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刘贤沛 通讯员钟轩 共览“百千万工程”实践答卷,共赏强镇兴村富民美丽图。4月18日上午,“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举行。发布会上,中山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晓渝,对中山市“百千万工程”建设阶段性成果作介绍。
胡晓渝介绍,近年来,中山坚持推动强镇兴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经济强”,落好“工改”关键一子,探索10种改造模式,累计拆除整理村镇低效工业用地近5万亩,“工改”项目容积率从0.65提高到3.0以上,带动新增投资总额超1800亿元,全市工业投资实现了三年翻一番。
积极构建“11138”文旅发展大格局,高标准规划建设环五桂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示范带,高质量保护活化香山古城。建强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做好“土特产”文章,培优扶强石岐鸽、中山脆肉鲩、神湾菠萝、黄圃腊味等“中山香农”品牌产品。实施农村集体收入倍增计划,成立“强村公司”179家。2024年,1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1亿元,43个超500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1年保持全省最优。
围绕“城乡美”,城镇建成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河涌,106条主干河流基本消除劣V类,初步建成一批治水示范河涌、绿美河涌,成功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坚持“一村一策”“一房一方案”,累计改造农房近5.9万户,推动村容村貌整体风貌协调美观。
胡晓渝介绍,近年来,中山深入推进公交“村村贯通”工程,全市公交服务已覆盖100%的行政村,自然村公交覆盖率为95.56%,位居全省前列;推动教育医疗优质均衡,建成基础教育集团25个,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覆盖面达80%;打造香山长者饭堂、香山书房、香山新街市等“香山系”公共服务品牌。乡村文化品牌持续擦亮;以音乐文化、美食文化、体育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金色大地音乐会、美食文化周、“村BA”等特色品牌。
在深入推进深中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方面,与深圳共建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与香港共建超50平方公里的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新中山客运口岸建成运营,深中跨市公交、深中航空港开通,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330项“湾区通办”,47项“跨境通办”。
民生领域改革出新出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考核连续两年全省第一,中山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探索“妈妈岗”灵活就业新模式,创新经验写入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发动1009家企业对接1309个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超2.1亿元;推动超170家建筑业企业开展美丽圩镇等帮扶项目近600项,帮扶金额近2亿元。
接下来,中山将坚持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治理、全域融合,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十大攻坚行动,以30大重点项目建设为牵引,加力提速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