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更喜欢跟爸爸在一起时,妈妈只需要做好两点。

在家庭生活中,有时我们会发现孩子更倾向于与父亲相处,而对母亲表现出疏远或冷淡。许多妈妈发现,孩子突然更愿意黏着爸爸——爸爸陪玩时孩子笑声不断,爸爸允许吃零食、玩游戏,而妈妈却总在提醒“该睡觉了”“别吃太多糖”。这种对比让妈妈既困惑又失落,甚至感到嫉妒:“难道我的付出比不上爸爸的纵容?”

这种现象可能会让妈妈感到困惑甚至嫉妒。然而,这并不是妈妈的错,而是源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结以及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可以帮助妈妈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并找到应对的方法,从而改善家庭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为什么更喜欢跟爸爸在一起?

孩子的偏好往往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他们能满足的需求有关。心理学中提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兴奋型客体的联结”,另一种是“安全型客体的联结”。爸爸所扮演的角色,是能够满足孩子力比多需求的兴奋型客体。



爸爸通常以一种更放松、更富有趣味性的方式与孩子互动。比如,爸爸可能会陪孩子玩游戏、带孩子去游乐场、给孩子买喜欢的玩具。这种互动方式让孩子感到兴奋、快乐,甚至有些“上瘾”。心理学中提到,这种关系被称为“与兴奋型客体的联结”。对于孩子来说,爸爸的存在意味着新鲜感和刺激感,他们可能会因为这种关系而对爸爸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

妈妈所扮演的角色,是满足孩子安全感的客体。相比之下,妈妈的角色更倾向于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妈妈可能会更注重孩子的规则意识、情绪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的照顾。这种角色虽然重要,但可能不如爸爸的互动方式那么“令人兴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