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国科技行业两大巨头同步释放人才吸纳信号:腾讯宣布启动"史上规模最大的校招实习计划",3年内将新增2.8万个实习岗位;华为则披露2025年应届生招聘规模预计突破1万人,较上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这场堪称"史诗级"的人才争夺战背后,是头部企业对技术人才的空前渴求,更透露出科技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信号。



作为互联网行业龙头,腾讯此次校招实习计划呈现显著的技术倾斜特征。根据招聘方案,2025年将率先推出1万名校招实习生岗位,涵盖技术、产品、设计等五大类70余种岗位。其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游戏引擎开发等前沿技术岗位成为扩招主力,岗位占比突破60%,涉及大模型研发、算法优化、数字内容生产等当下热门技术领域。这意味着超过6000个实习岗位直接面向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为高校技术人才提供从实习到就业的"直通车道"。

腾讯此次不仅在数量上突破,更强调"加大转化录用",虽然具体转正比例尚未公布,但结合其11万员工规模与人均102万元的年用工成本,不难看出对优质技术人才志在必得的决心。从2004年上市时的1108人,到如今超11万的庞大团队,腾讯20年间在雇员方面的投入已超7156亿元,足见其对人才战略的持续重视。

相比腾讯的实习储备策略,华为的应届生招聘计划更显直接有力。2025年拟招聘1万余名应届毕业生,这一数字较202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在科技行业普遍控制人力成本的背景下尤为亮眼。招聘岗位集中在AI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硬件技术工程师等60余个技术细分领域,其中芯片设计、鸿蒙系统开发、智能终端硬件等岗位成为招聘重点。

华为同步推出的"未来精英培养计划"显示,公司计划全年投入专项资源培养5000余名高校人才,通过"产学研融合"模式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体系。这与华为近年来强化自主技术研发的战略高度契合——截至2024年底,这家拥有20.8万名员工的科技巨头,年内雇员支出达到1678亿元,自2010年以来累计雇员支出已超过1.5万亿元,人均年薪酬福利水平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此次招聘计划中,两家企业对技术类岗位的集中投入,折射出科技行业对AI、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人才的白热化竞争。腾讯开放的70余种岗位中,技术类占比达62%,华为60余类岗位里技术岗占比更超70%,均创下近年校招技术岗位比例新高。这种结构性倾斜与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前沿技术研发的人才需求直接相关。

从用工规模看,华为以20.8万员工总数保持行业领先,腾讯11万雇员规模紧随其后,但两家企业的人才投入力度均堪称"壕气":腾讯2024年人均用工成本达102万元,华为同期人均支出约80.7万元(以20.8万人计算),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员工数量在2022-2023年经历短暂调整后,2024年恢复增长态势,华为则持续保持稳定扩张,近五年员工规模年均增幅达5%。

在全球科技产业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腾讯华为的集中扩招被视为行业回暖的积极信号。分析指出,两家企业此次招聘策略既着眼于短期人才储备,更在于布局长期技术竞争力——腾讯的大模型、游戏引擎,华为的芯片研发、智能终端,均需要持续的人才供给支撑。对于2025届应届生及在校大学生而言,技术类岗位的集中释放无疑是难得的就业机遇,尤其是具备AI算法、云计算、硬件开发等技能的学生,有望获得头部企业的优先录用机会。

随着两大巨头率先启动招聘旺季,预计互联网、科技行业将迎来新一轮人才争夺热潮。职场专家建议,求职者应聚焦企业核心业务对应的技术领域,提前储备相关技能,以匹配头部企业的招聘需求。这场始于春末的"技术人才争夺战",或将重塑未来科技行业的人才格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