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土而出的北方地标(2008-2015)
2008年9月,天津西青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土地上,一座规划高度597米、共117层的摩天大楼正式奠基。这座以中国传统美学为灵感、顶部采用钻石造型的建筑,不仅因《易经》中“少阳之数”选定层数与高度,更以抗震抗风的创新结构设计成为“中国结构第一高楼”。历时7年建设,项目于2015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彼时其最高居住楼层仅次于迪拜哈利法塔,位列全球第二。
二、资金断裂与十年困局(2015-2025)
封顶后的117大厦却遭遇了命运的转折。因开发商高银集团资金链断裂,项目在2015年后陷入停工-复工循环。尽管2016年引入90亿元注资试图重启,2019年仍未能摆脱停工魔咒,周边二手房价格一度腰斩。十年间,这座未完工的“北方第一高楼”成为城市伤疤,但多方从未放弃盘活努力。2025年初,高银地产进入破产清算程序,4月15日首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为项目重生奠定法律基础。
三、多方聚力重启超级工程(2025-2027)
2025年4月,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平台公示的施工许可揭晓曙光:项目将于4月30日复工,合同金额5.69亿元,中建三局等“国字号”团队入场。复工范围涵盖主塔楼(369380㎡)及东西商业裙楼,计划2027年4月竣工。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复工不仅是主塔续建,更包括大剧院、会展中心、双子塔等配套工程,未来将形成总面积超41.8万㎡的超级综合体。
四、向天空生长的城市信心
这座曾被12项世界纪录加身的建筑,其复工标志着中国超高层建设能力的突破——结构高宽比达9.5的纤细塔体,将重新挑战工程技术极限。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新地标,建成后的117大厦将与周边设施共同激活区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其“放弃天线高度、专注实用空间”的设计理念,更彰显着中国建筑从追求高度到重视品质的转型。
从图纸上的雄心到烂尾楼的唏嘘,从资本困局到涅槃重生,天津117大厦的16年沉浮史,既是城市发展曲折前行的缩影,更是中国建筑业韧性生长的见证。当塔吊再次转动,这座“未完工的传奇”终将完成对天空的庄严礼赞,为城市天际线书写新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