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山西省五台山上的塔院寺的方丈院,是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
面积不大,古色古香,前来这里的人总会先整理好自己的形象,随后端正地参观。
门匾上赫然醒目地写着“毛主席路居旧址”,没错,这里就是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在1948年4月路过并居住的地方。
向里走,正殿赫然就是毛主席的雕像,两边分别是张震将军在1992年题字“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以及华国锋题字“飞雪迎春”。
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路居寺庙,又会发生哪些故事?毛主席面对僧人劝说所抽中的“上上签”,又会作何感想?宗教文化在毛主席眼中又是如何?
幽幽五台山,点点革命红
有道是“重岩看不厌,绝胜五台山”,坐落在太行山北麓的五台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对佛教在我国落地生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山内外共用包括塔院寺、南山寺、菩萨顶、万佛寺等宗教场所86处。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若这人间有佛光普照之地,那五台山必然闪闪发光,不过,就在1948年的某一天起,这里不光有象征佛教的金光,更有象征中国革命的红光。
1948年3月,解放战争正在急速发展,就像是火苗点燃了早春的杨絮,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也为了更好地达成解放全中国的目的,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转战陕北,指挥人民解放军击败胡宗南部队之后又急匆匆地离开了。
接下来,毛主席等人就要到河北,策划能彻底击溃蒋介石的三大战役。
此时,毛主席等人仍然谈笑风生,面色从容,但他们所有人内心都清楚,北面,是急需下一步指令的解放军队;南面则对主席一行人虎视眈眈,他们像高原的狼群,静悄悄地搜索着自己的目标。
形势已经到了最严峻的时刻,也是不容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刻,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4月7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人来到了五台山北面的伯强村,本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却下了一场大雪导致无法通行。
“那就在这里等待,三天之内必须修好公路。”周恩来说。
第二天,毛主席等人又与当地的干部和人民群众开了一场大会。
会上毛主席询问了当地在生产、生活上的情况,听取了有关干部的汇报,并且提出了建议,人民的生活终于有了盼头,越过越好。
当天夜里,解放军攻克洛阳,主席更加开心了,连夜写下后续重要指示传达了下去。
4月9日,公路才勉强能通行,毛主席一行人就启程了。
积雪仍然很多,车走不了就改步行,几十公里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过来了,夜里,他们终于到达了台怀镇。
为了保证主席一行人的安全,当地干部建议他们到五台山的塔院寺居住,毛主席住在方丈院的北屋,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人则分别住在方丈院的东西两边小房间。
到达寺庙之后,毛主席感觉到这寺庙不仅井然有序,而且充满了人情味,身上的寒意顿时减少了很多。
也许早就得知主席要来,寺庙的僧人已经把房间准备好了,窗口被火盆照得亮堂,远远就能看到。
第二天一大早刚吃过饭,毛主席就和周恩来等人在寺庙中散步了。
他们听着早春的鸟鸣、感受着清凉的春风和时有时无的诵经之声,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就像一幅水墨画,明明没有丰富的色彩,却感觉有说不尽的故事。
不久,寺庙的方丈急匆匆地前来,向主席等人问安,还邀请他们一起去撞钟。
很快他们走到了寺庙的大钟前,主席微微一笑道:“看起来,我们不做和尚也要撞钟啦。”
说完这句话,他用力推了一下撞钟的柱子——“咚!”佛钟没有剧烈地震动,却发出了悠长而又沉稳的响声,惊动了远处白色树崖上的黑鸟。
声音过后,主席邀请周恩来副主席一起再撞一下,两人端正地站在柱子两边一起推动——“咚!”这次佛钟的响声有些清脆,让人觉得有些热血沸腾——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新的事情也要着手去做了。
又过了一会儿,台怀镇干部前来,邀请主席视察五台山附近的寺庙和古迹,后又和当地的蒙古族、藏族、汉族的僧侣以及群众谈了话,毛主席不仅开心,还得到了不小的收获。
五台山上的趣味领袖——毛泽东
一系列视察工作结束之后,毛主席等人从塔院寺东门经过,那里赫然写了这样一句诗:“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毛主席看到之后哈哈一笑并问身边人:“好!这是谁写的?”
