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凌晨时分,郓城县唐塔街道司店社区的富民农贸市场就已灯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满载蔬菜的货车轰鸣着驶入交易区,装卸工李玉琴正熟练地将成筐的西红柿搬上运输带,额头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烁。她笑着说道:“在农贸市场做装卸工,一天能赚300多块,这比以前种地可强多了!”这个由村集体投资建设、占地160余亩的农贸市场,正以蓬勃的活力开启新一天的运转。

2013年,随着郓城县“惠民菜篮子”工程的推进,原城区农贸市场面临发展瓶颈。司店社区党总支抓住机遇,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民主决策程序,集体投资1500万元建设富民农贸市场。总经理李传宝指着规划图回忆道:“当时顶着压力流转土地,就是为了让周边万亩蔬菜基地的菜农不再为销路发愁。”如今的市场已建成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交易区,配备了恒温库、农残检测室和电子交易系统。凌晨时分,电子大屏滚动播放着全国20个重点市场的实时菜价,商户王明边核对数据边指挥装车。

富民农贸市场运营十余年来,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带动了蔬菜深加工行业及服务行业的大发展。2024年,市场蔬菜交易量达50万吨,年综合营业额突破2.8亿元。

在唐塔街道菜农庞保印的温室大棚里,成串的西红柿压弯了枝头。“40多亩地全种黄瓜和西红柿,清晨摘的菜及时送达市场,下午钱就到账。”庞保印算着账,笑得合不拢嘴。像他这样的种植户,周边还有上千户依托市场实现了“订单种植”。

市场的集体经济“活水”滋润着整个社区。通过土地租赁加利润分红的模式,司店社区每年1600余名群众每人可得1000元分红,80岁以上老人再加500元。“每年社区发放的福利就值500元,孩子上大学还领了2000元助学金。”群众李钦峰满意地说。每年社区从市场收益中拿出300万元发放分红及福利,下一步计划为全体居民缴纳合作医疗。

在装卸区,李玉琴和工友们正忙碌着装卸成箱的土豆。这支70余人的装卸队全部由周边村民组成,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以前守着几亩地,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两个女儿结婚都没要彩礼。”李玉琴的话语里透着自豪。

清晨时分,检测员小刘已在农残快检室忙碌,15分钟就能出结果的检测仪守护着“舌尖上的安全”。“每天抽检60批次,数据实时上传县监管平台。”李传宝指着墙上的“文明诚信商户”榜单介绍,市场已多年被县级相关部门评为文明诚信市场,并在2018年10月高分通过省级规范化市场和省级文明诚信市场验收。

在标准化停车场,来自河南的采购车整齐停放。“24小时监控,停车免费,服务确实周到。”商户周建成说着递过进货单,上面“司店社区集体经济专用章”鲜红醒目。市场监事会成员李红军每天巡查时总要在制度公示墙前驻足:“财务收支、管理规章全透明,我们5个监事都是群众选出来的。”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标准化大棚上,菜农王存忠已开始采摘20亩地的辣椒;冷链物流车鸣笛启程,载着“郓城菜”驶向周边地区……这个由村集体孕育的市场,正以强劲的脉动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菏泽日报记者 王振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