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江西航空在南昌举办“航空运输大众化发展论坛”,围绕“航空运输大众化”核心议题,探讨大众化发展具体实践、商业模式及政策路径。论坛上,江西航空分享了近两年来从“精品航司”到“大众化航司”的转型历程及阶段性成效。

在江西航空看来,“大众化航司”既不等同于“低成本航司”,也不是“全服务航司”,而是提供高性价比、高适配性的航空服务,惠及更广大出行旅客,兼具经济性、可靠性和适配性的航司。经过近两年的转型实践,江西航空交出了一份由“连续亏损”到“持续盈利”的阶段性答卷。

2025年4月,当记者乘坐“江西风景独好”号主题飞机来到南昌,从登机那一刻起就已经能感受到这片红土地的独特魅力:客舱乘务员身着“蓝映著月、鹤舞九天”主题制服,热情洋溢。舷窗旁边装饰着描写江西风光的诗词名句,每一块头巾都经过精心设计。从机身外观到客舱内部装饰,每一个细节都巧妙地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江西元素。

融合了青花瓷、仙鹤、玉璧、飞机发动机等元素的“鹤舞青花”,寄托了江西航空实现腾飞的美好愿景。江西航空的企业使命是“服务大众畅行天下”。2015年,秉持着服务革命老区的使命担当,江西航空正式成立。2023年,随着全国经济复苏企稳,江西航空开始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充分把握民航“大众化”“差异化”发展趋势,走上“大众化”转型的探索之路。

从2016年首飞时年旅客量只有30多万,到2024年年旅客运输量上升到305万,十年间,江西航空收获了一项又一项亮眼的成绩单——年旅客量十倍增长,准点率稳居全国前三,在华东地区率先运营国产民机C909,积极应对不利市场环境实现扭亏为盈……十年来,江西航空书写了一段勇争先的奋斗史。

洞察机遇 探索中闯出新路

2014年1月23日,一则江西省宣布加快组建地方航空公司的消息传来,深耕江西多年的厦航南昌分公司敏锐地觉察到江西民航将迎来大发展,不能错过此次良机。经过积极磋商,同年8月13日,厦航与江西省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商定合作组建江西航空有限公司,开启了江西航空筹建及发展的新征程。2015年3月17日,民航局批准同意江西航空筹建,同年4月18日,江西航空正式注册成立。


2014年8月13日,厦航与江西省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

2015年9月,当时还在厦门航空任职的邓欣接到通知,要调到南昌参与江西航空的筹建工作。邓欣是南昌人,接到通知后,他感到十分振奋——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为家乡的航空业发展尽一份力了。“那个时候热火朝天,大家只想着一起同心协力把公司给筹建出来。” 2016年1月29日,江西航空正式载客运营。

就这样,一群像邓欣那样的“老员工”,凭借着一身闯劲,见证了江西航空从无到有的跨越,陆续实现了发展史上的多个“首次”:2015年12月14日,首架飞机落户南昌昌北国际机场;2016年1月29日,载客首航南昌—西安—乌鲁木齐;2018年夏秋航季,在郑州设立首个异地过夜基地;2020年1月19日接收首架C909飞机;2023年2月2日开通首条地区航线南昌—香港,旅客运输量突破一千万人次;2024年4月16日,开通首条国际航线直飞韩国济州,发布空乘新制服……


2015年12月14日,江西航空首架飞机进驻南昌昌北国际机场


江西航空首航南昌—西安—乌鲁木齐


江西航空南昌—香港航线首航暨旅客运输量突破1000万人次

然而,规模逐步扩大的江西航空,腾飞之路并不平坦。2018至2022年间,民航市场风云变幻,在实现一系列重大发展历程的同时,亏损压力如影随形。顺应市场,再闯新路,战略转型势在必行。

2023年8月,江西航空召开战略转型动员部署会,“二次创业”的号角就此吹响。公司制定“一一二三三”总体转型思路,成立战略转型领导小组,下设“安全运营、收益提升、成本降低、文化重塑”四个专班,按照“论证一项、成熟一项、实施一项”的原则,推进转型各阶段工作落实。公司还建立“工作推进、项目驱动、风险防范、揭榜挂帅、考核、激励、容错”七大配套机制,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战略转型保驾护航。

江西航空维修副总经理吴兴旺说:“江西航空的转型,让大家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也更认清了我们自己。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江西航空该走什么路,而且我们已经在按照这个路子往前走。”

转型突破 持续发展的密码

江西航空十周年关键词当属“转型”,而转型的关键在于降本增效。“企业的转型是一项很重大的工程,也要经历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江西航空营销副总经理徐伟荣介绍,江西航空通过聚焦“两高两低三提升”三大举措,让转型之风吹遍公司运营的每个角落。

