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体检查出了脂肪肝,想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来改善,但有时候效果甚微。或许可以试试晚餐吃早一点,这个改变真有助改善脂肪肝。

01

晚饭一个改变,脂肪肝好转了

2024年,北京大学科研团队在《细胞代谢》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每日17点至次日7点保持禁食状态,有助于缓解脂肪肝症状。这一改善效果与肠道内瘤胃球菌的变化存在关联。


研究选取了19位脂肪肝患者开展为期4周的饮食干预实验:

受试者需在每日7:00-17:00完成全天进食,17:00至次日7:00严格禁食。实验数据显示,经过4周干预后,受试者的肝功能指标显著改善,脂肪肝程度明显减轻。具体表现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下降,肝脏脂肪变性指数(HSI)、甘油三酯(TG)浓度及体重指数(BMI)均呈现降低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每日进食时间控制在17:00前,特别是职场人群适当提前晚餐时间,可能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02

晚饭经常吃太晚,对身体有害

总是习惯晚餐吃太晚、喜欢吃夜宵、晚餐不规律,对身体的伤害不止一点点。

1

不知不觉变胖

若晚餐进食时间过迟且食量过大,由于夜间身体活动量相对较少,食物难以被充分消化吸收,导致能量代谢过剩。这种情况不仅容易引发肥胖问题,还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2

血压可能变高

2019年发表于《循环》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晚间8点以后摄入较多食物的人群,其舒张压水平往往偏高。研究人员建议,应适当提前晚餐时间,并合理控制晚餐在全天热量摄入中的占比,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3

容易影响睡眠

习惯于晚餐过晚或常吃夜宵的人,通常伴随着晚睡的生活习惯,这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此外,若进食后立即入睡,胃肠道需持续工作以完成消化任务,这种“加班”状态会干扰正常的睡眠节律,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4

心情容易不好

长期不按时进食晚餐,身体容易陷入饥饿状态,这种生理上的不适往往会引发情绪上的波动,使人感到烦躁或沮丧。若这种状态持续存在,还可能进一步导致体力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等问题。

5

肠胃会不舒服

部分人群习惯在深夜,如晚上9点、10点才用餐,且饭后立即休息。这样的习惯使得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消化不充分,长期以往,容易诱发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6

血糖可能不好

一顿合理安排时间、适量且营养均衡的晚餐,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提供必要的营养素,支持夜间的细胞修复和激素调节,还有助于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然而,无论是过早还是过晚进食晚餐,都可能打破这种营养吸收的平衡状态。长期如此,胰岛素的分泌和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03

晚饭早点吃,对健康更有好处

许多人由于工作需求、运动安排等因素,会选择提前或推迟晚餐时间,甚至直接省略晚餐。然而,作为每日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晚餐对健康的贡献常被忽视。

医学专家指出,理想的晚餐用餐时段为17:00-19:00。该时段既能确保与午餐保持约6小时的合理间隔,又能为餐后消化和夜间休息预留足够时间(建议睡前至少4小时完成进食)。若条件允许,应尽量避免在20:00后进食,以便身体充分代谢晚餐摄入的营养物质。

当然,考虑到个体差异和生活环境的不同,难以统一规定晚餐时间。但总体而言,建议将晚餐安排在睡前4小时左右,这对维护整体健康更为有益。


2023年《自然通讯》期刊发表的研究显示,晚餐时间每推迟1小时,脑血管疾病风险将增加8%。具体而言,与20:00前用餐者相比,21:00后用餐者罹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28%。

若日常晚餐时间较晚,建议适当提前。有研究表明,在相同的8小时进食窗口期内,较晚的进食模式(如三餐分别安排在13:00、17:00、21:00)相较于较早的进食模式(如9:00、13:00、17:00),更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资料 |人民日报

编辑 |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