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联社近期报道,尹锡悦涉嫌发动内乱案首场公审举行,他否认所有指控;同期,韩方团队于 15 日飞抵北京,参与中韩自贸协定重要谈判 。韩国当下,正处政治与外交经济的关键节点。
尹锡悦(资料图)
今年 1 月,尹锡悦因宣布 “紧急戒严” 引发风波,随后被弹劾停职、逮捕,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个被逮捕的现职总统。4 月 14 日的庭审上,面对检方以 “内乱头目” 等罪名的指控,尹锡悦团队全盘否认。若 “内乱罪” 成立,按照韩国法律,他最高面临死刑判决。
检方认为,尹锡悦当晚突然宣布戒严,事先未与国会等关键部门充分沟通,破坏韩国现有权力制衡体系。在短短几小时戒严期间,韩国社会秩序受扰,股市震荡,民众恐慌情绪蔓延。例如,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在戒严消息传出后短时间内大幅下跌,显示市场对局势不确定性的担忧。检方指出,这种单方面、不合程序的行动,已构成对国家秩序的严重破坏,符合 “内乱罪” 中扰乱国家正常运转秩序的特征。
尹锡悦一方则强调,宣布戒严是因当时韩国面临 “重大安全威胁”,尽管未详细说明威胁具体内容,但称这是为保护国家安全的紧急举措。其律师团队反驳,戒严期间并未发生暴力冲突,社会基本秩序仍在可控范围,与传统意义上以暴力颠覆政权为目的的 “内乱” 有本质区别。此外,尹锡悦方面指责检方行动是在野党主导下的政治操弄。当下韩国政坛,执政党国民力量党与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对峙激烈。在野党借尹锡悦戒严风波,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将其拉下台,削弱执政党的影响力;而执政党为维护自身权力,力保尹锡悦。这场法律较量背后,是韩国两党在总统大选前对政治主导权的争夺。目前民调显示,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在新一届总统热门人选中支持率达 38%,领跑各候选人 ,可见韩国民众对当下政治格局的态度,也影响着案件走向。
尹锡悦(资料图)
在尹锡悦深陷案件之时,韩国的外交经济领域也有重要行动。4 月 15 日至 18 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第二阶段第十一轮谈判在北京举行。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林峰和韩国产业部自由贸易协定交涉官权慧珍各率 40 多人团队参与。中韩自贸协定自 2015 年生效后,双边经贸联系愈发紧密。2023 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 2600 亿美元 ,中国稳居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位。此次谈判聚焦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对进一步深化两国经济合作意义重大。
从韩国自身经济需求看,寻求与中国深化合作十分迫切。近年来,韩国经济面临多重困境,出口下滑,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在国际上,美国推行的 “对等关税” 政策,使韩国对美出口受限,汽车、半导体等关键产业受冲击。同时,韩国国内不同阶层在经济利益分配上矛盾加剧,社会分裂隐患增大。在此背景下,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扩大市场准入,利用中国庞大市场与完善产业链,有助于韩国缓解经济压力,稳定国内局势。
尹锡悦(资料图)
尹锡悦案反映韩国政治动荡,而中韩自贸谈判展现韩国对经济合作的积极态度。未来,韩国需妥善处理内部政治矛盾,稳定政局,同时把握与中国合作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寻得平衡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