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今年热度高的新车,YU7 算一个,作为小米旗下首款 SUV,外界都在关注其能否交出比 SU7 更出彩的成绩单。
以及由于该车的预售价很可能定在 25 万元 - 35 万元的区间,会直面销量霸主特斯拉 Model Y,不少网友亦期待它能否成为“Model Y杀手”。
从申报图公布到官图亮相再到实车曝光,覆盖在 YU7 身上的神秘面纱已经逐渐被揭晓。
只是,本以为 YU7 的设计已经基本被摸清了,但伴随着最新内饰图的流出,一处设计形态出现了悬念。
具体的情况,IT之家小编接下来就和各位详细聊聊。
内饰出现悬念
就在昨天(4 月 17 日),博主 @SugarDesign 曝光了小米 YU7 的内饰。
尽管该车仍然是试装车状态,但大致展现了设计理念和座舱细节,能看出多处设计和 SU7 存在差异化。
方向盘配备了多功能按键,拥有回正标识,隐约间能看到“红色 Boost 键”。
大尺寸的显示屏得到保留,中控取消实体按键,设有双无线充电面板,水杯架移到中间。
要说起小米 YU7 内饰和 SU7 最显眼的区别,无疑是仪表盘,这恰恰是有悬念的地方。
SU7 的仪表盘为翻转式,位置位于方向盘后方,离驾驶员较近。
反观 YU7 没用这一设计,将整个仪表盘放在挡风玻璃下方,离驾驶员较远,采用环绕式,从左到右显示电量、档位、时速等信息。
单从博主分享的这张图片来看,YU7 的仪表盘类似于远端带鱼屏,这种形态此前在部分车型上已经有所应用。
比如在新势力阵营中,阿维塔 12/07 就是远端带鱼屏的代表车型。
但是,倘若 YU7 的仪表盘当真是远端带鱼屏,那么就和先前的爆料对不上了。
根据更早之前的谍照显示,YU7 的仪表盘并非是屏幕,而是采用了名为“PHUD”的技术,用投影取代屏幕。
这一点,在IT之家的评论区中,就有用户指出了。
关于这个“PHUD”,其全称为“Panoramic Head Up Display”,中文可翻译成“全景抬头显示”。
与传统的 HUD 相比,PHUD 更强调全景感,显示区域不局限于驾驶员的前方,而是会贯穿左右侧的 A 柱,呈现方式更有趣。
并且由于投影后的距离较远,会让驾驶员更有沉浸感,能提供更多情绪价值。
在 2023 年,宝马曾预热过全景 iDrive 系统,并于今年 CES 中展示了全新的 Panoramic iDrive 全景系统。
该系统的一大特色是 BMW Panoramic Vision,在挡风玻璃底部投射覆盖整个屏幕的 3D 图像,显示导航、车速等关键信息,业内将这种新型 HUD 称之为 PHUD。
至于小米 YU7 究竟会采用远端带鱼屏还是 PHUD,目前并不确定,官方至今未公布过内饰设计细节。
因此,想要确定 YU7 的仪表盘形态,还得再等等。
外观基本摸透
不同于内饰的不确定性,小米 YU7 的外观设计已经基本被摸透了,毕竟官图、实车图、路试谍照已轮番出现。
从官图来看,YU7 的设计语言整体沿袭了 SU7 的风格。
车头的造型动感十足,前唇向外凸起,搭配夸张的前散热口,展现出强烈的运动气息。
车灯上部为真实风道,并通过前盖后部出口导流,日行灯呈十字型,中间有隔断,下部为两个 LED 灯体,车灯下方还设有风道。
车身侧面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前翼子板处设有导流槽出风口,充电口位于车辆左后侧,溜背造型较为流畅。
车尾则采用透明尾灯灯罩,搭配 U 型尾灯样式,鸭尾上方设有后扰流板,后窗上方设有扰流板,两侧配有导流槽。
从实车图和路试谍照来看,YU7 分为带激光雷达和不带激光的版本,采用掀背式尾门设计,配备无框车窗和无框外后视镜。
刹车时,车灯呈现为三段横条式设计,分别位于后挡风玻璃顶部及尾门两侧;转向灯亮起时,呈现括号形状,位于贯穿式尾灯的两端。
此外还有网友拍到尾灯亮起蓝色灯光的照片,预计是开启智驾后的提示灯。
总之,如果说 YU7 的内饰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外观则是毫不掩饰地展现。
缺席上海车展不意外
2025 上海国际车展开幕在即(4 月 23 日),小米届时将带来 SU7 全家族。
只是在小米官宣参展后,许多网友表示意外,因为 YU7 不会在车展中露面。
有网友前去询问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得到的回应很明确:“没有 YU7。”
在 YU7 确认缺席上海车展后,关于缺席的原因成为社交平台热议的焦点,网友们纷纷给出猜想。
但其实,YU7 缺席并不意外,毕竟早前雷军就曾透露,YU7 的上市时间是今年 6-7 月,尚且还有一段时间。
“YU7 参展”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假想的议题,许多网友默认 YU7 会参展,很大的原因是出于曝光度的考虑,因为上海车展是车圈关注的焦点。
但事实上,YU7 别说发布了,连技术发布会都没举行,不参展是很正常的行为。
而且在当下,比起让 YU7 参加车展,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摆在小米面前 ——产能。
距离 SU7 发布已有一年之久,但由于锁单不断,小米的交付跟不上。
IT之家小编查了一下,如果今天(4 月 18 日)下定 SU7,交付速度最快的 Max 版本也要在锁单后 42-45 周才能交付。
目前,小米汽车工厂的月产能约 2.5 万辆左右,基本被 SU7 榨干。
倘若产能拉不起来,YU7 上市后的订单又同样火爆,势必会加剧订单积压的情况。
而就在 4 月 15 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的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已完成规划验收,伴随着日后二期工厂的投产,交付能力势必会大幅提升。
但是,距离二期工厂正式拉通产线还有一段时间,提拉产能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假设 SU7 和 YU7 双双爆单,产能在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是小米最大的挑战,属实是甜蜜的烦恼。
坐等上市
诚然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会发布,但小米 YU7 已然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
想必IT之家的家友们都清楚,在国内的汽车市场中,SUV 通常比轿车会更吃香,SU7 都那么能打了,YU7 的表现难免会更加让人期待。
此前,小米官方公布YU7 的中文命名为“御 7”,寓意“陆地战车,御风而行”,YU7 到底能御风行到多远,唯有拭目以待。
本文源自: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