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文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76周年之际,央视国防军事频道重磅推出专题片《加速向深蓝》,以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为主角,展现了中国海军迈向深蓝的壮阔征程。

然而,这部纪录片中最吸睛的并非舰队的威武雄姿,而是那些被厚厚“马赛克”遮盖的画面——歼-15舰载机的机首被模糊,甲板上某些战机甚至直接被打码到“查无此机”!这些“遮遮掩掩”的镜头,不仅让网友直呼“这是我能看的吗”,更点燃了全球军事迷的想象:这些像素迷雾背后,到底藏着中国海军怎样的“秘密武器”?


“马赛克”引猜想:新战机还是新技术?

《加速向深蓝》中的打码操作堪称“艺术级”,歼-15的机首被精准模糊,部分甲板上的战机直接“隐身”,连轮廓都看不清。这种“欲盖弥彰”的手法,简直就是在向全世界喊话:“我们有大招,但先不给你看!”回想过去,中国海军从不乏这种“低调秀肌肉”的操作。2022年双航母编队演练,歼-15T弹射型舰载机冷不丁亮相,惊掉一众观察家的下巴;2023年珠海航展,歼-15D电子战机横空出世,直接宣告中国舰载机进入“多元化时代”。如今,这些“马赛克”画面,八成是在为更重磅的装备预热——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隐身舰载机验证机?还是舰载无人机系统的雏形?答案未揭晓,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黑科技”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狂飙!


更耐人寻味的是,“山东”舰服役仅五年,舰载机已从单一的歼-15进化到歼-15T(四代半战斗机)和歼-15D(电子战机)的“多机种矩阵”。这速度,堪称全球海军界的“中国速度”!纪录片中的打码,摆明了是在暗示:歼-35隐身舰载机甚至六代机的影子,可能已经悄然出现在“山东”舰的甲板上。网友们忍不住调侃:“这马赛克,遮的是战机,还是中国海军的野心?”

歼-15:从“航母守门员”到“战场多面手”

作为“山东”舰的“当家花旦”,歼-15在纪录片中大秀肌肉,挂载YJ-83K反舰导弹的画面让人血脉偾张。这款射程约280公里的亚音速导弹,搭配歼-15高达850公里的作战半径,让“山东”舰的火力触角轻松延伸至1000公里开外。

然而,冷静分析,YJ-83K的威力在现代海战中略显“鸡肋”。假设“山东”舰全甲板出击,14架歼-15中4-6架得负责护航,剩下10架最多携带40枚YJ-83K。面对美军“伯克”级驱逐舰的900枚防空导弹和F/A-18E/F中队的联合拦截,这波攻势恐怕会被轻松化解,突防成功率低到让人心疼。

但别急,中国海军可不是“莽夫”!歼-15的真正价值,在于从“火力投射”向“体系赋能”的华丽转身。升级后的歼-15T雷达探测距离飙升至400公里,歼-15D的KG-800电子战吊舱能在300公里外“电磁封喉”,二者联手,轻松织就一张纵深600公里的“态势感知网”。这张网,与天基卫星、水下声呐无缝对接,堪称“战场物联网”的教科书案例!实战中,8架歼-15组成的防空巡逻编队,在歼-15D的电磁迷雾掩护下,既能为航母撑起“防空伞”,又能化身“海上哨兵”,一旦锁定敌舰,055型驱逐舰的YJ-21高超音速导弹就会以6马赫的速度送上“快递”。这波“察打分离”的操作,简直把美军“分布式杀伤”理念玩出了新高度!

至于YJ-83K?它也有自己的“舒适圈”。对付濒海战斗舰、无人艇群,甚至暴露的潜艇,2-4架歼-15带着战术导弹“点射”一把,既经济又高效,堪称“牛刀杀鸡”的典范!


