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播种,全家老小得忙活好几天,今年有了播籽覆土一体机可帮了大忙,省时省力,播得又快又好。”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富川管理区的种植户王宝站在育秧大棚里,望着匀速前行的智能农机,脸上写满轻松。

  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富川管理区技术员陈衍昭介绍,这台播籽覆土一体机搭载了智能播种系统,能根据预设参数精准控制播种量和间距,确保芽种分布均匀,覆土装备则能根据土壤条件自动调节覆土厚度,为芽种生长创造最佳环境。王宝笑着说,现在这些智慧农机越来越先进,种地越来越轻松。

  近年来,黑龙江积极推动农业智慧化发展,智能农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纷纷“下田”。广袤的黑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模式,转而与屏幕、传感器、智能算法打交道。


  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富川管理区水稻育秧大棚基地内,播籽覆土一体机正在作业。(受访者供图)

  走进北大荒集团共青农场有限公司河北庄管理区的水稻育秧大棚,水稻幼苗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在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的屏幕前,叶片数量、生长状态、环境参数一目了然。刘善军是当地有名的“老把式”,他告诉记者,过去育秧全凭经验,现在这套设备能自动拍摄、分析秧苗,精准统计叶片数量、评估生长状态,数据实时上传到管理平台。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说:“系统还能智能识别关键生长期,帮我们科学确定最佳移栽时间,省心又高效。”

  共青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工作人员张庆介绍,目前河北庄管理区100个育秧大棚都接入了这套系统,下一步计划将智能决策功能推广到更多农业生产环节。

  在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浸种催芽车间,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打开手机,浸种箱里水温、机械运转状态等参数一目了然。“浸种催芽是育秧的关键,过去靠人盯温度计,现在传感器比人反应快。”袁胜海说,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就会报警,再也不用总在催芽车间守着了。

  袁胜海说:“合作社近几年推广的新型催芽技术,通过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和氧含量,将传统7到9天的出芽周期缩短至48小时。不仅效率高,而且芽齐芽壮,育秧时不易发生病害。”(记者黄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