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
花香处、谷雨幕
明天03时55分45秒
谷雨
来到你我身旁
谷雨,春天最后的节气。
《群芳谱》有:“谷雨,谷得雨而生。”谷雨时降雨量增多,气温回升加快。
此时人间,牡丹吐蕊,芍药娇羞,又是樱桃红时,古谚有云“谷雨三朝看牡丹”,因此牡丹也被称作“谷雨花”,与荼蘼与楝[liàn]花,并称谷雨节气三番花信。
据资料记载,早在隋唐时期,牡丹便已经作为园艺花卉进入人们生活,更因其大气华贵的姿态深受大众喜爱。如今,谷雨赏牡丹依然是不少人“赏春”的一大乐事。
毕竟谷雨一过,姹紫嫣红的春天就要向我们挥手告别了。
斜风细雨,花瓣零落,落在河水里像一叶叶驶向远方的船,像一颗颗散落天上的星。
不过,我们不必为春天的离开而伤感,在那花儿曾经盛开的地方,青绿已上枝头。
暮春之际,温润的东风轻拂,送来“贵如油”的春雨,润泽着每一寸土地。
适量的雨水对谷类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既有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同时也促进了春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
田间地头,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雨频霜断气清和,勤快的老牛,正一步步耕耘,春耕的繁忙与春日的美景交相辉映,蓬勃的生命力在此刻绽放。
有民谚:“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指的是,清明时,茶树只长出幼嫩的小芽,此时采摘的茶叶叫“明前茶”,芽小产量低。谷雨时节,气候温暖湿润,小芽可迅速长成鲜叶,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时机。此时采制的茶称“谷雨茶”,又名“二春茶”,一年之中所产茶叶以此时的最为滋味鲜浓。
“三月八,吃椿芽。”谷雨时节,香椿成为咱们餐桌上的时令佳肴,品尝春季美食,感受“舌尖上的春天”,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是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回味。
暮春交响,生命正是昂扬,杏花微谢时,青涩的果实悄悄酝酿。
春的诗篇,要用双手翻开;好的生活,要靠勤劳铺就。愿你种下的每一粒希望,花开之后,谷浪成海。
年去年来,每到此时,春,都定格了美好。
春光易逝,便更要珍惜春光,相信春光,终不负你。
/三候
一候丨萍始生。
萍,为水草,水面上的浮萍悄然蔓延。
二候丨鸣鸠拂其羽。
鸠,为布谷鸟,鸠鸣预示着春要结束,此时田野里到处回荡着它“家家种谷”的殷切呼唤。
三候丨戴胜降于桑。
“戴胜”头顶有长毛,又称鸡冠鸟,它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雏鸟准备新家,种桑养蚕之事也渐渐频繁起来。
/ 养生
谷雨气温升高明显加快、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此时节在饮食方面,要充分考虑到身体的祛湿需求,可多吃一些养肝护脾、祛湿利水的食物。薏仁、山药、芡实等健脾祛湿的食材,很适合搬上餐桌,可尝试作为主食的一部分或干脆代替主食。
白萝卜、豆芽、竹笋、脆藕等蔬菜正当时令,也是不错的选择。
春夏之交,正是活动筋骨、抒发阳气的好时节,空气湿度增大,通过运动可加快新陈代谢、有祛湿排毒、强健心肺、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四月正是赏花季节,过敏性体质的人群,要格外重视规避这些可能的过敏原,以防引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若外出,最好做好防护,避免与过敏原接触,一旦出现过敏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这美好的春之尾声
让我们紧握每一缕春色
与春天深情告别
期待初夏的绚烂绽放
部分来源 | 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日报、生命时报
美编丨徐梦雨
编辑 | 黄雨桐
一审 | 姚亮
二审 | 朱宸昕
三审 | 张清
转发+在看,告诉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