当地陪同的干部回答说:“这是寺庙的和尚写的,出家人慈悲为怀。”
“嗯!好,可以广为宣传!”毛主席笑着说,紧接着他又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不是和尚,我们是共产党员,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也应该广做宣传,三春鸟是可以捕捉害虫保护农作物的益鸟,对生态平衡有好处,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毛主席在强调自身立场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肯定了佛教的思想。
虽然宗教保护鸟类的出发点与科学不同,但行为和作用也是一样的,一部分科学认可的事情,佛教也在追求,这说明佛教并非“无厘头、无意义”的东西。
一路走下来,众人来到了广仁寺的大殿之中,正好遇到了正在整理明清藏经的僧人们,这引起了主席的兴趣,驻足观看。
人群之中,有一个名叫罗真呢嘛的僧人与当地的干部很熟悉,便前来打招呼。
几句交流之后,主席好奇地问对方:“你是青海人吧。”
向来深居简出的罗真呢嘛并不认识这个身材伟岸的中年男人,但还是礼貌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是。”
主席又礼貌性地询问了罗真呢嘛几个问题,对方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问主席是否知道青海有哪些寺庙。
这可难不住毛主席,侃侃而谈说出了几个寺庙的名字。
罗真呢嘛确实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很朴素的男人竟然知道这么多,毕竟很少有人能关注青海有什么寺庙,这个问题哪怕青海老乡也未必知道。
在这个过程中,罗真呢嘛一直在整理自己手上破损的经书,毛主席见状,指了指经书说道:“这经书坏了可不可惜?”
罗真呢嘛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用了佛教的谶语说道:“有生之物,有生就有死,有形之物,有成就有坏。”
如果抛开罗真呢嘛的身份不看,这句话不仅很有哲理,而且很科学。
这就像是“能量守恒定律”一样,这世间的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原理和道理,也都有自己存在的规律,总会有生死成败,这是科学,也是哲学,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佛教可以帮助人认识这一点,更说明在宗教和信仰之中更有理智和思考。
这句话让毛主席有了兴趣,他便随口问道:“那打到蒋介石可不可惜?”
一直能说会道的罗真呢嘛听到这句话顿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回答,一时间气氛有了些许的紧张。旁边的干部见状赶紧推开了他,这问题有些尖锐,不能让他随便说,罗真呢嘛会意便不再说话了。
罗真呢嘛多年为僧,对世界的规则有自己的看法,其中也不乏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但他却没有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道理。
这世间的一切各有命运生死,但如果没有新旧事物的替换,也就没有了这样一个花团锦簇,红星闪闪的时代了。
从广仁寺出来之后,毛主席经过一处,看到一个小商贩,摊位中还有香烟出售。
毛主席走到他身边,问他的生意怎么样,对方用方言说道:“还行,您想买点什么?”
