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人对于毛主席总是高山仰止,觉得伟人的见识超群,肯定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

其实,喊出人民万岁的毛主席,他本身并不想人民群众将他当做高高在上的伟人,他也来自人民,甚至他在工作中,也有普通人任性的一面,如果我们看到这一面,或许会看到,原来伟人毛主席也有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子。



很多人觉得遵义会议以后,我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毛主席已然掌握了军事指挥权,大家都听毛主席的。

其实,真实的历史不是如此,毛主席真正成为全党的领袖,并不是一次会议就能解决,而是通过多次实战胜利而逐渐被全党认可的。



自从遵义会议上批判了李德“独断专横”之后,当时主持全面工作的张闻天很注意“发扬民主”,只要打仗,就要找一堆人开会讨论,少数服从多数,依据多数意见,来决定军事方针。

1935年3月10日,红一军团林总提议红军攻打鼓新场,部队向三重堰前进,消灭西安寨、新场、三重堰之敌。

于是,张闻天组织了20多人开会,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毛主席坚决反对攻打鼓新场,他陈述了自己的理由:打鼓新场附近“不仅有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而且还有孙渡的四个旅。如果红军对驻守打鼓新场的黔军实施攻击,那么面临的敌军将不只是黔军,而是蒋介石在黔的全部兵力,进攻一开始就将有迅速被敌人围困的危险”

可当时参会的20来人,除了毛主席反对外,包括:周总理、朱老总在内,全部都同意攻打鼓新场。



毛主席当时也只是“周总理在军事方面的助手”位置,话语权不够。既然大多数人同意要去打鼓新场,张闻天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采用林总的建议。

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有时候,甚至只掌握在一个人手中。



毛主席深知打鼓新场不可,但无奈又说不服众人,毛主席这个时候出现了普通人的任性一面。

就好像我们在职场中,我们的意见如果得不到认可,就会撂挑子,说:你们行,我不行!我不干,你们干!总行了吧?

毛主席也和我们一样,气愤地说道:“如果你们要打鼓新场,我这前敌司令部政委不干了!”

我们要知道,前敌司令部政委这个职位,毛主席才刚坐上不久,也是他合法合理指挥红军的关键位置。此时,红军处于危急时刻,毛主席这么做,普通人可以,但是这种位置的人那么做,有些怄气了。



张闻天一见毛泽东撂挑子,也急了,说道:“你不干,就不干吧!”

毛主席听到后,更气了,说道:“好,我不干!”就这样,气呼呼地走了。

毛主席原以为他一走,众人会改变主意。但事情没有如同毛主席想的那样,大家都没有觉得打仗必须要有毛主席坐镇,也并不认为一定要听毛主席的。



毛主席这一走,反而闹得更僵,众人竟通过了撤销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委的决定!另外,拟出了一道给红一军团的电报,同意林总的方案。

如果毛主席真的任由事情那么发展,那么他就真的成不了伟人了。他之所以为伟人,就是他的情绪管理很到位,非常迅速地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半夜里去找到了周总理,平心静气地再次阐释不能攻打鼓新场的理由。

周总理是一个善于接受正确意见的人,正如他所讲:

“毛主席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



因此,攻打鼓新场的计划取消了,毛主席也就复职了,重新担任前敌司令部政委!

后续事实很快证明了毛泽东的军事预见是正确的,可见,毛主席虽然有我们普通人任性的一面,但他的情绪管理,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