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绮蝶

特朗普再度执政以来,即对所有盟友施压,逼迫其选边站队。在欧洲,特朗普要求乌克兰与俄罗斯尽快达成和平协议,否则将停止援助并撤出欧洲;在美洲,他逼迫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并试图收购中国香港在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运营权;在亚洲,他挥舞“关税大棒”,企图利用贸易谈判来孤立中国。特朗普甚至设立了一个“快速投资通道”,仅适用于“不与外国对手合作”的“特定盟友和伙伴”。

4月14日,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李光耀东南亚研究协会主席郭晨熹(Lynn Kuok)在《外交事务》上指出,如果美国将这种强硬手段应用于亚洲,该地区多国将面临艰难抉择。长期以来,该地区国家一直采取在中美之间“两边下注”的策略。一旦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亚洲各国将权衡美国的影响力、华盛顿承诺的可靠性、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以及是否有替代选择。尽管一些国家并不总是倾向中国,但凭借地理优势、广泛的经济联系以及将经济合作转化为战略优势的能力,中国仍然最有可能从中受益。

郭晨熹指出,美国可以强迫其他国家做选择,但它可能不会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特朗普的胁迫策略可能适得其反,反而促使亚洲国家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美国对亚洲盟友政策的转变

文章称,近年来,美国在个别议题上敦促其亚洲盟友同中国进行切割——例如在5G基础设施中禁止华为、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技术、以及排除中国企业参与海底光缆项目等,但总体上讲,美国仍容许各国在中美之间采取“对冲”策略。亚洲各国可以在受益于美国安全保障的同时,与中国维持广泛关系。美国官员也多次保证,并不会强迫各国选边站队。



▲3月28日至30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先后访问菲律宾和日本。

但如今,随着特朗普政府的上台,美国从容忍转变为采取更具胁迫性的做法。作者认为,特朗普政府虽未对亚洲各国提出针对中国的清晰具体的要求,但其潜在条件可能包括事实上的经济脱钩,如限制中国投资、减少贸易往来、暂停联合军演,或将中国视为系统性战略挑战。即使美方不强求完全站队,一系列不断增加的具体要求也在压缩亚洲各国的战略空间。

日本和韩国:与中国实现全面经济脱钩难以实现

文章写道,在东北亚,美国或许认为其“选边站”的策略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日本和韩国本就是美国紧密的战略盟友。2023年起,日本宣布大幅加强防卫能力、增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2025年其还批准了创纪录的国防预算。韩国的立场则更为复杂。韩国在其2022年的“印太战略”中称中国是“实现繁荣与和平的重要伙伴”,但同年,韩国与日本一同出席了北约峰会,推动北约的“印太化”。2023年,韩国还搁置与日本的历史争议,与美日携手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

但作者认为,尽管日本和韩国都将继续努力维系与美国的关系,二者与中国实现全面经济脱钩仍是难以实现的。日韩都将中国视为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无常也加剧了双边关系的不确定性。2025年3月,在日本首相石破茂访美并将此次访问视为外交成功仅数周后,特朗普就公开批评美日安保协定“不公平”。近日,特朗普还在国会讲话中质疑美军对韩国的支持。但后者在2024年底已同意将其分摊驻军费用提高14%,为近二十年来最大的年度增幅。这些事例都表明,美国的盟友越来越难以相信今日的“外交胜利”不会在明日变为“当头一棒”。

东南亚地区:更加依赖中国,也更难转向美国

作者认为,如果进一步拉开东北亚与中国的距离尚且困难,那么试图使东南亚转向美国则更为艰巨。由于殖民主义遗产与冷战期间的代理战争,东南亚国家对与任何一个大国过于靠近都持谨慎态度,该地区长期以来奉行对大国的“对冲”战略。东盟建立的部分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外部干涉。尽管该地区重视美国的安全承诺,而且美国仍是其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但中国是东南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更不用说美国的大部分投资集中在新加坡。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东盟研究中心发布的《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

作者去年9月曾在《外交事务》撰文指出,美国正逐步失去东南亚。这一判断部分基于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发布的《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State of Southeast Asia 2024 survey)。该调查结果首次显示,如果必须在中美之间选边,多数受访者认为东盟应站在中国一边。不过,该机构最新发布的2025年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略微夺回领先地位,但这更多和美菲炒作南海局势有关。

而且,最新调查在2025年1月初至2月中旬进行,尚未反映4月2日特朗普“全球对等关税”推出后的影响,也未涵盖其近期明显疏远欧洲传统盟友的趋势。另一方面,该调查面向的人群有学者、媒体和企业人员等,这些精英群体相较政府官员更倾向支持美国,因此可能高估了实际政府层面在“美中二选一”情境中选择美国的可能性。

