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在英雄联盟第二赛段NIP对阵IG的比赛结束后,深圳NIP电子竞技俱乐部与深圳NIP主场联合发布了一则公告。
公告中指出,近期有个别“极端粉丝”“狂热粉丝”在选手上下班互动环节及网络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过激行为和威胁性言论。对此,俱乐部发出公开倡导,呼吁每一位来到现场的粉丝理性应援,避免过度肢体接触、围堵或其他可能危及选手人身安全的行为。
公告同时强调,如若此类恶性事件再次发生(如肢体过度接触、语言攻击、伤害选手等),为确保选手的安全,俱乐部将不得不取消今后的上下班环节及相关的主题日、粉丝见面会等互动安排。
为什么NIP发布了这则公告?这大概要从11天前Doinb选手在NIP主场出口处的一次事件开始说起。
4月6日晚,深圳NIP主场刚刚结束了英雄联盟第二赛段JDG对阵NIP的比赛。观众们聚集在场馆出口,等待双方队员“下班”离场。
由于选手出现时间不确定,观众们或与身边人聊天,或通过手机与朋友交流打发时间。每当有人影出现在门口,原本低头玩手机的观众便会抬头观察是否是自己喜爱的选手。如果是,就会迅速举起手机准备拍照,如果不是,就将应援物品重新放回包中,继续等待。
然而,常规的等待行为中也出现了例外。当天,一位男性观众在Doinb为粉丝签名时,突然亲吻其脸部。Doinb在当晚的直播中提及此事,称“吓死我了,差点报警”。
并且类似的安全事件并非个例。4月13日,深圳NIP对阵西安WE的比赛前,一位因个人恩怨对Doinb心生怨恨的观众,在微博上发布了自己与朋友的微信聊天截图,其中提到“我怕我掐死猴子,或者一刀捅死他”。
因此,4月16日晚,深圳NIP对阵IG的比赛结束后,深圳NIP电子竞技俱乐部与深圳NIP主场联合发布了这则公告。
然而,公告发布后,评论区迅速被大量粉丝留言所淹没,他们对俱乐部的决定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认为此举惩罚了守规矩的粉丝,却未能有效解决根本问题。
一位粉丝说道:“保护好自己的选手都做不到,自家选手遭受人身安全威胁熟视无睹。Doinb愿意与粉丝互动,是因为你们主场票卖得最贵,粉丝大老远花那么多钱跑过来不容易。这不是你们不做好安保和防护措施的理由。搞了半天,写个公告一刀切,我真服了。”
另一位粉丝质疑道:“凭什么因为不是我主队粉丝的发言和行为,取消我们真正NIP粉丝该有的上下班和粉丝会福利?怎么不反省一下你们是不是没有做好该做好的工作,才导致这样的事情出现?”