毛主席听懂了,但他没有着急回答问题,又问一句:“你冷不冷?”对方回答:“没事儿!”面对陌生人这样突如其来的关心,商贩显得有些不自然。
“们(意为:我)想买盒烟。”毛主席用不太熟悉的五台山的方言说道。
这话让商贩笑出了声,只觉得这个男人很有趣,便和对方攀谈了起来,主席虽然在掏钱,但也听得非常认真。
另一边,跟随干部也来到了两人身边说道:“这位就是毛主席。”
一听这话,商贩举着刚刚接到手里的钱愣在原地,仔细打量着毛主席。
而后他回过神来,就要把钱还给毛主席,毛主席拒绝,说道:“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且我们都一样,主席也是普通人,做什么都要出钱的,这是公平。你不是也在为革命和人民群众奔波嘛,全国的人民群众都是如此。”
即便这样说,两人还是相互谦让了好一阵,商贩这才答应收下钱。
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些简洁书本和图片中体会到的人物都是有些符号化的,这可能导致我们对这些人物并没有完全清晰的认识。
但通过这次只有几个小时的五台山之行的记录,毛主席等伟人的形象不知不觉又丰满了一些。
这让我们知道,主席是有趣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是工作勤奋的人,是充满好奇心的人,是和中国民族四万万同胞一样普通的“普通人”。
毛主席:“我们要保护文化!”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来到了五台山的五龙王殿,因为当时已经快到中午,寺庙中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有人在参观,也有人在焚香设拜,好不热闹。
殿中角落里,正有一个老僧人坐在一方桌后,见有人前来,他起身迎接。
别看这个僧人已经年岁已高,但形沉气轻、口齿伶俐,同样,他也不知道毛主席、周恩来是何人,只是感觉到这些人的气质格外特别。
“施主,要不要求上一签?”老僧人行礼后问道。
毛主席等人是共产党人,也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求签这种事情不相信,但毛主席还是想试一试,毕竟他也不好驳了老人家一番好意。
“哗啦——哗啦——”清脆的声音从竹筒中响起,毛主席随便选了一支给老僧人看。
对方看到之后,顿时面露喜色连忙说道:“哎呀!是上上签,施主您接下来一定顺风顺水!”
毛主席听后不禁笑出了声,就当这上上签是老僧人的祝福。
就在快离开的时候,毛主席转身对老僧人说了一句——谢谢您。
也许接下来还有做不完的事情,还有一个接一个需要所有共产党人付出时间甚至生命的事情,但他们从来都没有退缩过,与其说是“运气好得来的上上签”,倒不如说是努力奋斗带来的好结果,而来自老僧人的“祝福”,就是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甚至人民群众最大的慰藉和动力。
毕竟解放全国并不是毛主席一个人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共产党人的任务,更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
时间不等人,众人就要出发了,但在此之前他们还有一件事没有做,那就是看看五台山上其他的文化遗迹和文物,这和探视寺庙的方式不一样,但同样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不止一次说道:“要好好保存。”
同样的话,他在见到罗真呢嘛之后也说过——好好保存,以后解放了,要给人民看!
我党艰苦奋斗的理由,不仅仅是为了人民翻身做主,也绝不仅是为了谋求好的发展,也是为了文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沐浴出来的不只是那几本历史书,更是从古代就传承下来,种植下来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
这就像是一棵常青树,人民是树干与枝丫而文化则是树叶,只有两者都存在,这棵树才是完整的,才是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一开始也是迷信的,而且信得很厉害,甚至有些思想是落后的,后来就不信了……”
毛主席和周恩来多次提到这个话题,治国安邦,不能靠迷信,但劝人向善的宗教礼法,也确实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毛主席后来也强调:
“宗教和谐共存,不是坏事。”
“寺庙不可以拆,要保护。”
这是位理智的伟人,是宽容的领袖,也是真的会为普通人民群众设身处地着想的国家领导人,他用他的行为向我们诠释——对人民和国家好的,就可以存在,也用一个端正的态度示范了什么才是——为人民服务。
4月10日中午,毛主席等人辞别五台山,踏上了新征程。
5月26日,大家到达河北省石家庄境内的西柏坡村。
在那里,他们完成了解放军的战略转移,并策划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大推进了革命胜利的进程,也许在五台山,那个上上签正泛着点点红光,也预示着革命的道路一定会取得胜利。
正如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五台山的壮丽风景不仅让来往的人们如痴如醉,同时它也是民族精神的表现,是抗战精神的象征,沿着毛主席和周总理走过的路,顺着伟人指引的方向,感受着他们当初的豪情壮志,革命的故事在这里一代代流传,而革命的精神也必然会在每个人的心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