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

时隔12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访问马来西亚。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16日,中马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中马双方交换3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涵盖三大全球倡议合作、“儒伊文明对话”、数字经济、服务贸易、“两国双园”升级发展、联合实验室、人工智能、铁路、知识产权、农产品输华、互免签证、大熊猫保护等领域。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马元首会谈释放出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维护公平公正的自由贸易体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的积极信号,体现了双方共同反对“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的全球南方声音。会晤成果将推动双边合作朝着可持续、高水平、更具含金量的方向迈进,为全球稳定发展注入新动能。

访问期间,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互免持公务普通护照和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17日就中马签署互免签证协定表示,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双边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迈上新台阶。

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比两国建交时增长近千倍。“去年,中马双边贸易已经创下历史新高。鉴于中国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双方外交关系持续良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结出硕果,未来,通过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可以预见,双方贸易与投资关系将不断深化,贸易和投资之间也会相互促进。整体来说,中马贸易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与潜力。”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与马来西亚各领域合作的重要机制与平台。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同意共同致力于打造地区新质生产力合作高地,推进实施2024年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进一步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蓝色经济、旅游经济四大重点领域,拓展未来经济合作,推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互补发展,实现产供链、价值链、数据链、人才链深度互嵌互融,进一步提升中马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未来,中国和马来西亚在基建等传统领域以及蓝色经济等新兴领域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这将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投资机遇。”许利平称。

打造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

中国和马来西亚传统友谊绵延千年。1974年,新中国和马来西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创中国同东盟国家关系的先河。1999年,两国签署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2004年,两国领导人就发展中马战略性合作达成共识。2013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两国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去年,两国隆重庆祝建交50周年。

4月16日,习近平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致辞称,中马友好顺应历史潮流,未来可期。中方期待同马方一道,携手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打造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为两国各自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大助力,为全球南方树立团结合作典范,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联合声明也指出,中国和马来西亚同为亚太重要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代表和全球南方重要参与者。中马携手共建高水平战略性命运共同体,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本地区前途命运,对推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马来西亚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截至2024年,中国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根据公开数据,在建交50年里,中国和马来西亚贸易额实现近1000倍增长。

在张建平看来,此次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元首会晤的时间节点,处于双边经贸关系非常紧密、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持续释放,同时全球面临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挑战。伴随元首会晤取得的成果,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的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投资增加效应、就业增长效应将会进一步释放,推动中国和马来西亚经贸关系迈上新的台阶,为世界繁荣发展注入“南方”力量。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越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伴随此次中马两国元首会晤,今后中马经贸合作预计呈现合作层级更高、对接更精细、政策支持力度更大的新特点,两国经贸合作成果将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南方国家合作发展的典范以及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样板。

中企在马来西亚投资前景广阔

马来西亚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之一。2017年5月,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马双方签署《中马“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2024年11月,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规划》。

迄今,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在基建等各领域结出丰硕成果。例如,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设计全长600多公里,被视为连通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陆上桥梁”,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沿线地区互联互通。位于马来西亚彭亨州的马中关丹产业园与位于中国广西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创了“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澎湃动力。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10亿元人民币,入园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创造许多长期就业岗位。

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同意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实施好东海岸铁路等重点项目,促进铁海联运、提升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双方鼓励两国港口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蓝色经济发展。双方致力于在相互信任、互利共赢、协商一致基础上探讨打造更多战略性、标志性合作新亮点。

对此,许利平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马来西亚未来预计将围绕基建领域打造更多高质量的合作项目。预计会在资金融通方面进行更多探索,推动“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的升级。另外,预计会探讨更多三方合作、跨区域合作,比如将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海运与中欧班列进行连接。

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也是一大亮点。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同意共同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供链,推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鼓励双向投资,在制造业、知识产权、数字经济、研发创新、绿色可持续投资及物流发展等高价值高增长产业领域加强交流合作。相关战略方向有助于吸引优质投资、加速技术应用,强化马来西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

“鉴于中国和马来西亚加强供应链、价值链的衔接与配合,以及RCEP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创造的良好制度环境与投资保护机制,未来,中国将加快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布局。对于企业来说,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诸多领域均迎来非常好的投资前景。”张建平指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