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人这一辈子总有几个十分生气的瞬间,恨不得把眼前的人杀掉甚至是撕碎,但是由于法律的束缚让你无可奈何,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全世界还真就有一个地方”杀人合法“。
这里也被称为“合法杀人区”,不过危险与机会是并存的,当你踏上这里的那一刻起,你的生命也将随时被剥夺。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合法杀人区”的存在?你会来这里一探究竟吗?
杀人真的不违法
在孟加拉湾的东部,隐藏着一座神秘的小岛——北哨兵岛,这里是安达曼群岛的一部分,由印度管辖,然而这座岛屿却因其独特的居民和极端的排外行为而闻名于世。
2018年11月,一名年轻的亚裔美国人约翰·艾伦,怀揣着传播上帝的信仰,踏上了这座禁忌之地。然而他的到来并未得到岛民的欢迎,反而被无情地射杀,尸体被随意丢弃在岸边。
印度警方呢?耸耸肩,表示爱莫能助,尸体都没法取回来。美国政府呢?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因为北哨兵岛的居民,也就是哨兵人,那是出了名的“生人勿近”。你敢靠近,他们就敢射箭。
而且人家这可不是闹着玩,那是真会要人命的。1974年《国家地理》的摄制组去拍纪录片,想送点礼物套近乎,结果人家也是丝毫不客气,当场就还了一份大礼,箭声嗖嗖的划过耳畔,导演一只腿直接被射中。
经过一番深入探查,大家才知道,北哨兵岛之前就已经发生过杀人的事情,这可不是头一遭了。
2006年的时候,有两个印度渔民糊里糊涂地上了那座岛,结果也没能幸免,同样丢了性命。
回溯到1867年那会儿,有那么一群英国船员,他们差点儿就全军覆灭了,那地儿简直就像个无底深渊,只要外人踏进去,准没好事儿。
更让人气愤的是,印度政府竟然放任不管,还默许这种残忍行为是合法的。
殖民的伤痕
其实北哨兵人的敌意并非与生俱来。追溯历史,可以发现,他们的敌意还要追溯到19世纪,英国殖民的铁蹄踏遍全球,东印度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孤岛。
1867年,装备精良的英国船队试图武力占领北哨兵岛,他们带着枪炮,自以为可以轻易征服这片土地,然而他们遭到了岛民的顽强抵抗。
尽管武器落后,北哨兵人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涂抹了不知名毒药的箭矢,给予了侵略者迎头痛击,英军伤亡惨重。
英国海军上将的报告中写道:这些土著异常凶猛,他们的箭上有毒,士兵一旦被射中,就会很快死去。
若非一艘美国商船恰好经过,提供了支援,英国船队几乎全军覆没,这次冲突在北哨兵人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让他们更加警惕外来者。
1880年,英属印度殖民地的行政长官带着一支探险队登上了北哨兵岛。
他并非为了和平接触,而是为了满足私欲,将几名岛民,包括儿童,抓捕并运往欧洲展览,如同对待珍奇动物一般。
波特曼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些土著将会是科学研究的宝贵样本。他天真地以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化”这些“野蛮人”,由于环境的剧变和疾病的侵袭,被抓捕的岛民很快便有人病逝。
无奈之下,英国人将幸存的四个孩子送回北哨兵岛,并赠送了一些生活物品,妄图以此建立“友好关系”。
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孩子已经携带了外界的病菌,一场毁灭性的瘟疫——麻疹、流感等——很快在岛上蔓延,几乎将北哨兵人灭族。
这场灾难成为了北哨兵人心中永远的伤疤,也加剧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和敌意,他们将任何外来者都视为潜在的威胁。
孤岛家园
北哨兵岛,是时间遗忘的角落。浓密的树冠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在林间,古老的树木盘根错节,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
据专家推测,由于地壳运动和海平面上升,北哨兵岛与世隔绝了至少六万年,岛民的生活还停留在旧石器时代,与现代文明相距甚远。他们没有农业和畜牧业,完全依赖大自然的馈赠,依靠狩猎、捕鱼和采集野果、植物块茎为生。
男人制造武器,用石头、贝壳和木头制作弓箭、长矛和刀,女人用树叶编织衣物和篮子,没有阶级,没有领袖,他们过着平等而松散的原始生活,遵循着古老的传统和习俗。
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用火来烹饪食物、取暖和驱赶野兽。他们发展出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与任何已知的语言都没有关联,至今无人能懂。他们用从植物和矿物中提取的颜料在身上绘制彩绘,可能是为了装饰,也可能是一种仪式。
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对自然充满敬畏,将逝去亲人的遗骸制成护身符随身携带,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他们甚至还有独特的剃发习俗,将头顶的头发剃光,只留下两侧。
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北哨兵人的人口逐渐恢复,到2020年已达200多人,个个强壮有力。与世隔绝让他们避免了殖民的压迫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但也使得他们的发展极其缓慢。
这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命运,他们守护着这片失落的世界,如同守护着最后的桃花源。对他们来说,外界的“文明”或许并非福音,而是灾难。
你并不是耶稣
2018年一位狂热的探险家和传教士,听闻了北哨兵岛的传说,然后他独自一人划着小皮艇,靠近海岸。他带着礼物足球、鱼线、剪刀等,希望能以此获得岛民的信任。
迎接他的不是友善的拥抱,而是致命的箭雨,当他踏上沙滩的那一刻,岛民从树林中冲出来,朝他射箭。艾伦倒在血泊中,至死也未能理解,为什么他的“善意”换来的是如此结局。
艾伦的死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有人谴责北哨兵人的野蛮,认为他们残忍无情。也有人批评艾伦的鲁莽,认为他不应该无视禁令,闯入这片危险的区域。
有人说他是“殉道者”,也有人说他是“傻瓜”。
印度政府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的平静,他们没有展开刑事调查,也没有试图惩罚凶手,而是选择了尊重北哨兵人的自治权。
他们派出直升机,试图取回艾伦的尸体,但由于岛民的敌意,最终放弃。这场悲剧,是文明与原始的碰撞,也是对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它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是否有权以“文明”的名义,干涉其他文化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