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人将无形的内涵与一件物品相关联,这一物品就具有了信物的作用。空间亦如此。城市的信物空间规划,使存量空间不仅发挥使用功能的作用,也能培育都市乡愁赖以寄托的场所感与归属感。
本文字数:4137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自愿、承诺、相互赠与、没有缝隙、连着过去、迎着未来。
婚戒,在众人的见证下,戴在了新娘与新郎的无名指上。从素不相识到朝夕相处,愿意接受对方以前的一切和承担以后共同的责任和风险,不受外界干扰,如心所愿,同结连理。
01
信物是具有精神意义的物质代言品
婚礼的仪式作用,具有告知见证者新娘与新郎结婚的事实和两人对结婚的态度。虽然结婚证在法律意义上具有同样的效能,但结婚涉及到的彼此信任和责任、身份和称谓变化、家族联姻、个人自由受限等社会因素,则需要以婚礼的形式予以依托和呈现。仪式感是一种将精神或社会意识及态度予以物化的方式。婚礼开启了一个两相情愿的新家庭,建立了两个家族的亲戚关系,确立了子女的身份和权力,以及遵循婚后各种行为的可为和不可为准则。婚礼集合了所有见证者对这一结婚的态度,也形成了所有见证者今后所持态度的前提条件。
信物与仪式的物化作用类似,但信物的精神代言功能更为专有和长久。婚礼结束后的仪式感便只存在于影集和回忆中,而信物有可能相伴终身。婚礼上新娘新郎互相赠送的戒指,其专有性关联着两人相识以来的共同经历和相互建立信任的原因,也延续着今后联袂安家立业和信守风雨同舟的共同承诺。戒指具有金钱意义上的价值,但更因为其作为信物的时间持久而珍贵。融入共同经历过的开心事、痛苦事、波折事和为难事,仍旧相依相随的缘分,构成了这一戒指专属的质地和光彩。戒指有价,而作为信物的戒指则由精神定价。
02
信物的多样性
当事人将无形的内涵与一件物品相关联,便能够使这一物品具有信物的作用。因此,戒指可以是婚礼上新娘新郎的信物,喜糖也可以作为亲朋好友们共贺和共享喜悦的信物。奖状、奖章、奖杯等的物质价值均有限,但其蕴含的经历、克服困难时的磨难、不屈不挠的意志,使这些物品具有了精神和故事的属性。一个毛绒玩具,功能上可以只是作为幼儿的玩具,在幼儿对其产生强烈的附着感后,就不愿将其遗弃,也不愿以旧换新。成人之后如果还能找到这个玩具,它就成为与其童年关联的信物。春节回老家后带回的土特产、老兵身上取出的弹片、金婚夫妻保存的婚戒,就是饱含乡愁、峥嵘岁月和相濡以沫的信物。
无论价格高低、戒指还是项链、定情信物还是虎符[1]、黛玉葬花还是良渚玉鸟,能将特定的含义、事件、期望和信念包纳其中的物品,均能体现信物的寄托和象征作用。与当事人相随,彼此认同其内涵的信物维护,使信物成为当事人历史经历和履历的备忘和见证。因此,信物也可以成为邪恶或仇敌的物化品,西方人在13日周五看见的黑猫、白雪公主吃的苹果、特洛伊木马等,都与不祥之征有关。信物反映了一种相信的概念和意识。除了物品以外,文书形式的公章、签名、指纹、信用证等,也在当事人之间起到了取信和守信的信物作用。一首乐曲、母亲慈祥的眼神、旧书的气息、以至处事的人品,均可以无形的方式为当事人带来亲和与信赖。
03
信物内涵的积累与亲和力
婚礼前恋爱过程的长短、顺畅或困阻、真挚或草率,决定了婚戒对于当事人的珍贵程度和信任纯度。在售货柜台上明码标价的婚戒,戴在不同当事人的手指上就会体现不同的意义。信任难以在无积累的条件下快速生成,没有故事的物品只有金钱意义的价格而没有信物意义的价值。信物的内涵与故事相关但与物品的价格无关,当事人在故事中扮演了角色,既是经历积累的组成因素,也是对当事人产生亲和力的根本原因。信物承载的故事对于故事角色扮演者的无可替代性,使信物的作用只对当事人生效,而无法转让他人。信物具有了亲和性,才能唤起当事人对其产生珍惜和牵挂的自觉。
不管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仍然保持信任,是信物形成的条件;因为信任而能抵御各种外界干扰并保持信任,是信物作用的体现。只要精神属性的积累足够持久,故事角色扮演者的投入足够真诚,信物的形式可以千姿万态。针对不同的当事人,鹅卵石可以比钻石更恒久远,一枚硬币可以比一块金条更情深意重。同样一份结婚证,不同的当事人对其解读的本质不尽相同,可以是一种官方证明婚姻关系的法律文书,也可以像情书那样具有精神属性和故事积累的信物。当事人如果没有对婚姻赋予双向奔赴的积累和稳定的亲和感应,结婚证只能缩减为共有财产分割标准的法律依据。
