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这样一段话:“从宏观视角审视,这世上诸多认知,实则通过家庭传承形成某种‘垄断’。”这话如针刺心,却也让人瞬间清醒。像我这样出身平凡、无父母托举的普通人,究竟该如何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路?



我生于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中无背景、无资源。小时候,家里连一本课外书都难觅踪影,更遑论“人生规划”这类概念。但幸运的是,我自幼学习成绩优异,升初中时直接考入县城重点,后来高考复读一年,超常发挥,考上了双一流的湖南大学。

回首过往,我的求学之路虽充满幸运,但更多的小学或初中同学,或许在初中或高中便已辍学。我因成绩尚可,得以坚持求学之路。然而,若父母不重视教育,许多农村孩子便难以踏入大学校门。正如那句话所言:“普通家庭的孩子,要么认知受限,一生都在重复父辈的老路;要么就得拼尽全力,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01 无父母托举,普通人只能从零起步
农民的孩子,大多继续留在农村;城市的孩子,则凭借环境和资源规划人生;做生意的家庭,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自然拥有创业思维。而我,这样的无资源家庭,能走多远,全凭自己。

尽管我们读了许多书,但思维有时仍显滞后。在人生重要决策上,若缺乏规划,随波逐流,便可能走不少弯路。没有父母的帮助,也没有身边资源的支持,我们只能靠自己。若自己未深思熟虑,可能会浪费数年光阴,甚至从零开始。

02 打破原生轨迹:觉醒认知是第一步
许多人一生都在重复父母的老路,并非不愿改变,而是不知如何改变。我从小到大,父母给予的支持已属“极限”,他们已尽其所能。但即便如此,仍感力不从心。

后来,当我成为父母,开始规划孩子的未来时,与身边同龄人比较,才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父母规划与未规划的孩子之间,成长路径截然不同。这一点,我在付费学习的群体中深有体会。有些父母投入大量时间为孩子规划未来,如进入哈佛、帝国理工等顶尖学府的同学家长,他们给予孩子的指导与资源截然不同。

03 作为“第二代”,我们能为下一代做些什么?
我们这一代人,既是父母的“第二代”,也是孩子的“第一代”。若父母未为我们铺好路,我们便需靠自己去开拓。我们能为孩子做的,便是尽量给他们一个好的起点。



然而,现实是,许多人忙于培养孩子,却忽略了自己的成长。孩子的发展永远基于父母的现状。若你自己都不努力,只是一个普通人,又怎能要求孩子变得异常优秀?有一句话特别扎心:“自己下了个蛋,就幻想孩子能逆天改命。”你自己都没飞起来,凭什么要求孩子飞得更高?

04 从零到一:我们这一代的使命
无父母托举的孩子,注定要付出更多努力。若你这一代不努力,下一代便需加倍努力。打破困境,必将在某一代实现。循环往复,不破不立。我们这一代人,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更换社交圈子和不断学习,打破原有的认知局限,为下一代打下坚实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