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4月18号,东莞市发改局突然发布了一个公告,宣布这座繁华的跨海大桥,虎门大桥即将封闭大修,维修的时间是15个月,总投资的金额是15.5亿元。

这个消息一经出来,可以说珠江两岸的百万通勤族们都非常的关注,这条日均承载17万辆车次的大桥,要迎来大修了!

虎门大桥出现这样的情况早就有预兆了,作为1997年献礼香港回归的一个大工程他本就是为了日均8万车次设计的。



但是也因为珠三角经济飞快的增长让这座大桥早就已经透支了,2018年实测日均流量突破了万次,超设计负荷2.1倍。

更主要的是40t以上的重卡占比从5%增加到了23%,超载车辆导致主缆金属疲劳度超过警戒值,加速了结构损耗。

2020年5月的时候虎门大桥还发生了跳舞事件,当时就已经给这座大桥的维修敲响了警钟,当封闭的检测报告显示桥面铺装层破损率达到了47%!



悬索系统金属疲劳度超过警戒值,工程师们发现:这座桥扛起了大湾区的物流命脉,早就已经带病工作了很久了。

是花费15.5亿元,有2万t的钢箱梁需要整体更换,16.4km的阻拦要植入智能监测光纤,还有这个主跨888m的悬索桥的心脏搭桥!

这次工程师们采用符合《桥梁加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技术规范》(DB14/T 1722-2018)的高强度碳纤维材料来修补这个主缆,这项技术曾经是用于港珠澳大桥的,阿桥面铺装层将升级为高弹性沥青,高弹性沥青的抗压回弹模量较传统材料显著提高,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要求。



但是技术藏在一些细节里面:像新安装的432个智能传感器,能实时的捕捉0.01毫米级的变形。

当有车经过这座大桥的时候,桥梁的AI系统在云端完成百亿次的力学计算,这种数字技术让虎门大桥会变成自我诊断的一个智能体。

修桥的钱大家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2027年收费到期以后还会继续收费吗?这是很多要走虎门大桥的车主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这个修订草案,到期的桥梁可转型收取养护管理费,但是公众更关心的是:这15.5亿的投资是否包含了未来30年的养护成本呢?那么收费标准是否会突破现行的40元每车次呢?东莞市发改局公告中"维修资金用于结构安全提升"的说明!

官方的回应也透露了一些:新的收费将按基本养护+适度盈余的原则来核定。

但是查阅广州黄埔大桥的案例,养护费定价权在省级政府,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收费到期后可能转型为养护管理费,具体标准需由省级政府核定,用路者需要为安全持续买单。



现在全国有一半的这些大桥存在类似的安全隐患,虎门大桥的问题实则是中国基建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养护问题需系统性解决。

与其争论是否应该收费,不如思考如何建立透明化的养护基金监管体系,毕竟安全通行的权利需要全民来承担的。

专家建议建立透明化养护基金监管体系,平衡财政与用路者责任?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信息综合自东莞市发改局公告、交通运输部文件及澎湃新闻等权威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