04
具有信物作用的空间
婚礼之后的筑巢是两个家族的融合和一个新家的创建。鸟类的筑巢过程,鲜活地表现出持续的勤奋、娴熟的技能、归属的认同和积累的成就。新娘新郎共同筑巢的新家,即是在致力于家庭成员心仪的共同生活空间,持续地完善设施和装备,精明地管理资金的平衡,以及策略地化解矛盾,从而维护家庭凝聚力的积累和“回家”概念的亲和力。筑巢及其持续维护的过程,使家和家的持续存在包含了不断积累的家庭成员故事,每当家庭成员从家外回到家门口时,门内的一切已不是简单的物品,而是具有信物作用的情感触动。
一些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则体现了家族筑巢的特质。盛衰荣辱的更替、成员的德高望重或大逆不道、境遇的万事亨通或举步维艰,使家族的物理空间或物品成为了无数故事的容器、伴随和见证。大家庭的某些物品甚至有传家宝的信物属性,代代相传的传家宝对于家族的小辈而言,也许只是长辈眼中一件贵重但不知其所以然的物品,等到小辈积累了足够的阅历之后,才会理解传家宝在家族筑巢中的作用和意义。它能唤醒集家族经验教训为一体的祖训,或警示短视行为的危害和穷奢极欲的恶果,或安抚挫败之下的情绪和启迪重振旗鼓的信心。祖宅空间的各个角落,都有可能对某个家族成员产生传家宝的价值,客观存在的物质空间发生过与成员有关的成长故事,成员之间的互动熏陶了规范言行的家教。因此,家的归属感及其空间的信物作用,宛如学生的母校一般,即使不在身边却难以割舍和忘却。
05
历史文化遗产与信物空间
无数家庭和家族构成了社区、城市、以至民族和国家,产生了无数行为及其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与其发生的空间相关联后,空间产生信物作用的条件就得以具备。能够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具备众人不愿舍弃的心愿条件下,这样的空间则具有了传家宝的至上地位。因此,与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空间,就是富含故事的发生地,理应得到珍惜和爱护。
然而,传家宝对于当事人已没有信物作用时,将其变现的念头并不反常。他人视为信物的婚戒,在本人眼中与售货柜台上的同款无异。如果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空间,只对业内专家、兴趣爱好者、摄影打卡背景利用者产生价值,就难以培育大众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空间的自觉;如果空间只能展览、观赏、至多游览行为时,仍然不足以让当事人发生丰富的故事;如果中小学生来此空间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作业,就是埋没了该空间使他们来了还想再来的亲和力。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空间,本来就有成为信物的条件,让当事人在其中添加更多的故事,才能在当事人的内心产生信物空间的来源。
06
培育信物空间:让空间积累具有亲和力的故事
无论是历史文化遗产空间还是日常生活空间,最大限度地解除准入限制、避免只有单一人群亲和力、吸引共享行为以触发当事人的各种故事,不仅有利于空间提高利用效益,也有助于空间产生信物效应。城市化的进程虽然把人们能见到的空间扩大了无数倍,但乡愁的诉求并未泯灭。与住在乡村的人群相比,都市人虽然经历着更多的搬家、换工作、见陌生人等环境和空间变化,但也对都市中的老地方、老朋友、百年老店情有独钟。都市乡愁的存在,也表明了故事积累的必要性和空间承载故事的关联性。让城市中的空间产生信物作用,能够促进市民对所在城市的热爱,也是城市进入存量发展之时,存量空间保值增值的可选方式。
