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检署侦办不实连署案,北检昨(17日)约谈国民党北市党部主委黄吕锦茹,引发国民党号召蓝军到北检外抗议。台北市长蒋万安也现身声援,更提出“立院”应该推动“倒阁”,以“立委”全面改选对赖清德进行不信任投票,引发外界瞩目。
事实上,蓝营内最早传出“倒阁”声是在今年三月初,当时有国民党的“中部要角”提出,若打罢免战,恐怕会没有资源,因此建议多位蓝委干脆提“倒阁”。相关人士认为,反罢免蓝营站在防守方,蓝委独木难支,相对难动员,反观倒阁诉求蓝绿、政党对决,对国民党相对有利;罢免案领衔人与被罢免人欲进行募款,现行《选罢法》及《政治献金法》无明文规定,“倒阁”后是正式选举,可解决经费问题。而选举全面开打,也可以拉绿营中南部“立委”下水,让他们没有侥幸余地。
上述主张很快就遭到否决,国民党3月10日透过新闻稿予以正式否认,指出,新会期是民生法案会期,国民党全力推动攸关福百姓福祉的重要民生法案,严正否认讨论“倒阁”相关议题。究其原因,民进党本来就不是立法机构席次多数,重选对他们没有损失,但在野阵营却可能丧失立法机构主导权,由于两方的代价不成比例,除了地方上的风声耳语,当时多数蓝委无意作此豪赌。
虽然“倒阁”一度偃旗息鼓,但国民党面对罢免的被动局面没有改变。在赖清德提出“国安17条”后,朱立伦以发动“反废死”与“反戒严”两项“公投”来因应,对照民进党主打“抗中牌”,不仅文不对题,而台湾也没有实质“戒严”与“废死”,“公投”能否成案更不确定,朱立伦的反制措施被很多人批评是“开错战场”。
近来,继国民党台南市党部因死亡连署遭搜索,两名党工声押,台北市罢免团体也遭收押,接下来新北市国民党板桥、三重党部再被搜索、6人遭声押;昨日台北市党部也未能幸免,市党部主委黄吕锦茹又被检调带走。面对司法将罢免连署的瑕疵当成重罪侦办,国民党痛批检调看颜色办案。此时,蒋万安在声援现场抛出“倒阁”主张。一方面展现直球对决破釜沉舟的勇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不少蓝营人士的评估中,罢免局势比一个月前多数蓝委倾向苦撑时的前景更为悲观。
当局部性罢免可能发展成遍地开花,再加上司法已经出手,与其任由执政党利用行政司法优势打压在野党,倒不如让民众再次决定是要绿色独大任由民进党胡来,还是需要强大的在野力量来监督制衡。这或是蒋万安在危机时刻,重新抛出“倒阁”的原因,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根据台媒报道,有国民党区域“立委”表示,蒋万安不是一个冒进的人,会跳出来呼吁“倒阁”,一定是听到党内有很多这样的声音。这名“立委”也呼应,如果被民进党用这样的司法手段搞下去,加上特定媒体的渲染,没死也半条命;因此,面对一场不公平的罢免,不如“倒阁”重选,公平竞争,输了也愿意。而此举也必然迫使迫使原本辟谣“倒阁”的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必须更积极面对大罢免危机。
根据增修条文相关规定,立法机构得经全体“立委”3分之1以上连署,对行政部门负责人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提出72小时后,应于48小时内以记名投票表决之。如经全体“立委”2分之1以上赞成,行政部门负责人应于10日内提出辞职,并‘得’同时呈请领导人解散立法机构;不信任案如未获通过,一年内不得对同一行政院部门负责人再提不信任案。
即使国民党52席全体都支持“倒阁”,蓝营也必须争取至少5席跨党“立委”支持才能过半,民众党的态度至为重要。对黄国昌而言,支持“倒阁”虽能表达反民进党立场,但也可能让民众党被贴上“小蓝”标签,这也是不少白营支持者抗拒的。更为关键的是,若“倒阁”成功全面改选,民众党能否维持现有席次同样充满不确定。假使没有足够的政治筹码交换,指望他们付出自砍席次的代价,配合国民党完成这场政治豪赌的可能性不高。
今天黄国昌的回应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表示,真要让赖清德下台,最好方式是让领导人和“立委”一起重选,否则赖清德还在位置上,这是送给民进党选输翻桌的机会。民众党拒绝响应的态度已经非常清楚。
再退一步说,即使民众党乐于配合,对卓荣泰不信任案通过,赖清德作为领导人是否选择解散台立法机构,同样未知。因为相关规定中的“行政部门负责人应于10日内提出辞职,并得同时呈请领导人解散立法机构”,并不是强制性要求,主动权仍在赖手里。而在民进党看来,大罢免加上司法战是他们实现翻盘的最稳妥方式。因此,蒋万安的喊话更像是先抛出风向球,测试岛内民意的反应。
对蓝营来说,在反罢不力的失败主义氛围中,有人率先开出“第一枪”,即便“倒阁”过关几率不高,但也不失为加速内部统一战略思想,重新凝聚支持者的一次试炼。蒋万安个人表现固然让人眼前一亮, 但因为诸多关键因素并非国民党能操之在己,未来如何运用这张“倒阁”牌,它又将如何牵动岛内权力博弈,影响民意变化,后续发展仍是未知数。而无论以何种方式应对,当大罢免已变成“大抄家”,国民党退无可退之时必须拿出鱼死网破的勇气,或才能在颓势中为自己找到一线生机。