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4月18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参议院全体会议上公开回应美国在关税与防卫经费上的双重施压,强调日本政府将“团结一致全力应对”关税谈判,并重申“日本的防卫费应由日本自主决定”。此番表态,在当前美日同盟关系中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向访美的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提出追加驻日美军费用要求之后,日本高层罕见释放出“不予默认”的信号。然而,石破茂政府这句“我们自己决定”背后,是真正的战略抗衡,还是一次姿态性的拒绝?答案并不乐观。
特朗普上台以来,一再以“美国吃亏”为借口,强行要求盟友分担更多成本,从北约军费到日韩驻军经费,无一例外地被摆上了谈判桌。而这一次,美国更是打出“双议题捆绑牌”:一方面在301调查基础上准备对日本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另一方面则以“防卫公平”为由,要求东京再次提高对驻日美军的财政支持。这种做法,不仅模糊了经贸与安全政策的边界,更是在拿“安全承诺”作为施压工具,逼迫日本就范。
面对这一局面,石破茂并没有全面屈服。他一方面强调目前日本已经根据现行协议,合理承担了驻军费用;另一方面拒绝正面回应2027年后的预算安排,明确表示“不会作出预判”。同时,他将自己访美与特朗普会谈的可能性摆上台面,释放出“主动掌握节奏”的外交信号。这在过去日本历届首相面对美方压力时,实属罕见。然而,这种言辞强硬是否能转化为实质对抗,仍需观察。
防卫大臣中谷元也在记者会上直言,防卫费与关税“是两个不同议题”,试图阻断美方的捆绑策略。他进一步强调,日方已就2026年前的经费安排达成协议,“没有理由作出改变”。这种对美施压行为的有限抗拒,虽显得克制,却也透露出日本政府内部确有意图摆脱被动。
但问题在于,日本真有底气对美国说“不”吗?日本目前对美出口依赖度高达18%,同时其防务体系从技术、设备到情报,仍与美国高度绑定。一旦美国切断部分军事合作或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施压,日本所谓“自主防卫”的愿景瞬间就会变得苍白。因此,尽管政治上发出“不接受额外负担”的信号,实际操作上,日本仍不得不在有限的空间中小心翼翼应对。
然而,日本对美军费的高额“贡品”,从未带来真正的战略自主,反而在地缘政治中越陷越深。近年来,美方频繁鼓动日本参与所谓“印太战略”,加码南海巡航,甚至鼓吹修宪以突破“和平宪法”的约束。在这样的局势下,日本对美国的防卫依赖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正被绑上更紧的战车。美日同盟的实质,越来越像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外包执行,日本则是被动的买单者与风险承担者。
当前日本内部对此已有反弹。部分政界人士质疑美国将经济问题军事化,是典型的霸权做法;也有舆论担忧,如果任由特朗普式敲诈蔓延,日美同盟将变质为“金权关系”,削弱日本的国家尊严与主权独立。与此同时,日本国民对长期承担高额美军驻留费用的不满亦在累积,尤其是在本国社会保障、灾后重建等开支面临紧张的背景下,继续“养兵千日”只会加剧政府财政赤字与社会撕裂。
石破茂此番的“不”字,虽然迟来,但值得关注。它不是一次彻底的翻盘,更不意味着日本战略方针的根本改变,但它可能是一种对“被动盟友”角色的微妙抗议。关键在于,这种抗议能否持续?能否转化为实际政策层面的独立?能否促使日本真正重新评估与美国关系的结构性不对称?如果只是象征性的“口头反抗”,最终不过是再次被特朗普政府利用的谈判筹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