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国参谋长联合委员会和欧盟海军力量“索科斯”行动小组披露的信息,法国海军一艘FREMM多任务护卫舰近期在红海执行护航任务时,使用76mm主炮近距离击落一架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无人机。

此次行动未透露具体日期和舰艇名称,但结合法国海军在红海的部署情况,推测可能由“阿尔萨斯”号(D656)或“朗格多克”号(D653)执行——这两艘护卫舰是法国目前在红海的主要力量。



事件背景与战术细节

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以来,胡塞武装以“支持巴勒斯坦”为由,对红海水域的商船和军舰发动超过45次导弹及无人机袭击,导致全球12%的集装箱运输和30%的石油贸易被迫绕道,运输成本飙升。法国作为欧盟“索科斯”行动的核心成员国,其护卫舰主要承担护航任务,同时与美国主导的“繁荣卫士”联盟协同作战。

此次交火中,法国护卫舰使用76mm主炮直接命中目标,而非更常见的“紫菀”防空导弹(如2024年5月“洛林”号护卫舰的拦截方式)。这种选择可能基于以下考量:

成本效益: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多为改装民用型号,单价仅数千美元,使用价值数十万美元的导弹拦截显然不划算。

战术灵活性:主炮可在近距离快速应对多波次攻击,避免防空系统因饱和攻击而失效。

威慑展示:公开主炮拦截画面,旨在向胡塞武装传递“传统武器仍具实战价值”的信号。



3. 舰艇身份的合理推测

法国在红海长期部署两艘FREMM护卫舰。根据2025年4月的最新动态,“朗格多克”号曾于2023年12月在红海拦截过胡塞无人机,而“阿尔萨斯”号作为较新的型号,可能更频繁参与高风险任务。此外,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打击群于2025年4月撤离红海后,这两艘护卫舰成为法国在该区域的主要海上力量。

欧盟“索科斯”行动的角色与局限性

1. 行动框架与成员国分歧

“索科斯”行动由欧盟主导,旨在通过联合巡逻保护商船,但成员国参与度差异显著:

法国:坚持独立指挥,拒绝完全融入美国“繁荣卫士”联盟,其护卫舰仅承担有限护航任务。

德国、意大利:仅象征性派遣少量舰艇,更关注自身商船安全而非主动打击胡塞武装。

东欧国家:几乎未参与,认为红海危机对其经济影响有限。

2. 行动成效与挑战

尽管“索科斯”行动成功护航部分商船,但其局限性明显:

情报共享不足:欧盟与美国的情报系统存在壁垒,导致对胡塞武装无人机发射点的定位滞后。

法律约束:欧盟舰艇的交战规则严格限制主动攻击,仅能在自身或商船受袭时反击,无法像美军那样对胡塞武装发动先发制人打击。

资源分散:欧盟海军需同时应对地中海、西非等多个热点地区,投入红海的舰艇数量不足美军的1/3。

三、胡塞武装占据优势

1. 胡塞武装的不对称作战

胡塞武装正通过“无人机+导弹”组合战术消耗西方防空资源:

成本优势:一枚胡塞武装的“圣城-351”巡航导弹成本约20万美元,而美军“标准-2”导弹单价超过100万美元,形成“以小搏大”的消耗战。

技术迭代:近期袭击中,胡塞武装开始使用伊朗提供的“沙希德-136”自杀式无人机,其航程和抗干扰能力显著提升,迫使法国护卫舰不得不频繁机动规避。

2. 美法战略分歧加剧

法国在红海的行动凸显其“战略自主”诉求。

军事独立性:拒绝为美国“火中取栗”,坚持仅保护欧洲商船,避免卷入美伊代理人战争。

外交平衡:法国与伊朗保持有限对话渠道,试图通过“双重反对”(既谴责胡塞袭击,也批评美英空袭)维护在中东的影响力。



四、未来局势的关键变量

1. 胡塞武装的回应

截至目前,胡塞武装尚未对此次无人机被击落作出公开回应。若其选择报复,可能对法国商船或在红海的欧洲目标发动袭击,进一步考验欧盟的协同防御能力。

2. 欧盟内部的凝聚力

若胡塞武装持续攻击欧洲商船,可能迫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军事投入。但法国的“战略自主”倾向与德国的“谨慎克制”仍将制约行动效能。

3. 美国的战略调整

美军在红海的高强度拦截已导致“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日均消耗3000万美元。若法国等盟友持续“划水”,美国可能施压欧盟承担更多责任,甚至单方面扩大对胡塞武装的打击范围。

最后

此次法国护卫舰拦截胡塞无人机事件,是红海危机的一个缩影。胡塞武装的不对称战术正在重塑海战规则,而美欧的战略分歧与资源局限则暴露了传统军事联盟的脆弱性。未来,红海航道的安全不仅取决于军事对抗,更需通过政治对话和多边合作解决也门内战及巴以冲突等根源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