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晚间,一场毫无征兆的政治风暴突然席卷台湾政坛。民进党当局指挥检调部门突袭国民党台北市、新北市等多个党部,以 "不实连署" 为由拘押四名国民党大佬,包括台北市党部主委黄吕锦茹。

而背后操纵者不是别人,正是民进党主席赖清德。

此次行动绝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民进党自年初以来一系列政治操作的延续。自 2025 年 1 月启动 "大罢免" 行动后,民进党试图通过连署罢免国民党民意代表重新掌控台立法院。



然而截至 4 月中旬,进入联署第二阶段的国民党与民进党民意代表比例为 35:15,民进党看似占尽优势,其实不然!

因为即便将部分蓝委罢免成功,在 "蓝白合" 态势下,民进党仍难以掌控立法机构。更关键的是,59% 的民众明确反对 "大罢免",仅台南市呈现支持态势。

这不是信口开河,目前台立法院一共有113个席位,其中国民党52席,民进党52席,民众党8席,剩下2席位偏蓝的无党籍派所有,也就是说蓝营和白营一共控制着62席位。

问题是,大罢免进入第二阶段后推动工作将愈发困难,外界普遍不看好此次民进党!按照台湾媒体的预测,民进党能够成功罢免的蓝委数量最多不超过10个,而被国民党罢免的绿委也会有5个。



也就是说,大罢免运动忙活了半天,并不会达到最终目的。民进党高层对此心知肚明,却仍执意推进,其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政治考量。

赖清德2024 年以 40% 得票率险胜,上任后权力受到掣肘,在2025年度预算、台大法官人选问题上处处被国民党、民众党“刁难”。

以此同时,美国加征关税冲击台湾半导体产业,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打压,赖清德不积极反制,反而向美国妥协,这种为 "投降式应对"行为遭到台湾民众猛烈批评。其支持率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民众对他的执政能力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面对大罢免运动的僵局和外部压力的无奈,赖清德当局选择铤而走险,以此转移台湾民众注意力。

最终台北地检署以国民党在罢免绿营民意代表时存在 "死亡连署" 为由展开调查,并在4 月 14 日至 17 日,检调部门连续突袭国民党新北、台南、台北党部,扣押连署资料并羁押多名党工。

突袭行动给国民党造成重创。国民党台南市党部副主委及 2 名工作人员被羁押禁见,新北市党部遭搜索后罢免绿营民意代表的行动被迫暂停。



应对危机,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率数百人包围台北地检署抗议,痛批赖清德 "用司法手段进行独裁统治",并宣布将于 4 月 26 日发起大规模示威,号召支持者齐聚凯达格兰大道。他国民党方面正在将经济议题作为反击重点

他在最新声明中强调:"当台湾经济面临寒冬时,民进党却在搞政治清算,这是对2300万台湾人民的背叛。"国民党智库已着手制定"经济振兴十条",计划在4月26日的示威活动中正式公布,试图将民众对经济的不满转化为政治支持。

台北市长蒋万安、新北市长侯友宜等地方首长罕见集体声援,蒋万安更提出 "倒阁" 主张,呼吁通过立法机构改选对赖清德进行不信任投票。

国民党人士非常担忧,检调下一步可能针对中央党部。事实上,以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似乎很早就为这一步谋划和布局。



赖清德上台后,先是以贪腐罪名起诉前桃园市长郑文灿,接着扳倒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而前不久将矛头对准国民党核心人物傅崐萁。

傅崐萁除了是国民党大佬外,还担任国民党党召,在其带领下蓝委与白委达成“蓝百合”,在议案表决中曾连赢绿委二十几次,打得民进党党召柯建铭 "丢盔弃甲"。

正因如此,傅崐萁很早就成为赖清德“眼中钉、肉中刺”!为拿到傅崐萁,民进党发动绿媒侧翼疯狂抹黑傅崐萁,然后又炒作"竞选小物采购超标案";紧接着又指使台北地检署搜查傅崐萁位于花莲县的别墅,并带走李姓管家,而李姓男子恰恰是傅崐萁的亲信。

扳倒傅崐萁只是表象,民进党真正目的是瓦解蓝营战斗力,为顺利推动大罢免运动扫清障碍!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民进党的这一图谋并未得逞。



这场变动还牵动着两岸关系的敏感神经。大陆国台办在最新表态中强调:"我们注意到台湾岛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台湾政局持续动荡,不排除大陆会调整对台政策,这可能对两岸经贸往来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4月26日示威活动的临近,台北警方已提升维安等级,计划部署3000名警力维持秩序。多个民间团体表示将加入示威行列,预计参与人数可能突破10万。最终民进党、国民党究竟谁会妥协,目前还是未知数。

原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