“两高”是指高客座率跟高利用率,这也是顺应国内大众化旅游蓬勃发展的需求。“江西航空的机票产品根据市场的需求做了一定的调整,同时为了配合江西省‘引客入赣’相关工作,我们出台了更符合大众出行需求的销售产品。”江西航空市场销售部总经理丁春令介绍,在销售策略调整以后,江西航空的客座率水平有了明显提升。“2024年的平均客座率已经达到92%到93%,在整个民航还是比较靠前的。”

“两低”降的是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江西航空规划财务部副总经理戴家栋介绍,具体到日常工作中,是监控和优化每一个航班的油耗水平,是将人机比降至60出头,是不断优化用工模式……“我们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降低江西航空的运营成本、管理成本,提高飞行效率,这样也能够产生一定的利润,把这一份利润让渡给旅客,让他们享受更好的服务和更优惠的价格。”


江西航空正式运营南昌—北京大兴往返航线

此外,通过“提升品质、提升效率、提升辅营”,江西航空将“持续安全,持续盈利,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一以贯之,将战略转型之路走深走实。

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民航安全警示教育暨民航局4月份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增强责任意识,系统防范风险,确保飞行安全。江西航空运行副总经理何骞告诉记者,“在推出一系列降本增效新举措的同时,江西航空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是持续增加的。”特别是在国产民机的运营方面,作为华东地区首家运营国产民机的航司,江西航空是勇敢探路的先行者。在鲜少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江西航空成立C909工作坊,开展项目攻关,攻克技术难题……C909机队安全平稳运行五年以来,旅客运输量突破100万。


江西航空机队

无论走到第几个十年,在确保双机队安全平稳运行方面,江西航空始终信心满满。

企业精神 转型突破的源动力

江西航空转型沉下去的是市场,提上来的是人心。走在江西航空南昌基地,员工之间交流密切,上下级之间自然随和。在这个一千多人的大家庭里,充满了朝气和凝聚力。

一位刚入职一年半的人力资源部员工告诉记者,江西航空对员工的关怀覆盖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常规的节假日慰问,公司还会定期慰问困难职工,看望生病住院的员工等等。此外,公司还不定期举办职工免费义诊、心理疏导等活动。他感受到,公司时刻践行着核心价值观——坚毅、务实、创新、奋进。“依靠群众取得胜利,我本身是做人力工作的,也负责薪酬福利方面的工作,从自身的工作成长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公司对于人才和员工的关怀。”


江西航空南昌基地(本文图片均由江西航空提供)

聊起十周年感受,江西航空员工们向记者表达的热词是“认同”“自豪”和“感恩”。在厦航优良基因的传承下,江西航空员工不仅有“手册员工”的执行力,更具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为企业输送着转型突破的源动力。“我们在学习厦航总部做法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们的发展思路,制定我们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办法。”

一条具有江西航空特色的发展新路逐渐铺就。2023至2024年,江西航空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一年多的转型探路初见成效,一千多名江西航空员工干劲满怀。

未来展望 走向大众的新征程

当记者走进江西航空办公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行醒目的企业愿景:独具特色、安全便捷、顾客钟爱的大众化航空公司。这代表了这家年轻航司明确而坚定的发展方向。

站在成立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江西航空的勇争先之路道阻且长。

2024年,全民航旅客运输量为7.3亿人次,同比增长17.9%,较2019年增长10.6%,徐伟荣认为,从中可以看出全民航旅客量呈现较好的上升态势,市场潜力巨大。

“但是在这背后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少。首先是市场竞争加剧,从这几年的经营的数字来看,整个民航旅客量是增长了,但是整体经营情况常有‘旺丁不旺财’的现象。第二是高成本的压力。第三是旅客差异化需求的增加。江西航空作为年轻的航空公司,要在这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要去直面这些挑战。”

从2015年到2025年,江西航空走过筹建、探索和转型之路,经营形势逐渐平稳,实现了“站起来”,迈向“站得稳”的目标。戴家栋透露,江西航空希望在第二个十年实现“富起来”目标,这意味着要保持稳定的盈利,每年增加2到3架飞机,实现江西航空机队规模的翻番,从目前的18架飞机发展到40架左右。

“长远规划阶段,是从2036年到2049年,这个阶段我们要实现强起来的目标。2040年我们有一个小目标是实现机队规模达到50架,迈入中型航空公司之列,同时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运营模式方面也日益成熟,能够为整个江西省甚至全国民航做出更大的贡献。”

迎着转型的劲风,江西航空将秉持初心、奋勇启航,飞向更具特色的大众化发展之路,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为民航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江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中国民航报 记者陈虹莹)

编辑|张 彤

校对|张 薇

审核|韩 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