南京市的梧桐树、广州市的大榕树、杭州市的K155路公交车等之所以引发市民关注,是因为这些空间要素不仅涉及了城市绿化和城市交通的功能,更是牵连着市民对其投入了信物的情感。市民在城市的一种熟悉空间中日积月累地产生行为和故事,使这一空间成为其历史存在的实证。因此,如同信物具有多样性,信物空间不一定必须是标志性建筑、名人故居、或者人气爆棚的商业中心。信物空间富有以旧胜新的能耐,以能否激起当事人触景生情而确立信用。如果一位市民对其熟悉的空间,能像博物馆的讲解员那样,对藏品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那么这个熟悉的空间就能成为这位市民心中的藏品。如果全体市民都有心中的信物空间,那么在存量空间中实现人民的城市就有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07
倡导物而有信的信物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效果图上的人物,多半呈现出闲情逸致和心满意足的神情。空间可以按照规划师理解的理想变成实际的客观存在,但此空间中实际存在人物的神情和心情,并不会像规划效果图那样如此恒定。规划效果图上展现的空间,力求保证使用行为的功能性和合理性,但难以确保该空间具有流连忘返的效力。漂亮的空间会出现猎奇的打卡行为,日后也许又会门可罗雀;平淡的空间尽管设施简陋,却仍有远方的客人慕名而来。规划一个空间或者命名一个空间能够一蹴而就,而将规划的言而有信变成空间的物而有信,则需要空间中人物的信任投射。
让空间变成老地方、让陌生人变成老朋友、使人气与空间产生依恋、减少只看一眼就可以扭头就走的空间属性,才能体现信物空间规划中以人为本的特征。只有功能性而缺少亲和力的空间易被取代,只有完成度而没有其中行为的时间积累,空间的故事性必然苍白。存量空间中培育信物空间,不仅能够使空间中各类建筑材料释放出生命的气息,也能让空间范围内的土地、草木、空气和光线,成为空间故事的情节。因此,城市规划在规定用地性质和引导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也需要预判和评估空间产生的精神影响后果。信物空间的成长,需要对自发行为予以宽容以增强亲和力,对复合行为予以包容以聚集人气,对平凡行为予以欣赏以延续故事性,对长期形成的稳定行为予以尊重以守护空间的信物作用。
如果身边没有信物,空虚就会时常飘来,充实便无处寄放。城市的信物空间规划,使存量空间不仅发挥使用功能的作用,也能培育都市乡愁赖以寄托的场所感与归属感。如果每一位市民履历中的重要事件,能在城市中对应了一处值得怀念的空间,爱护这一空间的心愿就会形成长期而稳定的自觉。
参考文献(上滑查看全部)
[1] 虎符(古代用于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兵符)_百度百科 (baidu.com). [EB/OL]. [2025-04-1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9%8E%E7%AC%A6/5191?fr=ge_ala
Tiger Talisman (An Ancient Military Symbol Used To Convey Commands And Mobilize Troops) _ Baidu Baike (Baidu. Com) [自行翻译][EB/OL]. [2025-04-1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9%8E%E7%AC%A6/5191?fr=ge_al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特约稿件 | 华晨:规划相关行为的C'est la vie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特约稿件 | 华晨:传感器效应下获得感的规划响应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特约稿件 | 华晨:生命周期与规划种群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