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据法新社14日报道,菲律宾西部水域在谷歌地图的名称被发现标记为“西菲律宾海”。报道称,对于这片水域,菲律宾政府倾向“西菲律宾海”这个称呼,而非广为人知的南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5日就有关问询表示,长期以来,南海一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通用地名,为世界各国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广泛接受。法新社称,2012年4月,在中菲因黄岩岛问题关系紧张之际,时任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发布行政令,要求重新命名该海域。

记者提问:近日谷歌地图将菲律宾群岛西部部分海域标注为“西菲律宾海”而非“南海”。请问对此有何评论?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表示,长期以来,南中国海作为国际通用的地理实体名称,早已为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接纳,也体现在国际海事组织等专业机构法律文件中。谷歌地图更改相关地图标注不符合国际惯例,不利于国际地名标准化努力,更不可能影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中方已就此向有关方面提出严正交涉,敦促其尊重国际惯例,采取措施纠正错误。


美军(资料图)

这次谷歌在地图上单方面改动名字,是失误还是政治站队?对于这次改动,谷歌官方的解释是这样的:“西菲律宾海”标签并不是新生成的,只是显示的方式进行了改动。但其造成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却带着很浓厚的政治意味。

地图上的名字被更改,影响的不仅仅是视觉观感,更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南海的历史和现实,不是谁在地图上改个名字就能轻易抹杀的。


南海(资料图)

美军在南海屡次挑衅却难撼中国防线,转而通过“话语权争夺”弱化中国主权声索。怂恿菲律宾“打头阵”:鼓动菲方以“改名”制造国际舆论假象,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为后续干预铺路。作为全球用户量最大的地图服务商,谷歌此番更名绝非“技术失误”。分析30万条推文发现,“西菲律宾海”标签与美西方智库、媒体联动推广高度关联,实为系统性认知操控的一部分。联合国文件明确使用“南海”: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重要文件均以“南海”为标准名称,菲方所谓“西菲律宾海”毫无国际法基础。

谷歌可能忘了,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不足3%。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的15亿用户看到的永远是"南中国海"。这种数字世界的割裂,恰似当代文明的隐喻:西方科技霸权可以暂时扭曲部分认知,但撼动不了五千年文明沉淀的战略定力。当"蛟龙号"科考船在南海海沟插上五星红旗,当文昌发射的卫星拍下岛礁实景——这些才是新时代的主权宣示。地图标注可以篡改,但改不了的是海底光缆里传输的中国5G信号,是往来商船上的中文货单,是渔民手机里的北斗导航坐标。


马科斯(资料图)

说到底,南海问题不仅仅关乎地名,而是一场大国博弈的缩影。美国的算盘显然是,希望借助菲律宾这样一个地区盟友,在南海问题上给中国制造麻烦。而且,这也反应了另外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科技公司,正在被政治化的趋势。中菲主权争议、美国的战略干预、国际法与国际共识的冲突,以及菲律宾国内政治因素共同构成了这一事件的复杂背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