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如果你看到一个戴口罩、穿黑衣、手持小刀的人走进便利店,请先别慌,他或许不会马上伤人——他可能会鞠个躬,然后礼貌地说一句:“不好意思,我是来抢劫的。”
听起来像冷笑话?但这正是近几年在日本真实发生的“文明抢劫”现场。
不久前,日本鹿儿岛的全家便利店就上演了一幕堪称“反向教科书”的抢劫故事。
2024年12月22日的凌晨时分,一名戴帽蒙面的男子持刀进入便利店,面对正在收银台内忙碌的24岁兼职店员松原陆空史。
松原没有尖叫,也没有按下警铃,而是非常礼貌地问了一句:“请问您是强盗吗?”更离谱的是,对方也用同样敬语回道:“是的,强盗。”
接下来就是罪犯威胁松原交出现金,于是松原就带着罪犯来到收银机附近,现场点了约20万元日币(折合人民币1万元)。
但是由于罪犯没有带着装钱的袋子,松原也发现了这点,所以出于便利店的日式服务精神又好心的问了对方〝需要袋子吗〞,帮忙把现金装进了袋子里,然后就把袋子交给了对方。
等罪犯放松警惕刚转身准备走,松原突然一个箭步扑上去,一把抓住他持刀的右手,将其制服在地,并用“体重优势”夹了对方整整20分钟,坚持到保安公司的人赶到,把罪犯扭送到警局。
事后警方虽然颁发了感谢状,但也忍不住提醒大家:“遇到强盗,还是请优先考虑自身安全。”
网友纷纷吐槽这起案件槽点太多,不过比这个事件更“礼貌疯魔”的,早已经不是“日本人入室抢劫还要脱鞋子”的网络段子,而是日本各地线下遍布的“文明抢劫”案例。
2023年2月6日,大阪一间7-11便利店被抢。男子持刀要求开保险柜,抢走5万日元后,在逃跑前居然鞠了个躬,说了句:“对不起。”
警方追查后称,该男子二十来岁,全身黑衣。
更早在2018年,名古屋一家全家便利店也迎来一位“恳求式”强盗。他拿着裁纸刀颤颤巍巍地对店员说:“请给我一点钱吧,真的很对不起,拜托了……”然后还抢了几包烟走人。
福冈还有更荒诞的一出:一位劫匪走进便利店,开口竟是:“不好意思,我想抢劫您一下,可以配合吗?”结果店长直接拒绝了:“不可以。”对方也没生气,默默走了出去。最后,他居然自己走进派出所自首,堪称“自觉式强盗”。
在这些“雅致”的抢劫案里,暴力似乎成了不合时宜的行为,“有教养”的犯罪,成了日本这个社会压力锅下,一种奇葩又心酸的出口。
比如早年岩见泽市,一名中年男子抢劫老夫妇,只为讨一顿饭吃,走前还顺手擦了地板;大阪,有人拿着刀上出租车,本打算抢钱,结果被司机一句“最近真的生意惨”说得鼻头一酸,当场哭了出来,转身自首。
但这并不只是日本“好笑”的一面。根据日本警察厅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日本刑事案件数量为703,351起,比2022年增加了17%,连续两年呈上升趋势。
其中,街头犯罪案件超过24万起,同比增长21%;抢劫案件为1,361起,同比增加18.6%。
随着经济下行大环境不好,许多原本循规蹈矩的普通人,也开始在温饱线上挣扎。而这些文明抢劫背后的动机,往往是一句“活不下去了”。
有人为了回老家探望父亲抢出租车,有人因三个月交不起房租萌生劫念。当一个人选择抢劫便利店时,还能说出“对不起”“谢谢”这样的词,大抵是真的不好意思了。
日本黑帮发出公告:以后也要多雇日本人来干活,因为他们“抢得礼貌”
这些礼貌到近乎荒诞的抢劫场景,并非在嘲讽日本社会,而是反映出一个高度秩序化体制中,个体在崩溃边缘依然努力“维持体面”的挣扎。也许这正说明,日本社会的底层文明感早已深植人心,即便身处绝境,他们也试图保留人类最基本的尊严与约束。
文明犯罪的出现也许不是“高素质”的象征,而是一个集体压抑社会的信号。
当人活到连“抢劫”都要讲礼貌,只会让人更心酸。
或许我们能做的,是在吐槽之余,理解那一句“すみません”背后的无奈。
而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不是这份“有教养的犯罪”,而是社会是否还能给他们一个不必走到这一步的转圜空间。——因为当一个人即使走投无路也不愿轻易伤害他人,也许他最想抢的不是钱,而是“被理解”。
关联视频:《日本各地奇葩抢劫案》
资料来源:网络综合整理,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