时尚“四城”建设,去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此外,朝阳区打造全球消费品牌集聚地,积极发展四首经济,提升首店经济影响力;打造首都“入境消费第一站”;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创建离境退税示范街区;推广蓝色港湾入境友好型商圈经验,聚焦境外游客消费堵点,在CBD、三里屯等重点商圈打造一批外籍人士消费应用示范场景,打造外籍人吃住行游购娱无障碍示范区。

投资强磁场 与世界共舞

“朝阳区以国际化氛围和友好的营商环境而闻名,所以我们考虑在中国落地时首选了朝阳。”瑞士全球金融集团赛德思集团董事长王雷(Rani Jarkas)说,朝阳区的支持政策对外国企业来说尤其重要,为公司在中国落地和扩展业务提供了顺畅的流程。

28个CBD全球招商联络站织密国际招商网络、“敲门招商”占领先机、诚邀企业入“朝”考察……在搭建平台的同时,朝阳区大力开展“走出去”精准招商和“请进来”考察洽谈,扩容“国际朋友圈”。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朝阳区不仅加大力度招商,更是不断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

针对企业的个性化诉求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朝阳区实行“一企一策”管家式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全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聚焦消费、商务、通讯、医疗、住房便利,积极打通外国人来华堵点。强化央企集团化服务,走访各类企业数、诉求办结数均居全市首位。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日,《2025年朝阳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正式“出炉”。朝阳区将以“七大工程”为抓手,持续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造“北京服务”朝阳样板。

2024年以来,朝阳区深入推进“总部成长计划”,完善总部经济工作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大总部企业培育招引力度。2025年以来,朝阳区累计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总数增至170家。在朝阳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数中,北京CBD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占全区七成、全市近一半。

历经30多年的发展,北京CBD已成为首都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目前,CBD功能区拥有北京近100%的驻华使馆、90%的国际新闻媒体、80%的国际组织、70%的国际金融机构、5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CBD功能区以北京市千分之五的面积创造了8.5%税收。税收过亿楼宇是全国高质量、高效益楼宇集中的区域之一。是北京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成为与纽约曼哈顿、巴黎拉德芳斯、香港中环比肩的国际级商务中心区。

北京CBD去年还当选全球商务区创新联合会主席机构,任期为2025年至2027年。这是北京CBD迈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

碧水映蓝天 满城盈花香

4月2日至4月8日,短短一周时间,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游人量高达41万余人次,日均约5.8万人次,相比去年活动期间游人量上涨53%。5000株海棠绽放、数艘古风摇橹船首次亮相的朝阳区元大都海棠花溪节,成为京城花海春日赏花打卡地。

年年岁岁花相似,元大都海棠花溪何以火爆出圈?秘诀之一就是元大都遗址公园两年前率先拆掉围栏,成为无界公园,让风景和城市相融,今年更是打造出“可看、可听、可玩、可购”的全方位“赏花+”体验。

以花为笺,以绿为笔。朝阳区68处无界公园全时开放,310公里绿道交错联通,全年按照花期,举办主题花园节,各大公园的主题活动让朝阳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共享可感可及的城市之美。

2025年是朝阳区花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发力的关键一年,将依托“丰绿、赋能、畅联、富彩、共建、善治”六大行动,打造更多“一园一花一品”特色项目。

朝阳的城市之美,还美在碧水汤汤。朝阳区将打造“两河一带”(亮马河、坝河,亮马河文化经济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今年,朝阳区将启动亮马河四环路以下段4.8公里及坝河郎园东至兴坝路段3.6公里治理,规划建设两河连通,加快六里湾建设,将滨水区与周边功能区无缝衔接,贯通慢行通道,串联三里屯、燕莎、蓝港、六里湾、太古坊、郎园等商圈,形成大片区、多元化、多功能的水岸花园街区,培育“水岸+商业+文化”融合发展的水岸生态经济,塑造水城共融新样板。

同时,朝阳区将改造亮马河左家庄至蓝港码头段沿岸商业设施、艺术装置、演出场所,落地亮马小院等文化艺术及商业设施,增设沿岸滨水外摆消费区,打造“潮趣城市、多样秀场”;结合东坝中心公园规划,服务第四使馆区及东坝北西区商业,建成坝河生态艺术水岸。

就在上个月,坝河的首个母港——颐堤港湾码头落成。今年底,将有游艇从这里启程,一路行驶15公里抵达城市副中心。

此外,聚焦亮马河文化经济带二期建设,朝阳区还将围绕朝阳公园,构建商业休闲、生态林园、文化演艺、先锋艺术、城市花园、体育公园、活力乐园、风情慢活及古韵游园九大板块,实现新浪微博电竞中心、阿派朗乐园、朝阳规划艺术馆的文娱数字升级,更新改造贝壳剧场、中心演艺岛、四季客厅、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二期、公园游乐区。

水绿交融擦亮了天空,朝霞落日轮番登场,蓝天白云下的大美朝阳成了朋友圈“常客”。2024年,朝阳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居北京市各区前列,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和PM10年均浓度达到近三年最好水平。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朝阳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之路。日前,朝阳区印发《全面推进美丽朝阳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六美六朝”战略,通过七大方面30项具体任务举措,将打造“森林环抱、公园相伴、场景交融、多彩繁花”花园城市,让市民游客共享生态福祉。

科技赋潜能 慧眼观寰宇

日前,坐落在朝阳区酒仙桥的E级智算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正式宣告基础设施落成。这座定位为"未来AI工厂"的算力枢纽,为全国智算中心承托AI产业繁荣提供可复制的参考范式。

