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此次入境美国的目的是?"
普通游客的标准回答本该是旅游、探亲或求学,但这个中国青年给出的答案让签证官手中的印章悬在了半空:"到比尔·盖茨家吃烧烤。"
在反复核对邀请函后,签证官才终于确信,这个穿着朴素的中国年轻人确实收到了世界首富的私人邀请—活动将在比尔·盖茨位于西雅图的豪宅举行,全球仅50位顶尖计算机人才获此殊荣。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次与比尔·盖茨的近距离接触,会成就一个奇才,而十五年后,这位AI界的风云人物会放下海外的一切荣耀,毅然回归祖国怀抱。
他究竟是谁?回国之后的他过得如何?
阴差阳错下的奇才
07年赴美的齐国君,不过是中科大一名即将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硕士研究生。
而这场由比尔·盖茨亲自举办的晚宴,是对亚洲顶尖高校优秀学生的特别礼遇,全亚洲仅有 10 个名额,清北名校的佼佼者云集其中。
而来自安徽小城的他,凭借在中科大自动化专业的优异成绩,成为这场 “科技精英聚会” 的座上宾。
但齐国君的本科经历却带着几分阴差阳错的意味。
2001年高考放榜日,18岁的齐国君在志愿表前怔住了。
以全县第三名报考中国科技大学生物学系的他,竟因为0.5分之差被调剂到"自动化"这个闻所未闻的专业。
刚开始或许有些失落,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个专业里有大量数学知识的运用,而数学正是他的强项。
随着学习深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这些课程逐渐展现出魅力,他发现这些看似工科的内容,其实和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紧密相连,慢慢就沉浸其中了。
大学四年,他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的学习,最终以 “郭沫若奖学金” 获得者的身份毕业。
这个奖学金每年全校只有 15 个名额,是中科大本科生的最高荣誉,相当于给学术之路打下了一块沉甸甸的敲门砖。
2007 年,已经在中科大继续读研的齐国君,因为本科时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机会。
当时研究院从亚洲顶尖高校挑了 10 个优秀学生,邀请他们去美国参加比尔·盖茨举办的私人晚宴。
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的学生,齐国君就是其中之一。
在比尔·盖茨的豪宅里,他第一次见到了 “智能试衣镜”—— 人往镜前一站,镜子就能根据身形和喜好 “搭配” 出不同的衣服样式。
对于这个从安徽小城走出来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科技就像从科幻电影里走出来的一样,一下子打开了他对前沿技术的想象。
更关键的是,在晚宴上他做了一件让很多人佩服的事:主动走到比尔·盖茨面前提问。
当时那么多优秀学生在场,大家多少都有些拘谨,可他却第一个鼓起勇气开口,问的是 “如何评价亚洲研究院的工作”。
比尔·盖茨看着这个青涩却眼神坚定的中国学生,笑着连说 “满意,满意”。
这次经历不仅让他见识了顶尖科技的模样,更让他意识到,面对国际舞台时,敢于主动表达和挑战有多重要。
这种性格,后来也贯穿了他整个学术和职业道路。
学术与职业的 “开挂” 之路
博士毕业之后,他一边在 IBM 沃森研究中心当研究员,参与早期人工智能系统的实际开发,比如让 AI 更好地理解语言、处理数据。
一边在佛罗里达大学当讲师,把工业界的经验带回学校。
这种 “学界” 和 “业界” 结合的经历,让他很快搞懂了如何把科研成果变成实际应用。
2017 年,华为美国研究中心邀请他担任首席 AI 科学家,他牵头设计了 “TrafficGo 智慧城市系统”。
这个系统能让 AI 分析城市的交通流量、红绿灯 timing 甚至突发情况,帮城市交通管理变得更智能。
这个项目实实在在地用在了很多城市,他也因此拿到了华为的最高荣誉 “总裁奖”。
2019 年,他又带着团队在 OPPO 西雅图成立了研究中心,专门研究 “多模态数据处理”,也就是让机器能同时 “看懂” 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
比如让手机不仅能听懂你说话,还能看懂你拍的照片,甚至根据你的表情理解你的需求。
他带着团队开发的模型,让智能手机变得更聪明,不再只是机械地执行命令,而是能更懂用户的需求。
从高校到企业,从做研究到推动技术落地,他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靠的从来不是什么 “开挂” 的运气。
而是把别人觉得难的事一点点啃下来,最终成了别人眼中的 “传奇”。
归国加盟西湖大学
2022 年,西湖大学找到齐国君,邀请他回国组建实验室、带领团队搞科研。
当时他还在美国负责 OPPO 研究中心的项目,没办法马上回来,西湖大学就耐心等他处理完那边的事情。
直到 2023 年,他才正式全职回到中国,在西湖大学成立了 “MAPLE 学习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主要研究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虚拟人这些前沿领域。
说白了就是想让人工智能更厉害,能像人一样 “看” 懂图像,还能做出逼真的虚拟人物,甚至在虚拟现实里发挥作用。
说起为啥选西湖大学,齐国君常说这里的学术氛围 “很自由”,不用被太多规矩限制,能安心做自己真正想探索的研究。
他在实验室官网写了句话:“知行合一,不断突破人类知识边界”,意思就是想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 AI 的最前沿领域做出新东西,让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再往前迈一步。
回国后,他从国内外名校和大公司找来了 20 多位顶尖人才,这些人里有搞算法的、做模型的、懂技术落地的,个个都是行业里的高手。
大家觉得,他放弃国外的条件回来,带着这么强的团队搞研究,是中国 AI 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
以前咱们很多时候是跟着国外的技术走,现在有了像他这样在国际上积累了多年经验的人回来牵头,中国 AI 开始慢慢走到前面,能自己定方向、引领前沿了。
平时,齐国君也会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有人问他怎么能取得这么大成就,他总说离不开 “终身学习、主动挑战、热爱与坚持” 这几点。
他常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把别人觉得难的事认真做了,现在回国带团队,也是想把这种劲头传递下去。
如今在西湖大学的实验室里,他和团队还在朝着 AI 的 “无人区” 探索,就像他说的:“科研没有尽头,我们就是要不断突破,看看人类的知识边界到底能拓展到哪儿。”
结语
从 2007 年在盖茨晚宴上第一个大胆提问的年轻学生,到 2023 年回国带领团队在西湖大学搞 AI 研究的顶尖专家,齐国君用了整整 20 年。
他用行动证明,科学家精神就是 “想到就去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更重要的是,当他站在 AI 技术的顶尖位置时,心里始终装着祖国。放弃在美国 15 年积累的舒适和资源,回到中国从零开始组建团队。
他的回来不只是个人选择,更像是一个信号:中国现在有了像他这样在国际上打拼多年、经验丰富的人牵头,开始慢慢走到前面,自己定方向、开新路。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