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朱元璋也是历史上公认的猜忌心最强的一位君主,在他晚年几乎是将当年和他一起南征北战的老臣都杀完了,在这其中大家最不解的就是李善长了,因为在被杀的时候李善长已经年过古稀,依靠封建王朝中人们的寿命,即使是朱元璋不出手,他也活不了几年。

为什么朱元璋还是执意对他出手呢?在这必须要说的是李善长被杀也不单单是因为朱元璋的猜忌,他自己的身上也是有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回望一下当年的那一段历史。



一、信任有加

众所周知朱元璋最开始地位是很低的,并且在他加入义军后一直都是跟在郭子兴身后。但是在这乱世中,谁人没有野心,朱元璋当然也是如此,他也不想一直都居于人下。遗憾此时他的势力确实太过于薄弱,即使是他自己都不相信以后他能够有大成就。



自己都没有信心,更不要说其他人了,就在此时李善长出现了,李善长的出现也等于是给朱元璋指明了另一条路。李善长在和朱元璋的交谈中,直言他有当年刘邦的影子,可以想象这给朱元璋带来了多大的冲击。



必须要说的是此时的朱元璋还是一片的赤子之心,在他的身上还没有这么多的猜忌,并且李善长是第一位这样肯定他的人,在朱元璋的心中,李善长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同时李善长也是朱元璋最初的跟随者。



在这之后李善长就一直跟随在朱元璋的身边给他出谋划策,不得不承认的是李善长确实是有能力,虽说在史料中并未表示李善长接受过很多的教育,但他却在很多时候都能够给予朱元璋正确的谋略。



李善长虽说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却是少有的聪明人,早期在刘伯温等人还没有到朱元璋麾下时,一直都是李善长在为朱元璋殚精竭虑的出谋划策。

并且李善长看人的眼光也不错,随着朱元璋势力不断地壮大,前往投靠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想要谋求一条生路,但这其中也不缺少是真正有能力的人。



这不就这样李善长看中了胡惟庸,要是不看胡惟庸晚年的事情,其实早期的胡惟庸能力还是很出众的。此时朱元璋手中势力越来越大,也让郭子兴感到不安,毕竟亲生父子都有可能因为权力反目,更不要说是义父和义子了。



郭子兴于是就准备从李善长身上动手,他私下找到李善长,许诺给了李善长很多东西,让他跟随自己,但最终还是被李善长拒绝了。这件事也让朱元璋十分地感动,从这也能够看出,只要是朱元璋兴旺了他就不会忘记李善长的。



最终的结果也正是这样,并且怎么也是最开始就跟随自己的,所以朱元璋和李善长之间也并不单单是君臣的关系,在他们之间还有兄弟和师生的情谊,简单来说就是在朱元璋的心中,李善长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这句话当然也不是说说而已,朱元璋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在登基称帝后,朱元璋很快就将李善长封为了宣国公,免死铁券的意义就不用说了,朱元璋竟然赏赐给了李善长两块。



一块给了李善长另外一块给了李善长的儿子,只要李善长不做什么谋逆的事情,其他无论是什么罪,李善长都能够被宽恕。不仅是李善长,朱元璋甚至还做到了爱屋及乌,对于李家其他人,朱元璋也是很优待的,经常嘉奖他们,甚至有的时候还会赏赐东西。



这正是朱元璋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才进行的举动,可以说此时李善长以及李家在朝中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他完全是整个功臣集团的领头羊。大家相信都听说过一个词语——盛极必衰,这个词语用在李善长的身上也是很合适的。



二、嚣张蛮横

在朱元璋坐上皇位的那一刻起,一切就都变得不一样了,朱元璋不是皇帝的时候,他确实是能够和李善长称兄道弟的,但是成为皇帝就不同了,此时的朱元璋是天下共主,就算你是朱元璋的亲兄弟也是臣子。



其实很多深谙为臣之道的臣子是很快就能够摆正自己位置的,遗憾李善长并不在这其中,当前他自认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也应该是他享受这功勋所带来权利的时候了。

在正史上李善长也不是一位很好相处的臣子,他十分地霸道,在朝堂上甚至不允许忤逆他的声音出现。



就连和他是一样地位的大臣,他也没有收敛。在这先说一句,朱元璋对他确实是极其优待,甚至还将自己的长女许配给了李善长,和李善长结为儿女亲家。同样也正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些行为,给李善长带来了不一样的想法。



这不在之后他甚至对刘伯温也出言不逊,当然刘伯温没有李善长在朱元璋的身边时间长,但他怎么也是一位辅佐了朱元璋多年的老臣。李善长对他也丝毫不给面子,一次因为政见不同,李善长竟然对着刘伯温就破口大骂。



刘伯温也不是那种一点眼力见都没有的人,这不他很快就上奏给朱元璋表示自己要回家养老。李善长的这一行为也让朱元璋不满,毕竟自己这个皇帝还没有说什么呢,你就这样骂刘伯温,也就等于是不将我这个皇帝放在眼中。



是以在这件事后,朱元璋也决定给李善长一个教训,他开始渐渐地疏远李善长。大家可以想想李善长对其他的大臣是什么样子的,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地位低微的大臣,不敢说什么,但也有能在朱元璋的脸前说得上话,他们也开始给朱元璋打小报告。



在朱元璋的心中对李善长的印象也发生了改观,他没有想到李善长会这样的嚣张跋扈。是以朱元璋也开始敲打李善长。此时的李善长依旧摸不清局势,他就故意上奏表示自己要告老还乡,谁料朱元璋真的同意了。



三、看不清形势

李善长本是想要得到朱元璋的挽留,谁知道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真的让他回家了。他要是此时就能够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也就不会有之后的事情了。但聪明了半生的李善长,在此时却没有政治头脑了起来。



都回去了就安稳地度过晚年呗,但是他还不满意还想要在朝中刷刷存在感,他开始多次给朱元璋上奏,推荐胡惟庸。胡惟庸和李善长还是很像的,胡惟庸也是一样的轻狂,推荐胡惟庸李善长也是要受到牵连的。这就算了,李善长竟然还去找汤和借兵去给自己修建院子。



可以想想朱元璋在得知他的这一举动时,心中对他是否还像之前?当然很快他就自食恶果了,胡惟庸倒台对他的影响也不小,但朱元璋还是顾念旧情的,他并且对李善长的弟弟动手,就在此时一件事的发生直接让朱元璋不能容忍。



那就是胡惟庸在谋反前曾经多次拉拢李善长,可能有人会说李善长也没有同意啊,他并没有答应,但是他没有将这件事告诉给朱元璋就是原罪。为什么在发现谋反事情的时候他不告诉皇帝,这也是对皇帝的不忠诚,对于一位皇帝来说用人最看重的就是忠诚。



一位不忠诚或许有二心,并且还轻狂骄横的大臣,朱元璋怎么可能容得下,其实走到这一步李善长自己也是要负责的。

结语

可以说李善长或许是没有想要谋反的心,但是他的种种行为却都在告诉朱元璋他心怀不轨,但凡是一位君主就不可能容得下他,更何况是朱元璋这样本就猜忌的皇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