超低空突防的“狼群”:美军看了都冒冷汗

片中曝光的歼-15超低空突防画面,战机贴着海面,以15-30米的高度狂飙,雷达盲区被撕开70%以上的口子,敌方防空系统直接“懵圈”。这招“凌波微步”,不仅秀出了中国飞行员的硬核操作,更暴露了中国海军对海战规律的深刻洞察。更夸张的是,歼-15还玩起了多机编队突防的“狼群战术”,从四面八方同时杀到,敌方防空节奏瞬间被打成“筛子”。

配合YJ-83K的“饱和打击”,歼-15的威胁指数直接拉满。12架歼-15T组成三波攻击,可投射36枚导弹,再加上编队其他平台的火力,总计能甩出60枚导弹的“弹雨”。美军航母战斗群纵有900枚防空导弹,80%的拦截率也挡不住12枚导弹突破,而YJ-83K的半穿甲战斗部,一枚就能让驱逐舰“趴窝”,三枚直接送航母“回家”。更别提,“山东”舰的打击圈已覆盖美军关岛基地,这让五角大楼的“第一岛链”防线瑟瑟发抖!


中美舰载机的“贴脸对决”:歼-15完胜“超级大黄蜂”

视频中,歼-15与美军F/A-18E/F“超级大黄蜂”近距离同框的画面,堪称年度“爽剧”!2025年4月,南海海域,歼-15带着副油箱,刚巡航完就“秒锁”F/A-18,仪表盘红光闪烁,吓得对方急转逃逸。这波操作,硬核到不行!歼-15的KLJ-7A雷达能在180公里外锁定目标,完爆F/A-18的AN/APG-79;29吨双发推力让歼-15在狗斗中如“高空舞者”,而F/A-18的22吨单发推力只能“望尘莫及”。更别提歼-15的电子干扰吊舱,直接让F/A-18的雷达“失明”,这仗还怎么打?

反观“超级大黄蜂”,虽有美军成熟的甲板调度和NIFC-CA系统的加持,但单机性能已显“老态龙钟”。其AIM-120D导弹射程仅180公里,远逊于歼-15的霹雳-15(超200公里)。更尴尬的是,美军早年退役F-14“雄猫”,让F/A-18和F-35C硬扛舰队防空,简直是“力不从心”。未来,歼-15B和歼-35的入列,怕是要让美军航母的防空压力“爆表”!


从“山东”舰到“福建”舰:中国海军的体系突围

“山东”舰的滑跃甲板虽限制了歼-15的载弹量(4-6吨),但硬是靠优化调度把单日出动架次怼到40架,战斗力直追美军“尼米兹”级。反观美军“福特”级,电磁弹射系统频频“掉链子”,出动效率反被“山东”舰甩开几条街。未来,003型“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将让歼-15B载弹量暴增30%,搭配歼-35隐身舰载机,组成“隐身+火力”的黄金组合,直接锁定“代差碾压”!

更硬核的是,中国海军正在从“单舰为王”转向“体系制胜”。歼-15D的电子战系统比美军EA-18G强30%,空警-600预警机的雷达孔径甩E-2D一条街,配合数据链和卫星,轻松实现西太平洋的全域监控。当电磁弹射、隐身战机、无人机集群三件套齐活,所谓“40枚亚音速导弹突防”的老命题,直接被扔进历史垃圾桶!055型驱逐舰的YJ-21导弹,射程超1000公里,6马赫速度,配合舰载机引导,1500公里外就能让敌方航母“有来无回”。这波“区域拒止”能力,彻底改写了西太平洋的游戏规则!

“马赛克”背后的战略底气:中国海军的全球宣言

“山东”舰五年的航迹,就是一部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史。那些被“马赛克”遮盖的画面,藏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海洋强国的战略底气。公开短板、遮掩关键,表面低调,实则是在对手的决策链里埋下“心理雷”。从歼-15T到歼-15D,再到呼之欲出的歼-35,中国海军的每一步亮相,都是在为下一次“王炸”蓄力。

当歼-15以贴海飞行的姿态划破太平洋天际,五角大楼的“最坏打算”早已不是空穴来风。美军F/A-XX项目还在“PPT阶段”,而中国六代机已悄然试飞。未来,当“马赛克”褪去,世人看到的,将不仅是新型舰载机,更是中国海军对全球海战规则的重新定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