作者指出,即便是与美国签有防务协议或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也不能直接得出它们会在关键时刻完全倾向美国的结论,有时甚至可能性不大。以菲律宾为例,作为美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条约盟友,两国关系密切,但菲律宾在农业和制造业方面与中国仍保持紧密经贸联系,同时努力避免被卷入中美对抗。即使在与美方签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EDCA)时,菲律宾也强调新增美军基地的用途是“人道主义救援与灾害应对”,而非军事行动。此外,在南海仁爱礁与中方发生冲突时,菲律宾曾婉拒美方援助,显示其对维护战略自主的重视。这种谨慎主要出于对与中国直接对抗的担忧,以及对美国在真正危机中是否可靠的疑虑——尤其是特朗普在2.0初期展现出反复无常和对海外军事干预持保留态度。

美国与另一条约盟友泰国的关系则早已显露裂痕。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美国未能援助泰国银行体系,以及泰国建立军政府后,美国减少了与泰国在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中国则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白,扩大其与泰国在军事与经贸方面的接触。自2016年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泰国主要军火供应国,并通过联合军演、技术转让和防务产业投资不断扩大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不仅是泰国最大贸易伙伴,还主导中泰高铁项目,推动泰中罗勇工业园建设。


▲1月21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出席一场活动时表示,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不应该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新加坡虽然并非美国的条约盟友,却始终与美国在安全与经济上紧密合作。但作者称,尽管如此,新加坡对美国的支持不是无限度的。特别在台湾问题上,一位新加坡高级外交官私下表示,若美国请求使用驻新美军舰船、飞机或导弹对中国大陆展开行动,这将是“噩梦情境”。此外,新加坡也担心,一旦东盟成员被迫选边,整个组织将陷入分裂,进而削弱其作为对抗外部压力和大国竞争的重要防线。

越南外交与安全政策仍坚持谨慎平衡的战略,在中美之间维持独立自主。2023年,越美关系虽然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越2008年起即是这一关系水平),但越南领导层依然审慎与美国保持距离。作者认为,这不仅源于地缘政治的现实压力,还因为经济关系的复杂性:越南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230亿美元,为亚洲第二、东南亚第一,这使其成为美方关税打击的重点之一。同时,为避开中美贸易战,一些中资企业将产能转移至越南,反而增加了越南在美中博弈中的风险敞口。并且,对越南来说,最重要的是政权稳定与生存发展。中国不仅是越南的地理邻国,更是其制度盟友。

基于上述原因,作者指出,虽然2025年美国在东南亚的形象有所回升,但这种反弹更多来自于东南亚国家“精英层的反弹”,而非该区域对美国的根本性转向。尽管美方在与东南亚的安全和军事合作方面不断强化存在感,但在贸易、基础设施与多边经济倡议上,其结构性劣势明显,远远落后于中国。

2025年东盟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该地区最具经济影响力的国家,而选择美国的仅为15%。在东南亚这个安全与经济密切交织的地区,经济参与度将直接影响战略吸引力。

东南亚最大的战略风险:被迫选边与被抛弃同时发生

作者写道,相比被迫站队,东南亚国家更担心被美国“抛弃”。而最大的挑战是,强迫选边与被抛弃可能同时发生。美国可能一边要求区域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另一边却无法坚守承诺,最终放弃盟友与伙伴,与中国达成“大交易”,导致东南亚国家的战略自主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这种“既压迫又抛弃”的双重策略,将对东南亚构成最严峻的战略风险。

尽管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2.0政府的战略重心将从欧洲转向印太,但特朗普迄今为止的举措,尤其是东南亚成为重点打击对象的“对等关税”等政策,使东南亚国家的幻想被打破。这些国家意识到,美国并不区分盟友、战略伙伴或其他国家,所有人都可能沦为政策打击的对象。


▲2017年11月,特朗普出席第31届东盟峰会。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在亚洲的整体形象正从稳定的“战略锚”转变为“不确定因素”。就连一向主张维持美国在亚太的强势存在的新加坡,近日也发表了担忧的看法。在今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新加坡国防部长一语道破当前东南亚地区情绪的微妙变化:亚洲对美国的看法已经从“解放者”转为“破坏者”,其如今更像是一个“收租的房东”。若华盛顿继续一边施压、一边漠视盟友利益,它可能反而将一些原本持保留态度的国家推入中国的“朋友圈”。在中美之间,这些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好相处”的一方。而此刻,中国正努力展现自己是更易共处的“室友”。

作者最后指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应通过“最后通牒”和”胁迫”等手段来实现,也不能通过绕过美国的盟友和伙伴与中国达成协议来获得。相反,美国应履行承诺,增加贸易和投资,加强外交互动,并尊重各主权国家的自主性。特朗普政府可能认为其最后通牒只是为了充分获取美国安全承诺和经济参与的价值,但这忽视了盟友和伙伴做出的关键贡献。失去盟友和伙伴,美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领导力都将逐步流失。这不仅无法“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只会让它在国际舞台上愈发孤立,在国内也难以繁荣。

高端访谈

更多访谈

基金会动态

更多动态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