诸如此类的评论充斥着评论区,反映出粉丝们对俱乐部处理方式的不满。
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粉丝与选手的互动已被视为观赛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让俱乐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取消互动环节可能引发粉丝的不满,而继续保留则难以完全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事实上,在其他领域中,类似的现象并非毫无先例。
在戏剧行业中,存在一种被称为“SD”的传统。SD是“Stage Door”的缩写,直译为“舞台后门”或“剧场后门”,但更准确地说,它指的是剧场供演职人员进出的专用通道。现在剧迷们所说的SD,主要是指演出结束后,观众自发聚集在剧院出入口,与演员互动、交流观剧体验、索要签名合影,甚至赠送小礼物的现象。这与当下电竞观众在场馆出口等候选手“下班”的做法颇为相似。
而这种现象最早可见于1873年,当时伦敦的海马市场皇家剧院首次正式推出日场演出。在此之前,自19世纪初起,西方现代剧院都是以晚间演出为主,且观众群体主要是贵族和上流社会成员,剧院更像是一个社交场所而非大众娱乐场所。
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大量女性涌入工厂就业,在城市中的比例迅速提升。这一变化催生了新的文化需求。对于独自生活在城市、白天工作之余希望寻求精神放松的女性而言,设置在白天、价格低廉的日场演出,成为一个安全、经济、便利的选择。
与过去以社交为目的的上流观众不同,这些看日场的女孩是真正的消费者。她们走进剧场,是为了娱乐与放松,也是为了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寻找慰藉。正因如此,她们更倾向于与演员建立联系。
演出结束后,许多人都会自发前往剧场后门排队,只为获得一张签名、一句问候,甚至亲手送上一束鲜花或一封信。而这一行为逐渐演变为固定的剧场SD文化,并延续至今。
然而,尽管SD文化从19世纪被保留至今,期间对其的质疑从未间断。部分观点认为,SD行为存在病态化的倾向,观众对演员的追随和围堵可能超出正常的互动边界。也有人担忧,这种文化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戏剧“下沉”,从以艺术为核心的表达逐渐转向对演员个人的过度关注。
不过,更多的争议集中在安全问题上。SD最初是观众自发的行为,但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一些负面事件也开始浮现。因此,不少剧院和演员的粉丝团体都开始尝试对SD行为进行适度管理与引导。
以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的一些剧院为例,他们在舞台门外设置了物理隔离设施,以引导观众排队并与演员保持安全距离。而在日本宝冢歌剧团,粉丝在剧院外等待演员上下班的行为被称为“出待ち”。为避免混乱,宝冢剧院专门划定了等待区域,要求粉丝在指定区域内有序排队。
此外,演员的粉丝俱乐部也会协助维持现场秩序,确保互动的文明与安全。以一些韩国演员的后援会为例,他们会在戏剧开票时就发布专门的“下班路注意事项”,强调粉丝应遵守秩序、保持距离、以礼相待。同时,对于SD拍摄内容也会提出具体提醒,比如不得妨碍演员行动或影响他人观演,以及建议不要将照片或视频上传至公开平台等。
而在中国观众自发撰写的SD指南中,也几乎都会在开头写明诸多注意事项,比如并非每位演员每场演出后都愿意参与SD,有时因为个人意愿或行程紧张无法停留,大家要理解并尊重演员安排,同时也要遵守剧院及工作人员的引导,自觉维护良好秩序。
这种多方的努力让SD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在尊重演员意愿与观众安全的基础上,延续了这份特殊的文化传统。
相比之下,电竞行业在选手与粉丝互动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机制,但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借鉴戏剧领域的SD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改良。
比如考虑到电竞赛事频率高、选手年轻化的特点,俱乐部可以开发官方小程序,允许粉丝提前预约“上下班”互动环节。通过预约系统,俱乐部能够有效控制现场人数,合理安排互动时间,确保互动过程的有序进行。此外,小程序还可以提供互动规则、注意事项等信息,增强粉丝的参与感和规范意识。
其次鉴于电竞粉丝社群的高度黏性和互动需求,俱乐部可以建立专属的信用体系。通过记录粉丝的互动行为、参与活动的频率和遵守规则的情况,为粉丝设立信用积分。高信用积分的粉丝可以获得更多的互动机会,如优先参与见面会、获取签名等福利。不仅激励粉丝遵守规则,还能增强粉丝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此外,考虑到部分粉丝无法到现场参与互动,俱乐部可以开放线上留言通道,收集粉丝对选手的祝福和建议。选手可以在直播或社交媒体上回应部分留言,增强与粉丝的互动。同时,可以定期整理粉丝留言,作为改进互动策略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参考。
通过以上措施,俱乐部可以在保障选手安全的同时,满足粉丝的互动需求。
虽然选手并不像演员那样依赖观众的票房支持,也没有义务必须在比赛结束后与观众互动,但当越来越多粉丝表达希望保留“下班”环节的诉求时,或许也可以借鉴一下戏剧领域的经验,在自发性与制度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从而在俱乐部与粉丝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可持续的互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