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报道,一场事关核问题的谈判也在海湾国家阿曼重启。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12日,伊朗和美国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了间接谈判,双方会后均有积极表态,并约定本周六将举行下一轮会谈。美伊谈判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伊核协议——2018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撕毁”了这份协议,此后美伊紧张关系愈演愈烈,一度濒临直接冲突。而在将近7年后,双方代表团来到了马斯喀特,这也是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美伊两国之间的首次正式谈判。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指出,过去几天,谈判地点在阿曼和意大利之间来回变更,即便确定在罗马举行,也不意味着美伊要把欧洲拉进谈判圈子里来。“伊核问题的本质是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矛盾。自本世纪初伊核问题出现以来,欧洲三大国英、法、德曾发挥重要作用。但意大利一直不是重要玩家。”牛新春说,从特朗普的性格和近期政策看,他希望排除欧洲和中俄、推进美伊直接会谈的想法并未改变。美伊继续就“直接谈”还是“间接谈”各执一词。
伊朗外长(资料图)
伊朗国家通讯社评论认为,伊朗在缓和紧张局势的框架内,通过阿曼与美国进行间接谈判,这一决定合乎逻辑且明智。此举表明伊朗并非寻求紧张局势,而是更倾向于通过外交渠道解决争端。此外,由于对美国缺乏信任以及以往谈判的经验,伊朗不愿进行直接谈判。这些在谨慎氛围中进行的谈判可以为减轻国际压力并取得切实成果铺平道路。但“欧洲新闻”网报道称,“很难看出美伊谈判实际上能够取得什么成果,真正的问题是特朗普团队对伊朗核计划提出什么要求”。
经过长时间讨论,美国政府暂不支持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的计划,选择与伊朗就限制其核计划进行谈判。《纽约时报》援引美国政府了解以色列军事计划的官员及其他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以色列计划在今年5月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目标是将伊朗研制核武器的能力推迟一年或更长时间。以方希望美国支持并帮助实施该计划。报道说,对于究竟是支持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还是支持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美国政府内部进行了数月的辩论,最终达成“粗略共识”。
特朗普(资料图)
尽管在谈判前一天,美伊双方仍在互相施压、发表强硬言论,但从各方12日的表态来看,此轮两个半小时的谈判总体进展“积极”。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谈判是在友好的氛围当中进行的。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表示,会谈具有建设性。“整个过程在一种平和、相互尊重的气氛中进行,没有使用任何不恰当的语言,双方都展现了推动对话、以平等立场达成双方满意协议的承诺。”美国白宫当天也表示,与伊朗的讨论非常积极且富有建设性。
伊朗通过一系列策略积极应对制裁压力:一是大力发展非石油经济,2020年其矿业出口额同比增长30%,铜、铁矿石等资源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二是开展易货贸易,与俄罗斯建立“石油换商品”机制,每年用500万吨石油换取俄罗斯的粮食和工业产品;三是拓展与亚洲国家的合作,有效规避了美元限制。对伊朗而言,解除制裁是参与核谈判的首要目标。制裁严重制约了伊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伊朗迫切希望通过谈判换取美国解除制裁,恢复石油出口,吸引外资,重振国内经济。
阿曼(资料图)
国际社会对美伊谈判普遍表示支持,大家都希望通过对话和协商来化解分歧,以维护中东的和平与稳定。联合国等组织多次敦促美伊双方保持克制,借助谈判来处理核问题。作为伊核协议的参与者,欧洲国家也积极推动这两国重回谈判桌,因为中东的稳定跟欧洲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俄罗斯则一直强调要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来解决伊核问题,愿意在美伊之间斡旋。中国一直支持伊核协议,呼吁美伊通过对话来妥善解决分歧,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和中东的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