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突破传统数据中心形态,构建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其建筑、景观与照明由一个精妙的网格系统有机融合在一起,简约的横纵线条富有澎湃的力量感,散发着强烈的AI人文艺术气息。外立面动态光效系统实时映射算力运行状态,将抽象的算力中心具象化为可视化的"城市数字地标"。

近年来,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重要承载区,朝阳区加快实施“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紧密围绕北京市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不断加强未来产业的前瞻研究和布局,加速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形成“一园区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的产业生态建设格局。未来,朝阳区将以工业AI为支点,撬动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中关村朝阳园内北京数字人基地是一个虚实结合的产业加速器,依托“服务平台+载体空间+服务体系+产业基金”的培育模式,赋能北京数字人产业发展。目前,基地围绕数字人制作、数字内容制作等搭建而成的数字人可信存证平台、大空间多人XR技术测试中心、数字人动态捕捉及XR虚拟拍摄一站式集成应用平台已投入使用。同时,基地还完成了展厅、共享孵化中心等公共空间建设。联合微芯院打造了数字人资产上线可信存证服务平台,目前已有37家企业用户,存储76条企业数据,有力支撑数字人资产的可信存证服务、便捷取证服务和证据流转服务。

以北京数字人基地建设为契机,朝阳区的数字人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目前,朝阳区已集聚互联网3.0企业超1200家,数字人核心业务企业58家。未来,朝阳区将结合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优势,以产业互联网、数字安全、数字医疗、互联网3.0等领域为重点,谋划布局科技创新产业,推动朝阳区在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中贡献更多新的智慧力量。

文化可触及 鸣玉振清音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4月8日,文旅部与朝阳区共建的国家文创实验区举办投资大会。现场签约“朝阳区网游孵化基地”“《三体:四维空间》科幻体验中心”“AIGC微短剧共创计划”三个重点项目,推动朝阳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文化品牌企业总部集聚地,截至去年底,朝阳区文化企业注册数量达10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超2700家,实现收入超3400亿元,占北京市的近15%。汇聚了北京市34%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40%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和数字文娱独角兽企业,50%的上市广告公司,60%的规模以上影视企业和影视特色园区,70%的头部MCN公司和数字内容生产公司,80%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90%的国际传媒机构。

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朝阳区“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中,涵盖电影、电视剧等8大类别、15部精品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品创作矩阵,充分反映了朝阳区近年来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的丰硕成果。其中包括《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等传统文化创新力作,《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等现实主义题材佳作,以及《海底两万里IP艺术展》等数字文化体验项目。

近年来,朝阳区通过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大对文化精品创作的培育引导,积极构建创作培育、生产扶持、传播推广全链条服务体系,大力推动AIGC、超高清、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化创作中的创新应用,赋能文化创新和生态跨界融合,着力推出一批原创价值高、核心竞争力强、深入人心的精品力作,“朝阳出品”不断刷新。

朝阳区还深入实施“以文润城、以文兴城、以文美城”系列举措,全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朝阳区以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阅读之城、双奥之城、时尚之城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服务新场景新模式,让高质量文化服务“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幸福新画卷 暖羽护万家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牵情。作为北京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朝阳区始终将群众“心头事”作为民生“必答题”,让群众持续享有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朝阳区持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朝阳区组建2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覆盖全部公办中小学,实现优质资源100%全覆盖,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迈入新阶段。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等规划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病特色科室数量占全市15%、儿科诊疗和中医馆覆盖率达100%。强化“老老人”和“小小孩”保障,新增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7家、养老家庭照护床位1500张。持续改善居住条件,完成52个老旧社区综合整治,老楼加装电梯开工212部、完工152部。

朝阳区日前发布2025年30项重点民生工程,涵盖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多个领域,旨在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在教育领域,朝阳区计划新建、改扩建5所中小学,新增学位6900余个,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同时,将优化80余条通学公交车线路,加快托育体系建设,新增普惠幼儿托位2300余个。此外,还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实现义务教育阶段22万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

在医疗领域,朝阳区将新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个,新增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不少于300张,新建养老助餐点10个。同时,将新建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4家中医类医疗机构开通医保结算,提升中医医疗机构区域辐射力。

在住房领域,朝阳区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2000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000套(间)以上。同时,将持续推进老旧社区综合整治,新开工30个社区、完工20个社区,并推进老楼加装电梯工作,新竣工30部。

在交通领域,朝阳区将新建10条道路交通信号“绿波带”,完成10处路口、节点的交通组织优化调整。同时,将新增地上停车位2000个,新增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500个,利用人防地下空间提供停车位1500个,进一步满足百姓停车需求。

通过这组民生"组合拳",朝阳区正着力破解"急难愁盼",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让百万市民切身感受"生活在朝阳"的幸福质感。

“展翅挥一挥,天高任我飞……”春天里的朝阳,将高质量发展的旋律奏响。这旋律激昂且雄壮,激荡奋进的力量。潋滟春光里,每一束光线都融入铿锵鼓点,满含憧憬与热望。

宜居家园,是温馨暖巢;宜业天地,是梦想沃野;宜商盛境,是繁华之壤;宜学殿堂,是知识海洋;宜游之地,是魅力画卷。怀揣“五宜”愿景,美丽朝阳再度启航。恰似火红的凤凰,迎着劲风,舒展坚韧羽翼,向着无垠天际振翅高飞,向着万里云霄奋力翱翔,奔赴无限美好的未来。(图片来源:北京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